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匡健 荆国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7期96-100,共5页
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发病时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以及围术期用药,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动脉瘤特点、手术方式、术中对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术中是否发生动脉瘤破... 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发病时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以及围术期用药,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动脉瘤特点、手术方式、术中对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术中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控制性低血压技术,麻醉用药,术后管理等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尤以脑梗死多见且危害大。本文通过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延迟性脑血管痉挛或延迟性脑缺血(DCVS)的相关发病机制,总结目前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通过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改善脑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梗死这一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斌 荆国杰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3期33-38,共6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脑部肿瘤,其死亡率和复发率较高。目前GBM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无特效治疗手段。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但其预后差,因此寻找GBM相关信号通路可为了解其发病机制、靶向治...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脑部肿瘤,其死亡率和复发率较高。目前GBM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无特效治疗手段。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但其预后差,因此寻找GBM相关信号通路可为了解其发病机制、靶向治疗提供指引。目前,研究发现p53途径、MAPK途径、PI3K/AKT途径以及Notch途径是参与GBM的重要通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信号通路也陆续被发现。本文通过对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信号通路在GBM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GBM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