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的华法林规范化治疗依从性现状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淑芬 裴晓阳 曾秋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健康教育、电话随访、抗凝服务中心管理患者等方法可以...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健康教育、电话随访、抗凝服务中心管理患者等方法可以提高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组建专业抗栓管理小组,提高华法林规范治疗依从性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依从性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2
作者 李涛 许香广 +3 位作者 王洁婷 赵菲 黄建平 张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070-1070,共1页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三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1例
3
作者 胡雪松 张新霞 +5 位作者 张东辉 裴晓阳 黄建平 吴剑胜 李松 张焕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68-369,380,共3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 心脏起搏 除颤器 心室颤动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功能
4
作者 林忠伟 王卓 +3 位作者 李涛 许香广 周万兴 雷达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比例及单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比例和单核细胞膜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比例及单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比例和单核细胞膜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即CD54)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比例升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组单核细胞比例最高;冠心病病人单核细胞表面ICAM-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病人(P<0.05),并且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组ICAM-1的阳性率最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单核细胞比例及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的活化及对血管内皮的黏附性增强,在冠心病的形成及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单核细胞 黏附分子
下载PDF
冠心病外周血单核细胞肺炎衣原体病原体检测的意义
5
作者 蔡俊明 李涛 +3 位作者 张国良 李松 赵菲 许香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8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病原体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巢式PCR(nPCR)法测定外...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病原体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巢式PCR(n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DNA.结果:150例冠心病患者Cpn包涵体阳性20例,阳性率13.3%,55例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8%,Cpn DNA两组间阳性率分别32.7%(49/150)及1.8%(1/5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包涵体及DNA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2、8.3,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3.52~194.98,1.09~63.46).结论:Cpn病原体阳性反映患者体内存在Cpn感染状态,包涵体与DNA检测两者间具有一致的阳性检出,但包涵体检测更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包涵体 外周血单核细胞 直接免疫荧光 巢式PCR 冠心病
下载PDF
两种输注方法对预防胺碘酮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胡淑芬 游莉 吴施惠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将使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20例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左右两侧上肢均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 h交替更换输注部位;对照组单侧... 目的探讨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将使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20例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左右两侧上肢均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 h交替更换输注部位;对照组单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持续输注,出现静脉炎再更换输注部位。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右两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 h交替输注,能有效预防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静脉炎 预防 护理分享到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剑胜 胡雪松 +3 位作者 张东辉 张新霞 黄建平 许香广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7例,男72例,女15例。年龄37~82岁。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6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分...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7例,男72例,女15例。年龄37~82岁。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6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处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8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支架169枚,其中直接支架术53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术116次。单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2次。有16例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内介入。手术成功率96.5%,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5~22月,生存率98.8%,无事件生存率86.0%。院外猝死1例,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再发10例。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虎力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淑芬 张晶 何晓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虎力散治疗胺碘酮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51例)应用0.9%氯化钠溶液调虎力散外敷,局部用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每天3次;对照组(50例)采用多磺酸黏多糖外涂红肿处,每天3次。分别在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静脉炎消... 目的虎力散治疗胺碘酮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51例)应用0.9%氯化钠溶液调虎力散外敷,局部用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每天3次;对照组(50例)采用多磺酸黏多糖外涂红肿处,每天3次。分别在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静脉炎消退情况。结果虎力散治疗静脉炎第1天显效率达52.9%,多磺酸黏多糖仅为36%;第3天治愈、显效、有效共49例(96.1%),多磺酸黏多糖共36例(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力散治疗静脉炎效果优于多磺酸黏多糖,能更早达到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可作为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胺碘酮 多磺酸黏多糖 虎力散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涛 许香广 +5 位作者 蔡俊明 钟跃青 周志玉 张明 张国良 张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阿奇霉素治疗前后血肺炎衣原体 (Cpn) DNA及 Ig G抗体滴度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 ACS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 ACS95例 (观察组 )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5 5例非冠心病 (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随... 目的 :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阿奇霉素治疗前后血肺炎衣原体 (Cpn) DNA及 Ig G抗体滴度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 ACS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 ACS95例 (观察组 )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5 5例非冠心病 (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及安慰剂治疗 6个月 ,治疗前后应用巢式 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Cpn- DNA,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 Ig G抗体滴度。结果 :Cpn- DNA阳性率及 Ig G抗体滴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阳性率明显增高。治疗后 DNA转阴率阿奇霉素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Ig G抗体滴度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高 ,检测 DNA临床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衣原体 肺炎 衣原体科感染/药物疗法 DNA 细菌/分析 免疫球蛋白G/免疫学 叠氮红霉素/治疗应用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检测的价值
10
作者 李涛 张国良 +1 位作者 蔡俊明 许香广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715-716,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检测的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测定Cpn-DNA,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测定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检测的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测定Cpn-DNA,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测定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结果Cpn-DNA两组阳性率分别为32·7%(49/150)、1.8%(1/55),包涵体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3%(20/150)、1.8%(1/5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DNA检测及包涵体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可检出肺炎衣原体的病原体,包涵体与DNA检测两者间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衣原体 肺炎 包涵体 单核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膜糖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俊明 李涛 +3 位作者 张允奇 张国良 李松 许香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全血血小板α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CD62P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CD62P的阳性表达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全血血小板α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CD62P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CD62P的阳性表达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70例冠状动脉造影均为阳性,CD62P表达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8.3±2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0.5±16.3)%,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2.8±13.3)%,非冠心病对照组为(9.9±6.4)%,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冠脉1~3支病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体内CD62P水平明显增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冠状动脉硬化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