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叙事案例视角探讨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及其引导路径
1
作者 严志民 左金梅 +3 位作者 严羚 赖文鸿 曾敏娟 刘彦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情商是管理个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高等医学教育需适应时代发展转变医学教育理念与模式,从而深刻理解医学教育中“四个回归”的核心要义。然而,由于国内医学教育领域有关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方面的研究极少,间接提示情商教育可能... 情商是管理个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高等医学教育需适应时代发展转变医学教育理念与模式,从而深刻理解医学教育中“四个回归”的核心要义。然而,由于国内医学教育领域有关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方面的研究极少,间接提示情商教育可能在医学研究生培养等领域中处在边缘位置,亟需引起医学教育学界的关注。文章通过阐释情商的内涵与意义,以广东医科大学某学院动态不良事件为案例,深入剖析时下医学研究生典型的低情商表现,同时对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的有效路径与对策予以细致评析,以期为新时期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情商培养与人文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情商 不良事件 人才培养 医学人文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
2
作者 卢硕 陈婷婷 +1 位作者 崔晓军 张剑凯 《科技风》 2024年第14期49-51,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传统面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估微视频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传统面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估微视频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能力。同时,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扮演更多的指导和辅助角色,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教学满意度。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下的翻转课堂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以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微视频 翻转课堂 人体解剖学 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三维虚拟仿真教学系统3Dbody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2
3
作者 吴天秀 符华春 蔡洁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7-79,共3页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目前,解剖标本来源不足和需求持续增加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走进系统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数字化虚拟人体(“虚拟人”)以计算机数字化操作平台为基础,将大量真实人体断面数据...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目前,解剖标本来源不足和需求持续增加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走进系统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数字化虚拟人体(“虚拟人”)以计算机数字化操作平台为基础,将大量真实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可以为医学教学提供大量断层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教学素材[1]。为了解决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时缩减,标本来源减少,临床需求突出等问题,我校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数字化 系统解剖学 信息技术 虚拟人 局部解剖学 虚拟仿真实验室 医学教学 教学素材
下载PDF
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符华春 吴天秀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模式。课程结束后对考试成绩(含理论和实验)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实验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是《系统解剖学》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碎片化学习 系统解剖学
下载PDF
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陈晓君 林素霞 +5 位作者 甘东辉 沈建箴 傅煜旻 殷悦 曾敏娟 刘彦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I-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期为血液病学领域中罕见部位继发性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 目的:探讨和分析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I-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期为血液病学领域中罕见部位继发性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S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并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对其预后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38例SI-DLBCL患者中,男性85例(61.59%),女性53例(38.41%),中位发病年龄59.5(16-84)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以化疗(67.39%)为主,单纯接受化疗94例(68.12%),化疗联合外科治疗40例(28.98%),单纯外科治疗4例(2.90%)。中位随访时间72(1-148)个月,其中存活79例(57.25%),死亡34例(24.64%),失访25例(18.12%),1、3、5年PFS率分别为57.97%、49.28%和32.61%,1、3、5年OS率分别为60.14%、54.35%和34.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ugano分期、IPI评分是SI-DLBCL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ugano分期是影响SI-DLBC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I-DLBCL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以R-CHOP方案化疗为主,Lugano分期是影响SI-DLBC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肠道 消化系统 预后
下载PDF
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彦权 陈绍鹏 +2 位作者 殷悦 沈建箴 曾敏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9-986,共8页
目的:探析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转归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21年12月共53例初诊AL患者和29例健康人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探析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转归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21年12月共53例初诊AL患者和29例健康人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两组人群SNORA63的相对表达量。以AL患者SNORA63中位表达水平为界值,将患者分为SNORA6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和探讨SNORA63表达水平与A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SNORA63在初治AL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3018(0.0244-1.2792)vs 1.0882(0.2797-1.9889)](P<0.01),初始治疗后未获缓解的AL患者SNORA6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及CR患者(P<0.01),但SNORA63表达水平在AML与AL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NORA63异常低表达与AL患者发热、出血倾向、不良预后、疗效、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等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AL分型、皮肤黏膜苍白、疲倦、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染色体核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SNORA63高表达组的OS和EFS显著优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ORA63、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热、PLT和LDH是AL患者OS和EFS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分子生物学异常和LDH是OS和E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NORA63在AL患者中显著低表达,是在AL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极具临床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核仁RNA SNORA63 急性白血病 预后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彦权 陈晓君 +1 位作者 曾敏娟 沈建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2-958,共7页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多器官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恶性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和组织器官发生噬血现象等。成人HLH致病诱因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居高不下,多器官衰竭、出凝血异常及脓毒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实践中对病情严重性和预后判断缺乏有效认识,导致部分HLH患者被漏诊、误诊,继而错过最佳诊疗时机。本文针对成人HLH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HLH的临床诊疗、预后评估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恶性血液病 诊断与鉴别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m^(6)A甲基化修饰及其相关蛋白在造血系统发生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8
作者 汪诗梅 刘彦权 +2 位作者 曾敏娟 叶钟鸣 唐焕文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901-906,共6页
造血系统发生是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过程,其在分裂过程中可保留一定数量具备干细胞特性的HSC以维持机体血液供应[1]。白血病是一类HSC恶性克隆性疾病,按细胞分... 造血系统发生是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过程,其在分裂过程中可保留一定数量具备干细胞特性的HSC以维持机体血液供应[1]。白血病是一类HSC恶性克隆性疾病,按细胞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按幼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类型及来源可分为淋系白血病和髓系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造血系统发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佳佳 陈志安 +4 位作者 郭伟毅 肖晴 邓汉闻 李严兵 黄文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7期778-783,共6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肠系膜下动脉(IMA)三维重建,并评估其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71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对该影像数据行IMA三维重建...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肠系膜下动脉(IMA)三维重建,并评估其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71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对该影像数据行IMA三维重建,归纳总结4种IMA分支类型所占的比例,并测量IMA根部到腹主动脉分叉的直线距离以及IMA根部至左结肠动脉(LCA)的直线距离。然后,将2018年1月~8月入院的3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术前未行IMA三维重建)和观察组(术前根据IMA三维重建制定手术方案),每组15例。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定位IMA及LCA的时间)以及术后相关观察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渗出量以及吻合口漏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评价术前IMA三维重建技术在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结果:在4种IMA分支分型中,Ⅰ型和Ⅲ型是相对比较常见的类型,而Ⅳ型则比较少见;IMA的分支分型与IMA根部至LCA的直线距离有相关性。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行IMA三维重建可以明显缩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总时间[(152.00±18.16)minvs(135.53±14.06)min,P=0.010];同时,术前IMA三维重建有助于缩短术中对IMA和LCA的定位时间(P=0.004,0.006)、术后排气时间(P=0.029),并减少引流管渗出量(P=0.001)。结论:利用Mimics软件行IMA三维重建更便于术者准确评估患者IMA的分支类型及解剖定位,并在术中提供重要决策信息,进而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肠系膜下动脉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筋膜学机理探讨 被引量:28
10
作者 姜雪梅 王春阳 +4 位作者 李国君 周蓉晖 麦全安 杨春 王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97-301,共5页
总结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常用进针点、操作方法和常规治疗流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尤其是筋膜学原理,探讨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可能作用机制。浮针进针点与面瘫传统取穴非常类似,操作手法通过肌肉再灌注改善了患病区域的血液供应... 总结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常用进针点、操作方法和常规治疗流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尤其是筋膜学原理,探讨浮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可能作用机制。浮针进针点与面瘫传统取穴非常类似,操作手法通过肌肉再灌注改善了患病区域的血液供应,通过对局部浅筋膜的大幅度扫散引起细胞膜张力改变等生物学效应,较远端针刺点的生物学效应沿着皮下间隙和神经血管束之间的间隙向病灶传递,浮针通过严格的针尖朝向病所的操作配合肌肉再灌注,使这种传递更加精准;而较近端针刺点则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的筋膜,增加了瘫痪肌肉的活性最终起到增加肌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顽固性面瘫 肌肉再灌注 筋膜学
下载PDF
腓骨高位截骨术对胫骨平台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莫诒向 邓羽平 +1 位作者 黄文华 欧阳汉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腓骨高位截骨对胫骨平台造成的生物力学改变,为腓骨高位截骨在伴有内翻畸形的膝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生物力学数据参考。方法:根据一例健康志愿者的CT数据,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2013以及Abaqus6.13软...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腓骨高位截骨对胫骨平台造成的生物力学改变,为腓骨高位截骨在伴有内翻畸形的膝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生物力学数据参考。方法:根据一例健康志愿者的CT数据,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2013以及Abaqus6.13软件建立个体化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加载材料属性、载荷设置以及模拟腓骨高位截骨术,计算腓骨高位截骨术前后胫骨平台的不同截面上任意节点的应力大小。结果:经手术去除腓骨的支撑后,内侧胫骨平台的应力值变化情况不一致,内部的应力降低,中部的不变,外部的增大。而外侧胫骨平台的应力值均增加,且其内部的应力值最大。整个胫骨平台上应力呈现往中间集中的态势。结论:腓骨高位截骨术有助于减小胫骨平台内侧的应力,从而达到缓解膝关节炎病人的疼痛及活动不便的症状。由于术后应力的重新分布,故该术式的长期疗效及适应症等仍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炎 内翻畸形 腓骨高位截骨 胫骨平台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受体1/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彦权 曾敏娟 +2 位作者 殷悦 沈建箴 唐焕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背景CXCR家族已成为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积极寻找并探究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CXCR家族成员,在抗白血病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骨髓微环境中CXC趋化因子受体1/2(CXC chemokine... 背景CXCR家族已成为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积极寻找并探究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CXCR家族成员,在抗白血病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骨髓微环境中CXC趋化因子受体1/2(CXC chemokine receptor 1/2,CXCR1/2)在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L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为寻找AL的治疗靶点和病情监测提供新方向。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86例初诊(new-diagnosed,ND)AL患者骨髓标本同时收集26例健康者标本,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6.5(范围:23~49)岁。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两组人群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XCR1/2表达。以CXCR1/2中位表达水平(Expressionmedian)作为界值,将ND-AL患者分为CXCR1/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不同CXCR1/2表达水平与AL患者临床特征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86例ND-AL患者中,包括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和5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AL组中CXCR1[Md(IQR):0.691(0.176~2.14)vs 0.278(0.088~0.613),P<0.05]、CXCR2相对表达量[Md(IQR):1.938(0.729~3.681)vs 0.419(0.079~1.268),P<0.0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AML组与ALL组的CXCR1/2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1/2的高表达与AL不良临床特征和指标有关(P<0.05),易出现髓外浸润、复发难治等不良结局。结论AL患者的CXCR1/2表达上调,其对于AL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CXC趋化因子受体1 CXC趋化因子受体2 分子靶点 预后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介导自噬对机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国娥 王炯亮 +8 位作者 孙小蝶 陈露 黄中润 秦静怡 马泽丽 蔡国靖 蔡灿光 李文婷 杨春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422-1425,共4页
自噬是人体内常见且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对细胞重塑、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关键意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NF-κB信号通路与自噬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调控作用机制,其对机体可以是保护机制,也可能加重疾病的发展... 自噬是人体内常见且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对细胞重塑、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关键意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NF-κB信号通路与自噬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调控作用机制,其对机体可以是保护机制,也可能加重疾病的发展。目前,许多药物是通过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介导自噬发挥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侧重于近期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希望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自噬 药物干预
下载PDF
虚拟仿真融入脉管系统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晓佳 郭金华 +1 位作者 李林科 崔晓军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体内物质交换的运输线,与各大系统联系紧密,是解剖学的教学重点。其分布广,位置层次变化大,故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技术,可让学生实时、动态、全方位观察脉管系统结构的...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体内物质交换的运输线,与各大系统联系紧密,是解剖学的教学重点。其分布广,位置层次变化大,故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技术,可让学生实时、动态、全方位观察脉管系统结构的三维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增强学生对脉管系统的整体认知。依托广东医科大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虚拟预实验,课间虚实结合实地解剖,课后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考核巩固。学生由虚入实、虚实结合,从感性认知到实体解剖,最终通过教学平台虚拟考核回顾知识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对脉管系统空间毗邻关系的理解,同时对教学标本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脉管系统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多毛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15
作者 刘彦权 殷悦 +3 位作者 曾敏娟 杨慧 陈玉婷 唐焕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分析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L的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HCL患者中男7例、女4例,确诊时中位年... 目的分析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L的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HCL患者中男7例、女4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57(30~81)岁,从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5.0(0.5~26.0)个月。诊断时伴淋巴瘤B症状(即发热、盗汗、体重减低)者有6例,伴有感染者7例(均为肺部感染),淋巴结肿大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脾肿大(轻度脾大3例,中度脾大2例,巨脾6例)。11例患者均行一代或二代基因测序检测,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突变阳性率为81.82%(9/11);外周血常规示两系减少4例(36.36%),三系减少7例(63.64%),单核细胞减少9例(81.82%)。11例患者中,除1例采用FC方案(氟达拉滨50 mg第1~3天;环磷酰胺0.3 g第1~3天)及1例第1个疗程采用R-CVP方案(利妥昔单抗500 mg第1天;环磷酰胺1.1 g第2天;长春地辛4 mg第2天;地塞米松15 mg第1~5天)后改为克拉屈滨以外,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克拉屈滨单药治疗。1例采用FC方案治疗的患者1个疗程后即获得完全缓解,余10例中克拉屈滨单疗程治疗者有7例、2个疗程治疗者有3例,4例在克拉屈滨治疗后1~3个月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6例4~12个月治疗疗效评估达完全缓解,对克拉屈滨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0.00%(10/10)。10例采用克拉屈滨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7例(63.64%,7/11)发生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6例(54.55%,6/11)患者发生血小板计数减少,4例(36.36%,4/11)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3例(27.27%,3/11)发生肺部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伴随感染症状患者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好转。除血液学不良反应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11例HC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3~6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均未达到。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HCL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结论HCL为临床罕见的惰性血液肿瘤,其对克拉屈滨敏感且不良反应可控,对于复发、难治HCL患者可选择进入临床试验或考虑联用其他靶向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细胞白血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化学治疗 克拉屈滨 预后
下载PDF
瓶装标本的改造方案与试行比较
16
作者 蔡雪彦 吴天秀 +1 位作者 纳青青 张丽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23-724,共2页
解剖学瓶装标本是传统耐用型实物教学资源之一,其早期的传统做法多数是在标本表面直接黏贴结构名称,优点是标本观摩学习方便直观,无需再翻找资料确认结构名称,学习省时省力;但也导致医学生面对该类标本时,缺少自行辨认环节,与当前注重... 解剖学瓶装标本是传统耐用型实物教学资源之一,其早期的传统做法多数是在标本表面直接黏贴结构名称,优点是标本观摩学习方便直观,无需再翻找资料确认结构名称,学习省时省力;但也导致医学生面对该类标本时,缺少自行辨认环节,与当前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教学理念相冲突;同时,过于简易的知识获取方式,容易导致学习氛围相对松懈懒散;再者,该做法也妨碍了瓶装标本的多用途开发,不能用于常见的瓶装标本考核[1-3]或自我检测。在此意义上,瓶装标本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因此,对已积累大量此类瓶装标本的医学院校来说,若能扬长避短、经济便捷的改造该类资源,将对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标本 解剖学实验教学 学习氛围 教学资源 教学理念 知识获取 自我检测 医学院校
下载PDF
罕见幼淋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彦权 殷悦 +3 位作者 曾敏娟 邹祥力 陈玉婷 唐焕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3,共8页
目的 分析探讨罕见幼淋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以期为PLL的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21-05-3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P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 目的 分析探讨罕见幼淋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以期为PLL的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21-05-3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P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及预后转归,同时检索最新文献资料对PLL诊疗研究进展予以系统性讨论。结果 本研究7例PLL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65~80岁,中位年龄71岁。根据免疫表型分为B-PLL(6例)和T-PLL(1例)。患者均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1例确诊后拒绝行化疗在短期内死亡,余6例均予标准化疗方案。6例患者中,1例患者死于化疗后骨髓抑制;1例患者在化疗后3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化疗后第4和第7个月内死于病情进展;2例患者于2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其中1例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未发生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PLL是罕见、预后极差且好发于老年人的淋系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上可首选临床试验,诱导缓解化疗联合新型靶向药或表观遗传学药物可能使PLL患者受益。此外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在获CR后应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淋细胞白血病 诊断 鉴别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Flap核酸内切酶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彦权 曾敏娟 +2 位作者 殷悦 陈玉婷 唐焕文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Flap核酸内切酶1(FEN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的关系,为AML患者病情监测与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 目的:探讨Flap核酸内切酶1(FEN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的关系,为AML患者病情监测与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57例初治AML患者和26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的资料。收集所有受试者骨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受试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EN1 mRNA的表达水平;抽取9例初治AML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骨髓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EN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有疗效评估资料的AML患者中不同疗效者FEN1 mRNA表达水平差异。以FEN1 mRNA中位相对表达量为临界值,将AML患者分为FEN1高表达组(≥临界值)和低表达组(<临界值),分析FEN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初诊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指标、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的关系。结果:初治AML患者FEN1 mRNA中位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0.696(0.025~3.661)比0.246(0.013~1.237), Z=1.75, P=0.04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AML患者的FEN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复发AML患者(15例)FEN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完全缓解(CR)患者(19例)[1.153(0.047~4.172)比0.259(0.023~1.148), Z=2.71, P=0.009]。初诊时,FEN1高表达组(32例)患者临床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M 5、初诊时伴发热及淋巴结肿大患者比例均高于FEN1低表达组(25例)(均 P<0.05),两组间不同性别、年龄、疲劳、皮肤黏膜苍白及肝脾大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EN1高表达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高于FEN1低表达组(均 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低于FEN1低表达组(均 P<0.05),两组间降钙素原水平及染色体核型、细胞遗传学预后分级和是否基因突变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ML患者FEN1表达上调,且复发患者FEN1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AML患者FEN1表达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较差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等有关,其可能成为AML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DNA瓣核酸内切酶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原文传递
小核仁RNA SNORD15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曾敏娟 刘彦权 +6 位作者 陈绍鹏 包杰 梁海荣 叶钟鸣 吕水燕 李华文 唐焕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4期203-20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小核仁RNA SNORD15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3例初治AL患者和29名临床诊断无血液病或其他恶性疾病的健康者(对照组)骨髓血标...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小核仁RNA SNORD15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3例初治AL患者和29名临床诊断无血液病或其他恶性疾病的健康者(对照组)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骨髓血单个核细胞SNORD15A的相对表达量,以SNORD15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0.148)为界,将AL患者分为低表达组(<0.148)和高表达组(≥0.148)。分析SNORD15A表达水平与A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指标以及总生存(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O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治AL患者中SNORD15A中位相对表达量为0.148(0.012~1.376),对照组为0.921(0.513~2.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5,P<0.01)。不同预后分层、疗效和是否发热、出血的患者间SNORD15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NORD15A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ORD15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优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ORD15A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HR=0.063,95%CI 0.005~0.766,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疲倦(HR=4.754,95%CI 1.014~22.290)、发热(HR=0.147,95%CI 0.029~0.746)、血红蛋白(HR=0.970,95%CI 0.944~0.99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SNORD15A在AL中低表达,可能是AL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小核仁RNA SNORD15A 预后 分子标记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