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穗华 蒋玲 邓杰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二次插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何东阳 蒋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7期30-31,3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多索茶碱微量注射泵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气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HR、RR、PO2、PCO2、血气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R、RR、P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PO2、血气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趋势,但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多索茶碱较单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治疗AECOPD患者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血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噻托溴铵粉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何东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情...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改善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1.4%)(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则未见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TGF-β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8.6%)显著低于治疗前(62.9%)(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54.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用于COPD的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有效延缓气道重塑,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的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穗华 蒋玲 邓杰方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3期12-14,21,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与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NSCLC患者为病变组,1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染色,测定LMVD和VEGF-C阳...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与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NSCLC患者为病变组,1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染色,测定LMVD和VEGF-C阳性率。比较病变组VEGF-C阳性者和阴性者LMVD情况、TNM分期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变组VEGF-C阳性率为77.59%(45/58),LMVD为(12.35±1.72)个/HP×200,均显著高于良性组(t/x2=12.758,6.672,P<0.05)。病变组VEGF-C表达阳性组织LMVD为(12.73±2.41)个/HP×200,显著高于阴性组织(t=4.748,P<0.05)。病变组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率为96.00%,PTNMⅢ+Ⅳ期者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和PTNMⅠ+Ⅱ期者(x2=8.567、11.01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VEGF-C阳性率与LMVD、淋巴结转移情况和P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734、0.769、0.745,P<0.05)。结论 NSCLC患者VEGF-C表达明显升高,并与LMVD、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LC VEGF-C LMVD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