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3
1
作者 谭四平 沈比先 +2 位作者 高德宏 张田荪 孙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1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1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肋骨骨折以4-10肋(82.3%)、腋段(51.0%)常见。胸部平片诊断了59例(83.1%)、165条(86.0%)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12例(16.9%)27条(14.0%)肋骨骨折。胸部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多为无移位或靠近肋软骨、胸椎的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了68例(95.8%)、185条(96.4%)肋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VR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优于胸部平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诊断 肋骨骨折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2
作者 贾飞鸽 彭珂文 +5 位作者 汪春荣 高慧 古治梅 高德宏 谭四平 沈比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 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 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 肺栓塞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沈比先 谭四平 +5 位作者 彭冬红 汪春荣 贾飞鸽 李元歌 罗玉娟 楚二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无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各15例,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无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各15例,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收集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对比分析并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疑似病例中,15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13例患者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CTA无明确血栓;11例肺动脉CTA显示43个血栓,其中9例血栓与灌注缺损同时存在,2例CTA共5个血栓肺内无灌注缺损。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段、13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低剂量对比剂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 血栓
下载PDF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四平 沈比先 +5 位作者 陈丽兴 薛水培 楚二伟 刘康 汪春荣 罗玉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源 对比剂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四平 沈比先 +5 位作者 陈丽兴 薛水培 楚二伟 刘康 汪春荣 贾飞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39-242,264,共5页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5例无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5例无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CTPA)及肺灌注图像。用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范围。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患者中,13例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无明确血栓。11例患者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43个血栓,2例CTPA显示5个血栓的患者肺内无灌注缺损。9例同时出现血栓与灌注缺损,肺内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个肺段、13个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不一定匹配,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头颈部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价值探讨
6
作者 谭四平 沈比先 +4 位作者 薛水培 刘康 陈丽兴 汪春荣 贾飞鸽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双源CT血管成像(CTA)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8例DAVF患者的头颈部CTA资料,以8例性别及年龄相似的正常头颈部CTA为对照组,对比分析DAVF患者与正常头颈部CTA的征象差异,分析征象包... 目的探讨头颈部双源CT血管成像(CTA)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8例DAVF患者的头颈部CTA资料,以8例性别及年龄相似的正常头颈部CTA为对照组,对比分析DAVF患者与正常头颈部CTA的征象差异,分析征象包括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数量,患侧硬膜窦边缘是否规整,有无异常穿颅血管通道,大脑皮层静脉是否扩张以及双侧颈内静脉密度是否对称等。结果多支(≥3条)供血动脉诊断DAVF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8%、100%。患侧静脉窦边缘不规则的敏感性较低(50%),特异性很高(100%)。出现异常穿颅血管通道的敏感性较低(38%),特异性较高(88%)。DAVF组的双侧颈内静脉密度不对称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头颈部双源CTA对诊断DAVF具有较高的价值,出现多支供血动脉、患侧静脉窦边缘不规则及双侧颈内静脉密度不对称高度提示DA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动静脉瘘 诊断
下载PDF
颅脑静脉窦内血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溶栓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谭四平 沈比先 +2 位作者 毛文萍 黎钢 孙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静脉窦内血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以及DWI表现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的MRI表现,包括常规MRI、FLAIR、DWI及MRV,统计静脉窦内出现DWI高信号的部位、数量;以溶... 目的探讨颅脑静脉窦内血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以及DWI表现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的MRI表现,包括常规MRI、FLAIR、DWI及MRV,统计静脉窦内出现DWI高信号的部位、数量;以溶栓治疗后1~3个月的MRV确定原栓塞静脉窦是否再通;探讨溶栓前静脉窦内血栓T1WI、FLAIR、DWI表现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14例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中9例出现21个部位的血栓DWI高信号。首诊MRI血栓内有DWI高信号的静脉窦的血管完全再通的几率较低(19.0%),血栓内无DWI高信号的静脉窦再通率较高(6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颅脑静脉窦内血栓患者血栓DWI信号可能与血栓的进展有关,首诊MRI发现静脉窦内血栓DWI呈高信号能预测溶栓治疗1~3个月后血管再通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颅脑静脉窦内血栓 溶栓治疗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汪春荣 沈比先 +5 位作者 刘远健 谭四平 贾飞鸽 彭珂文 高德宏 钟文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 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NH19例(2... 目的 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NH19例(21个病灶)、HCC19例(21个病灶)和HA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NH、HCC和HA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性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66.7%,14/21)和HC(71.4%,15/21)。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癌栓(28.6%,6/21)。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血管 肝细胞
原文传递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刚强 张雪林 +2 位作者 张小静 沈比先 高德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 目的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I显示DAI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6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常规MRI与SWI在显示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分别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 SWI显示DAI病灶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呈"斑点"状、"串珠"状、"线条"状明显低信号病灶;常规MRI序列检出96个病灶,SWI检出511个病灶,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01,P=0.000)。常规序列检测病灶总体积约29.09 cm3,SWI显示病灶总体积约为66.95 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0)。SWI显示病灶数目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96,P=0.000);SWI显示病灶体积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52,P=0.000)。结论 SWI在显示DAI病灶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