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东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正铭 刘立馗 翁志他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8期169-171,共3页
目的:本文主要对惠东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和疫苗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社区获得性感染腹泻患儿共2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新鲜粪便作为... 目的:本文主要对惠东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和疫苗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社区获得性感染腹泻患儿共2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新鲜粪便作为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使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法)和RT-PCR法进行G血清分型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掌握轮状病毒流行株.结果:2286例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1016例,阳性检出率为44.4%,不同性别患儿的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97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个月~3岁的患儿,与>3岁且≤5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9,P=0.000);流行季节高峰为秋冬季(即9月至次年2月份),其主要临床症状以稀水样便为主,常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引起轮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吮指习惯、陪护人员卫生意识差、进食不健康物品、不良的清洁习惯、儿童护理知识水平低下、未按时进行疫苗接种等;在G血清分型检测上显示,G3型患儿人数最多,为流行株型号;G1次之.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笔者所在县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秋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病毒流行株为G3型和G1型,其危险因素主要与不良卫生习惯、儿童护理知识不全面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应当予以重视,通过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设定针对性的诊疗计划,并做好相应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东地区 儿童轮状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正铭 刘立馗 翁志他 《内科》 2019年第5期539-541,60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健康小儿的维生素D水平,检测比较补充维生素D治疗对患儿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健康小儿的维生素D水平,检测比较补充维生素D治疗对患儿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患儿与健康小儿的维生素D水平。将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补充维生素D治疗和常规治疗。检测比较维生素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喘憋天数、呼吸困难天数、哮鸣音天数)和住院时间。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维生素D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升高,维生素D治疗组患儿的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治疗组患儿的喘憋天数、呼吸困难天数、哮鸣音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可能与其维生素D缺乏有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维生素D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维生素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