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继发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高翔 陈广谋 +4 位作者 黄成硕 刘志军 曾荣 楚佳奇 李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3269-327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1·d-1)8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大鼠经手术于胫骨平台下钻孔造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S组,骨折不处理)、DEX骨折+生理盐水(NS)组、DEX+BMSCs组,将BMSCs注射到大鼠骨缺损部位治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于术后4周和8周,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实验均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BMSCs。Micro-CT结果表明,与DEX+NS组比较,BMSCs细胞治疗能促进DEX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结论 BMSCs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骨缺损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这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牛艳茹 马天仲 +1 位作者 吴丽梅 魏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848-850,共3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5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骨质疏松组。选择同期无骨质疏松患者101例为无骨质疏松组。测量骨密度,并...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5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骨质疏松组。选择同期无骨质疏松患者101例为无骨质疏松组。测量骨密度,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VD)、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INP)水平,测定生化指标值并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和25-OH-VD水平明显低于无骨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N-MID、β-CTX、t-PINP水平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男性骨密度和血清25-OH-VD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女性与男性患者比较NMID、β-CTX、t-PINP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骨质疏松组中患者骨密度和血清25-OH-VD、NMID、β-CTX、t-PINP水平男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中25-OH-VD与骨密度和血清β-CTX、t-PINP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N-MI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灵敏性强且具有无创伤性,结合骨密度测定,能够全面、合理评价骨转换,有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25-羟基维生素D N-端骨钙素 β-胶原特殊序列 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
下载PDF
miR-137靶向作用RUNX2调控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翔 荆凯鹏 +5 位作者 黄瑞 闫守泉 牛艳茹 李鹏 罗远明 楚佳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0-1445,共6页
目的探讨miR-137对RUNX2的靶向作用及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miR-137与成骨标志基因RUNX2的结合位点。检测MC3T3-E1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miR-137的表达变化。转染miR-137 mimics或miR-137 inhibitor后,再诱... 目的探讨miR-137对RUNX2的靶向作用及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miR-137与成骨标志基因RUNX2的结合位点。检测MC3T3-E1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miR-137的表达变化。转染miR-137 mimics或miR-137 inhibitor后,再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ALP、OPN、OCN及OSX)表达变化。结果经软件预测,miR-137与靶基因RUNX2有结合位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miR-137表达下调。转染miR-137mimics的MC3T3-E1细胞成骨标志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转染miR-137 inhibitor组成骨标志基因呈不同程度表达上调。结论miR-137通过靶向作用RUNX2基因调控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7 RUNX2 MC3T3-E1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体外受精中新鲜移植周期早期流产临床相关性数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天仲 宋丽君 +3 位作者 唐棣 张维 黄日艳 牛艳茹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技术助孕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进行IVF-ET/ICSI治疗后新鲜移植周期并临床妊娠202例,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技术助孕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进行IVF-ET/ICSI治疗后新鲜移植周期并临床妊娠202例,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析比较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IVF-ET/ICSI助孕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后流产率为13.86%。早期流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降调总量,促性腺激素(Gn)总量、使用天数,Gn启动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E2、LH、孕酮(P)水平,获卵数,MII卵子成熟率,总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用药方案,是否添加LH,受精方式与继续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组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异常率为66.67%。结论 IVF-ET/ICSI中早期流产主要因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而与其他临床及治疗因素无关,须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早期流产 胚胎染色体
下载PDF
PEG10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及配偶精子中的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情况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云山 马天仲 +4 位作者 牛艳茹 李鹏 许丽华 韦冰 苏泽轩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0期5058-5062,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绒毛组织与配偶精子PEG10的甲基化水平及其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URSA患者100例为G2组,其配偶100例为G4组;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者10...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绒毛组织与配偶精子PEG10的甲基化水平及其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URSA患者100例为G2组,其配偶100例为G4组;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者100例为G1组,其配偶100例为G3组。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EG10印记基因的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PEG10 mRNA水平。在所有队列中严格匹配URSA患者及配偶和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患者及配偶各3例,包括6份绒毛样本及6份精液样本行甲基化芯片检测PEG10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PEG10基因的DMR区平均甲基化水平在URSA绒毛组织和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绒毛组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10基因的DMR区平均甲基化水平在URSA患者配偶精子和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患者配偶精子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EG10在URSA绒毛组织的表达水平与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绒毛组织比较表达较弱。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PEG10蛋白在URSA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绒毛组织比较明显降低(P<0.001)。RT-PCR法结果显示,PEG10mRNA在URSA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早期妊娠自愿人工流产绒毛组织比较明显降低(P<0.001)。结论父本印记基因PEG10与胚胎早期的发育有相关性,其低表达是URSA的可能原因之一,通过检测精子PEG10的甲基化水平不能推断早期胚胎发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SA PEG10基因 甲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