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关春红 陈国光 马志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58-859,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为基础。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为基础。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12h1次,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输注,1次/d。两组均治疗10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银杏达莫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hs-CRP、Lp(a)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关春红 马致远 陈国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DM+ACI组),40例单纯T2DM(DM组)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人群的hs-CRP...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DM+ACI组),40例单纯T2DM(DM组)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人群的hs-CRP、Lp(a)及其他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ACI组及DM组的血清hs-CRP、L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ACI组血清Lp(a)显著高于DM组(P<0.05),2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hs-CRP、Lp(a)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4例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关俊文 刘茂健 +1 位作者 吴华超 招康东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33-13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 10 4例随机分为 ( 1)治疗组 (n =62 ) ,( 2 )对照组 (n =42 )。治疗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 10 4例随机分为 ( 1)治疗组 (n =62 ) ,( 2 )对照组 (n =42 )。治疗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不同时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总有效率 ( 85 .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 4.8%(Hc =17.14 ,P <0 .0 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 脑出血 病死率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光 关春红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10-411,共2页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43例)和复方丹参—阿司匹林对照组(43例)。采用TC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48h内、2周...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43例)和复方丹参—阿司匹林对照组(43例)。采用TC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48h内、2周内TIA发作被控制及转为脑梗死的例数为分别为32、10、1例;对照组则为分别为20、20、3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血流速增快与血流速缓慢者组的平均流速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或0.05);同时应用降纤酶治疗后,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P<0.01)。结论应用降纤酶治疗TIA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通过TCD技术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庞伟 周琛 陈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 目的 探讨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38.0%,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30.94±88.21)mmol/L和(16.92±4.60)μmol/L。不稳定斑块组的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分别为(373.13±81.37)mmol/L和(20.25±3.12)μmol/L;稳定斑块组其次,分别为(326.79±74.46)mmol/L和(16.57±4.03)μmol/L;无斑块组最低,分别为(285.31±85.64)mmol/L和(13.35±3.75)μmol/L(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4.0%、52.2%,高于尿酸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的患者,分别为29.6%、12.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黄梅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2-32,共1页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康复治疗在病程的第 1~ 7d开始 ,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康复治疗在病程的第 1~ 7d开始 ,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 2 8d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其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治疗 临床观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7
作者 吴水群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19-319,332,共2页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2例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孤独无助、不配合治疗等不良心理,经...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2例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孤独无助、不配合治疗等不良心理,经过护理干预后,多数患者情绪障碍、住院态度、配合护理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这对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首次住院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首次发病的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首次发病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MS首次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MS首次发病以肢体感觉异常、肢体运动及视力障碍等为多发,分别为18例(29.0%)、16例(25.8%)、11例(17.7%),另17例(2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首次发病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MS首次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MS首次发病以肢体感觉异常、肢体运动及视力障碍等为多发,分别为18例(29.0%)、16例(25.8%)、11例(17.7%),另17例(27.4%)则分别以共济失调、癫痫发作、构音障碍、排尿困难、肢体痛性痉挛、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颈痛、精神异常、眩晕、频繁干呕为首发。误诊24例(38.7%)。结论MS首次发病除常以肢体感觉异常、肢体运动及视力障碍为表现外,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误诊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症状 误诊率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