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诱导中对心率变异性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屈军 任英 +3 位作者 刘晖 刘锦 张国庆 曲仁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确定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确定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注射芬太尼3μg.kg-1(Ⅰ组)、5μg.kg-1(Ⅱ组)、7μg.kg-1(Ⅲ组)。各组诱导均用异丙酚1.0 mg.kg-1,维库溴胺0.1 mg.kg-1,咪达唑仑0.1 mg.kg-1,缓慢静脉注射。给予芬太尼5 min后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时BIS、95%边缘频率(SEF)、HRV、收缩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诱导后3组SBP、DBP、HR值均下降,诱导后各个时间点Ⅲ组的SBP、DBP和HR值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3组各个时间点脑电BIS与95%SEF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气管插管后5min,Ⅲ组的脑电BIS与95%SEF值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诱导后3组低频(LF)、高频(HF)均下降(P〈0.05,P〈0.01),诱导后Ⅱ组、Ⅲ组LF、LF/HF值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LF、LF/HF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F值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μg.kg-1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边缘频率 脑电双频指数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变异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阮利江 甄云 +2 位作者 孙淑娟 黄伟 余志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患者组中,48例为一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ACA-A1)发育不良,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为(61±16)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15)cm/s;粗大侧ACA-A1血流速度为(125±12)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细小侧血流速度约为粗大侧的1/2。②压迫对侧颈总动脉(CCA)后,双侧ACA-A1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细小侧压迫前、后收缩峰血流速度的比值(Vp后/Vp前)为3.10±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0.24;粗大侧Vp_后/Vp_前为1.33±0.1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小侧Vp_后/Vp_前为粗大侧的2倍以上。③9例为一侧ACA-A1缺如,健侧ACA-A1血流速度为(131±17)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57例ACA-A1细小或缺如侧的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为(47±11)cm/s,显著低于对侧的(60±13)cm/s,P<0.01。④对5例ACoA缺如的患者,分别压迫同侧CCA,ACA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根据双侧ACA压迫颈动脉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合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强度、血流分布等辅助指标,TCD可初步诊断ACA或ACoA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变异
下载PDF
不同吸氧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敬军 陈建荣 +1 位作者 陈金亮 陈宝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高流量吸氧组与低流量吸氧组,高流量吸氧组吸氧流量5~6 L/min,每次1小时,每天2次;低流量吸氧组吸氧流量2~3 L/min,每天吸氧时间〉12小时。结果两种吸氧方法对自...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高流量吸氧组与低流量吸氧组,高流量吸氧组吸氧流量5~6 L/min,每次1小时,每天2次;低流量吸氧组吸氧流量2~3 L/min,每天吸氧时间〉12小时。结果两种吸氧方法对自发性气胸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前后肺压缩程度、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流量吸氧组气胸吸收较低流量吸氧组快,对肺压缩的疗效较低流量吸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发性气胸进行保守治疗时,短时间高浓度吸氧对肺压缩的疗效优于长时间低流量吸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氧疗 肺压缩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穗华 蒋玲 邓杰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二次插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何东阳 蒋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7期30-31,3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微量注射泵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气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HR、RR、PO2、PCO2、血气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R、RR、P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PO2、血气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趋势,但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多索茶碱较单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治疗AECOPD患者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血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乔雁翔 陈巍 +1 位作者 卢星文 谢昌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4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例),其中ACS组54例,SAP组27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4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例),其中ACS组54例,SAP组27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PO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判定病变血管支数及血管狭窄程度,分析MPO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PO在ACS组中的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8,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髓过氧化物酶 冠状动脉硬化 心绞痛
下载PDF
静脉血气分析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敬军 赵海伶 黄穗华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0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检索2000-2010年静脉血气分析方面的文献,统计分析符合标准的文献例数、检测指标、研究方法和结果等资料。结果在所筛选的42篇文献中,关于危重医学、新生儿监测的最多,其他包括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探讨静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检索2000-2010年静脉血气分析方面的文献,统计分析符合标准的文献例数、检测指标、研究方法和结果等资料。结果在所筛选的42篇文献中,关于危重医学、新生儿监测的最多,其他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麻醉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pH、PVO2、SvO2、ERO2等。结论在对休克、脑卒中、新生儿窒息等患者进行诊治时,静脉血气监测弥补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不足,对临床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 血气分析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宁小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重症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每8h注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注射液20ml/d(静滴)。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重症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每8h注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注射液20ml/d(静滴)。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显效时间、及治疗前后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结果 3d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8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呼气流量、用力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P<0.01),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甲基强的松龙 硫酸镁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噻托溴铵粉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何东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情...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改善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1.4%)(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则未见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TGF-β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8.6%)显著低于治疗前(62.9%)(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54.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用于COPD的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有效延缓气道重塑,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昌明 卢星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确诊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观察心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16例患者心功能改善1~2级,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心率(HR)...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确诊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观察心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16例患者心功能改善1~2级,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心率(HR)下降24/min,中心静脉压(CVP)平均下降15cmH2O,左室射血分数(EF)平均上升20%,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平均下降10mm。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力衰竭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疗效
下载PDF
外来务工人员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心理健康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昌明 郭招生 乔雁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5期176-176,179,共2页
目的:探讨外地务工人员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32例务工人员IBS患者及35例本地健康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在总分及躯体化症状、抑... 目的:探讨外地务工人员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32例务工人员IBS患者及35例本地健康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在总分及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恐惧、人际关系等诸多因子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地务工人员IBS的发病与精神因素明显相关,对上述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 IBS SCL-90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的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穗华 蒋玲 邓杰方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3期12-14,21,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与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NSCLC患者为病变组,1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染色,测定LMVD和VEGF-C阳...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与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NSCLC患者为病变组,1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染色,测定LMVD和VEGF-C阳性率。比较病变组VEGF-C阳性者和阴性者LMVD情况、TNM分期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变组VEGF-C阳性率为77.59%(45/58),LMVD为(12.35±1.72)个/HP×200,均显著高于良性组(t/x2=12.758,6.672,P<0.05)。病变组VEGF-C表达阳性组织LMVD为(12.73±2.41)个/HP×200,显著高于阴性组织(t=4.748,P<0.05)。病变组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率为96.00%,PTNMⅢ+Ⅳ期者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PTNMⅠ+Ⅱ期者(x2=8.567、11.01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VEGF-C阳性率与LMVD、淋巴结转移情况和P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734、0.769、0.745,P<0.05)。结论 NSCLC患者VEGF-C表达明显升高,并与LMVD、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LC VEGF-C LMVD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胃镜下蛋白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恒斌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254-1254,共1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蛋白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胃镜下蛋白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胃镜下蛋白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胃镜下蛋白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的37例患者中有31例成功止血,总有效率为83.78%。治疗组的37例患者中有35例成功止血,总有效率为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蛋白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并且可以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镜 蛋白胶治疗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罗国华 胡志卿 甘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呼吸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状况。结果患者经无创...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呼吸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状况。结果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无论在短期内(24 h,72 h)还是治疗后一段时间内(14 d),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氧分压(PaO2)显著上升、呼吸性酸中毒明显改善(P<0.05);同时,睡眠呼吸障碍也明显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状况与睡眠呼吸障碍,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乔雁翔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9期2639-2640,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h…136、12个月转复窦性...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h…136、12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窦性心律转复率为20.0%(8/40),对照组为15.O%(6/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6,P=0.556);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5%(23/40)、67.5%(27/40)、62.5%(25/40)、57.5%(23/40),对照组分别为32.5%(13/40)、40.0%(16/40)、27.5%(11/40)、30.0%(12/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51、6.084、9.899、6.146,P=0.025、0.014、0.002、0.013)。观察组发生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心动过缓4例,QT问期延长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600,P=0.018)。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贝那普利
原文传递
不稳定心绞痛cTnT和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晓英 赵喜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0期4799-480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健康人、38例稳定心绞痛(SAP)和52例UAP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T-nT、hs-CRP检测,并对UAP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心脏...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健康人、38例稳定心绞痛(SAP)和52例UAP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T-nT、hs-CRP检测,并对UAP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组中UAP组血清cTnT、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SAP组(P<0.01);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cTnT和hs-CRP测定可较敏感地反应微小心肌损伤,联合检测对判断UAP的预后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血液 肌钙蛋白T/血液 C反应蛋白质/分析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