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洪涛 李若桦 +1 位作者 李爱东 张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254例)、后循环梗死青年组(30例)、后循环梗死中年组(60例)的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死亡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的最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合并前循环梗死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比较,头晕、眩晕、吞咽困难及四肢瘫虽为后循环梗死老年组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特异性;而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上虽具有特异性,却十分少见,对诊断帮助不大。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和后循环梗死中年组比较,后循环梗死老年组HDL-C降低、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后循环梗死老年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明显差(P<0.05)。结论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大多较好。由于吞咽因难和抵抗力低下而使其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中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桥 体征和症状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临床路径病案质控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艳 陈潮 伍强 《中国病案》 201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病案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应用。方法根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治疗表单制定病案质控内容、标准、评分及质控方法。采用同期对照研究,以67例进行质控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病案设为试验组,52例不进行质控的同病...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病案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应用。方法根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治疗表单制定病案质控内容、标准、评分及质控方法。采用同期对照研究,以67例进行质控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病案设为试验组,52例不进行质控的同病种临床路径病案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案评分值及缺陷率。结果试验组评分值为97.78±1.46,对照组评分值为95.29±1.8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缺陷率比较,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检查项目的缺陷率试验组分别为4.47%、2.99%、2.99%,对照组分别为17.31%、13.46%、15.38%,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切实可行的临床路径病案的质控方法和标准,可以提高临床路径病案质量,有效改善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为临床路径广泛开展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病案 质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