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熟大黄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药效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菡 雷婷 +3 位作者 毛跟年 孔阳 赵倩倩 夏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63-67,73,共6页
比较生大黄与熟大黄提取物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使用大黄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健康、雄性成年昆明小鼠,采用水浸束缚法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溃疡指数... 比较生大黄与熟大黄提取物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使用大黄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健康、雄性成年昆明小鼠,采用水浸束缚法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溃疡指数(UI)、胃液量、pH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等指标,比较生大黄与熟大黄提取物对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生大黄高剂量组及熟大黄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溃疡指数(*P<0.05,**P<0.01),显著升高胃液pH值和溃疡抑制率(均为*P<0.05),明显改善了胃黏膜组织形态,增加胃黏膜中SOD活性和NO含量,抑制MDA和ET-1表达.与生大黄相同剂量组比较,熟大黄高剂量组的作用更显著.两种炮制方法的大黄均能对束缚-水浸法所致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预防作用,作用机制与降低氧自由基反应和改善黏膜损伤相关.相同剂量下,熟大黄的作用效果更显著,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熟大黄 应激性胃溃疡 水浸束缚法 抗氧化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淋巴瘤Raji细胞ID4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蔡静怡 梁亮 +1 位作者 王巍 杨志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淋巴瘤Raji细胞ID4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经0、20ng/ml TPL处理的Raji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Raji细胞ID4基因mRNA的表达。经0、5...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淋巴瘤Raji细胞ID4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经0、20ng/ml TPL处理的Raji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Raji细胞ID4基因mRNA的表达。经0、5、10、15、20ng/ml TPL处理的Raji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Raji细胞DNMT1、DNMT3A和DNMT3BmRNA的表达。结果:未经TPL处理的Raji细胞ID4基因无表达,20ng/ml TPL作用后ID4基因表达增强。在0~20ng/ml浓度范围内,随着TPL浓度的增加,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TPL可抑制Raji细胞DNA甲基转移酶mRNA,恢复Raji细胞ID4基因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 雷公藤内酯醇 RAJI细胞 DNA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高良姜挥发油对人HL-6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宁 李文杰 +3 位作者 张庆余 官全生 梁文君 杨志刚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99-601,605,共4页
目的研究高良姜挥发油对人HL-6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K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挥发油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良姜挥发... 目的研究高良姜挥发油对人HL-6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K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挥发油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良姜挥发油可呈不同程度地剂量依赖性抑制HL-60细胞株增殖,能浓度依赖性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且随其浓度增加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越明显。结论高良姜挥发油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并具有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油 抗白血病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及其遗传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艳 刘天 陈璋辉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91-197,共7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与欧洲和北美洲人群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不同,亚洲人群VTE的主要遗传危险因素是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蛋白C和蛋白S均为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蛋白,在调节机体凝血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与欧洲和北美洲人群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不同,亚洲人群VTE的主要遗传危险因素是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蛋白C和蛋白S均为维生素K依赖的抗凝蛋白,在调节机体凝血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相关遗传危险因素的鉴定,对亚洲人群VTE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明确部分亚洲人群中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常见的PROC和PROS1基因突变,并证实其与VTE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对VTE的诊治水平,笔者拟就亚洲人群中遗传性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的常见遗传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蛋白C 蛋白S 突变 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