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介苗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兵 陈献雄 +4 位作者 杨倩婷 张明霞 廖明凤 朱秀云 陈心春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7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影响,评价Elispot检测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对98例某高校学生同时进行Elispot检测和PPD皮试,其中27例PPD皮试结果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的受...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影响,评价Elispot检测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对98例某高校学生同时进行Elispot检测和PPD皮试,其中27例PPD皮试结果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的受试者进行卡介苗接种。结果 98例受试者中,48例PPD皮试阳性,13例Elispot检测阳性,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27例受试者接种BCG后PPD皮试结果全转为阳性,Elispot检测仍为阴性。在BCG接种前后,ESAT-6和PoolA作用下IFN-γ分泌水平均无差异;但在BCG作用下,BCG接种后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 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干扰素释放反应 结核菌素皮试 卡介苗
下载PDF
9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cAg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奇远 何清 +5 位作者 乐晓华 吕德良 张香梅 敖飞健 唐怡敏 黄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的HBcAg分布情况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58例CHB患者的血清生化学、肝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到HBcAg在患者肝细胞内的分布类型呈核型、浆型、混合型等;对不同分布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的HBcAg分布情况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58例CHB患者的血清生化学、肝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到HBcAg在患者肝细胞内的分布类型呈核型、浆型、混合型等;对不同分布类型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清ALT水平升高的程度、肝组织学炎症的程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HBcAg呈核型分布或阴性组患者的ALT水平升高及肝组织炎症的程度均较低;而这两种指标在HBcAg呈浆型分布组均较高,在混合型分布组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结论:HB-cAg在受染肝细胞内的分布与肝组织炎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HBcAg分布态势由细胞核向细胞浆的漂移是肝组织炎症趋于活跃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肝组织炎症
下载PDF
CT增强及^(18)F-FDG PET/CT在判断肺结核球活动性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威 肖勇 陆普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2期68-70,共3页
肺结核球(pulmonary tuberculoma,PTM)又称结核瘤,是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结节。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如CT动态增强和灌注成像,尤其是融合PET/CT对组织代谢变化的研究。
关键词 18F-FDG PET CT 结核球
下载PDF
SIRT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与抑瘤机制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妙娜 刘琢冰 +2 位作者 郑娟 谢星 吴伟刚 《北方药学》 2016年第8期108-108,共1页
SIRT6是Sirtuin家族的组成部分,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是肝脏葡萄稳态主调节者,通过对胰岛素/IGF1样信号(IIS)途径的影响,基于多个网络调控机制,实现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对人体生命维系和控制肿瘤... SIRT6是Sirtuin家族的组成部分,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是肝脏葡萄稳态主调节者,通过对胰岛素/IGF1样信号(IIS)途径的影响,基于多个网络调控机制,实现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对人体生命维系和控制肿瘤产生作用。本文笔者以SIRT6为出发点,分析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与抑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6 原发性肝癌 表达变化 抑瘤机制
下载PDF
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李兵 吴驰 +5 位作者 刘厚明 詹能勇 李晓鹤 罗瑞玲 余卫业 单万水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反向膜杂交技术对于肺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了40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24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rpoB、katG,、inhA突变基... 目的评价反向膜杂交技术对于肺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了40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24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rpoB、katG,、inhA突变基因。240例痰标本同时进行结核菌培养。106株膜芯片检测阳性样本测序验证。结果特异性方面:膜芯片检测40株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均为阳性;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均为阴性。灵敏度方面:膜芯片检测240例临床痰标本中,66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占27.5%。耐药基因准确性方面:106例膜芯片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测序验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反向膜杂交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突变基因,与常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测序检测耐药基因的结果相符,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基因 反向膜杂交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kDa蛋白原核载体的构建及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
6
作者 李兵 刘威龙 +7 位作者 张晶 张明霞 邓群益 李晓鹤 罗瑞玲 余卫业 陈心春 周伯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6期823-825,共3页
目的获得高效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kDa蛋白(ESAT-6)。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SAT-6基因片段,将酶切处理后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b(+),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鉴定出ESAT-6基因的阳性重组子,将其转化入E.coliB... 目的获得高效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kDa蛋白(ESAT-6)。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SAT-6基因片段,将酶切处理后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b(+),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鉴定出ESAT-6基因的阳性重组子,将其转化入E.coliBL21(DE3),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靶蛋白的表达;重组蛋白经Ni-NTAHis.BindResins纯化。结果成功扩增出ESAT-6基因片段,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ESAT-6,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6kD,经亲和纯化后的ESAT-6重组蛋白纯度高,且能被结核病人血清所识别。结论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成功的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重组蛋白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早期分泌抗原靶6 kDa蛋白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单用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比观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黄巧 何清 +4 位作者 唐奇远 廖雪姣 黄元鹏 董京科 唐情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84-285,311,共3页
目的:对比替诺福韦酯(TDF)与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本院经拉米夫定(LAM)或者替比夫定(LDT)分别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疗效不佳CHB患者73例,其中2... 目的:对比替诺福韦酯(TDF)与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本院经拉米夫定(LAM)或者替比夫定(LDT)分别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疗效不佳CHB患者73例,其中28例换用TDF300mg/次,1次/d,对照组45例改用ETV0.5mg/次,1次/d,联合ADV 10mg/次,1次/d,观察患者在治疗12、24、36及48周时的HBV DNA水平、HBV标志物、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TDF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7.1%、82.1%、82.1%、8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33.3%、46.6%、5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基线病毒载量<1.0×10~4IU/ml,治疗组患者在12周、24周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36和48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毒载量≧1.0×10~4IU/ml,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2、24、36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基线高病毒载量与低病毒载量患者比较结果显示12、48周时HBV DNA转阴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24、36周时HBV DNA转阴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高病毒载量与低病毒载量患者在24、36及48周时HBV DNA转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LAM或LDT分别联合ADV治疗病毒学疗效不佳的CHB患者,选择TDF较ETV+ADV疗效更佳,不仅起效较快,且随疗程延长至48周时,疗效不受基线病毒载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经治患者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右胫骨上段骨髓炎一例
8
作者 王青 朱文科 +3 位作者 陆普选 马威 乐晓华 叶如馨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163-163,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发现抗HIV阳性8周,右膝关节痛3天入院。查体:右侧胫骨上段呈阵发性疼痛,未见明显红肿,局部皮温稍高,浮髌实验阴性;全身皮肤见多枚陈旧性圆形、椭圆形色素沉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腹部无异常。
关键词 胫骨上段 骨髓炎 艾滋病 抗HIV阳性 色素沉着斑 浅表淋巴结 病例资料 膝关节痛
下载PDF
三种HB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兵 王敏 +4 位作者 徐六妹 刘赛云 韩红星 单万水 陈心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评估3种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通过平行检测1001例临床血清样本及梯度稀释的阳性样本,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分析A试剂(磁珠分离法)、B试剂(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与... 目的 评估3种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通过平行检测1001例临床血清样本及梯度稀释的阳性样本,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分析A试剂(磁珠分离法)、B试剂(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与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优质试剂C的相关性和差异,并与免疫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67例均有数值的标本中,三种试剂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结果相差较大,A试剂灵敏度最高,B试剂次之,C试剂排后.结论 采用了"一步法"免核酸提取的B试剂,核酸得率高,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定量准确性,操作极其简单,不失为一种上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DNA 聚合酶链反应 敏感性与特异性
原文传递
左氧氟沙星联合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小鼠结核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新灯 李美忠 +5 位作者 周伯平 陈心春 彭雁忠 乐晓华 苟继周 唐志姣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5-688,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三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消除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小鼠结核病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3~4周龄C57BL/6雌性小鼠76只,体重17~19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D25单克隆抗体(PC61)消除组、左氧氟沙星组... 目的研究CD4^+CD25^+三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消除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小鼠结核病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3~4周龄C57BL/6雌性小鼠76只,体重17~19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D25单克隆抗体(PC61)消除组、左氧氟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9只。PC61消除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含50μg PC61的PBS,0.2mE/只,对照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小鼠腹腔注射含50μg小鼠IgG同型对照的PBS,0.2mE/只。全部小鼠3d后尾静脉注射0.1ml的H37Rv(1×10。CFU)造模,左氧氟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于攻毒后第2天每只给予左氧氟沙星200mg·kg^-1·d^-1连续灌胃45d。分析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Treg细胞百分率及其对特异性细胞免疫、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4组连续变量进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感染MTB第10天和第30天小鼠脾细胞中Treg细胞百分率:对照组分别为(30±4)%和(17.3±1.6)%,PC61消除组分别为(21±4)%和(16.1±1.3)%,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44±6)%和(24.7±2.0)%,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4±3)%和(10.4±1.0)%,除第10天联合治疗组与PC61消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为3.62~5.56,均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肺组织病变较轻,死亡数量较少。结论Treg细胞消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促进结核病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使肺内病变有所改善,并可降低小鼠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结核 氧氟沙星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肝癌细胞基因组中HBx相关整合位点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葆华 王兰天 +1 位作者 李涛 周伯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基因组中HBVX基因(HBx)所参与整合的位点。方法取6例HBsAg阳性HCC患者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行酶切、连接操作,针对HBx设计引物,行反向PCR扩增;将产物电泳后切胶回收特异性电泳条带,从...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基因组中HBVX基因(HBx)所参与整合的位点。方法取6例HBsAg阳性HCC患者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行酶切、连接操作,针对HBx设计引物,行反向PCR扩增;将产物电泳后切胶回收特异性电泳条带,从中回收DNA并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培养后取菌液行基因测序;用Blast工具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反向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可见7条特异性条带;克隆后得到测序结果22个;经序列比对发现3个整合位点,分别定位于19q12、2q32.2、22q12,其中,定位于19q12的基因为CCNE1。结论在HBsAg阳性HCC细胞基因组中存在HBx的整合;19q12、2q32.2、22q12是HBx参与整合的位点,提示HBV整合的CCNE1基因参与了HBsAg阳性HC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X基因区段 整合位点
原文传递
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及BCP、Pre—C突变株芯片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兵 周伯平 +9 位作者 彭劲甫 陈立炎 张文 唐蔚 王召钦 尹忠华 徐六妹 罗瑞玲 李晓鹤 刘赛云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及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前C区(Pre-C)突变株,多位点突变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与DNA测序法比较,以了解该芯片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该基因... 目的构建针对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及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前C区(Pre-C)突变株,多位点突变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与DNA测序法比较,以了解该芯片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该基因芯片能对HBVDNA及P区(DNA多聚酶区):180、204、207三个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位点;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及前C区(Pre—c):nt1896、nt1899、nt1862、nt1764、nt17625个突变热点,共8个HBV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用测序法对该基因芯片进行验证。结果①检测HBVDNA方面,两种方法检测结果100%相符。②检测突变位点方面:总体统计32份阳性血清共有256(32×8)个突变位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251个突变位点完全相符;5个突变位点不完全相符,基因芯片法检测为混合型,测序法检测为野生型或突变型之一。结论结果提示该基因芯片和DNA测序法检测结果阳性率无差异,特异性与DNA测序法相当,检测混合株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肝炎病毒 乙型 序列分析 DNA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