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在基层医院儿科病区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惠冰 钟彩棠 刘玲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科病区实施医护联合查房的效果评价。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实施医护联合查房作为观察组,并与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传统医生、护士分开查房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路径临床应用、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情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科病区实施医护联合查房的效果评价。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实施医护联合查房作为观察组,并与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传统医生、护士分开查房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路径临床应用、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儿科护士专科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临床路径临床应用率从27.11%上升到43%,病人平均住院日从(5.6±3.5)天下降至(4.9±2.1)天,住院费用从(2274±780)元下降至(2135±325)元,患者满意度从86.02%上升至92.83%,护士专科综合能力优秀与良好人员从44%上升至8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共同查房能提高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及儿科护士专科综合能力水平,对整个儿科团队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病区 医护联合查房 临床路径
下载PDF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吕颖妍 林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9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6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参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6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25%(77/80),高于参照组的82.50%(66/8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97.50%(78/80)高于参照组的81.25%(65/80)(P<0.05)。结论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获得小儿家属满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养儿颗粒 布拉氏酵母菌散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敏仪 林艳 +4 位作者 刘玲 黄颖璇 廖惠映 梁惠冰 蔡玉珍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60例,按年发作次数分为频发组(n=40)与非频发组(n=20),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两组患儿社会行为能力进行评定,分析不同组患...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60例,按年发作次数分为频发组(n=40)与非频发组(n=20),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两组患儿社会行为能力进行评定,分析不同组患儿、不同性别患儿的评分情况,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结果频发组患儿在焦虑/抑郁、社交问题、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攻击性行为、注意力问题及违纪行为方面评分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的(P<0.05),频发组行为异常评分明显高于非频发组患儿的(P<0.05),而频发组男童在攻击性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总评分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存在明显关联,临床除了给予对症治疗外应配合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哮喘急性发作 社会行为能力
下载PDF
POR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两家系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莉 刘玲 毛会英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者基因突变特点,为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PORD)所致的CAH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1~12月就诊于泸州市妇幼保健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位CAH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者基因突变特点,为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PORD)所致的CAH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1~12月就诊于泸州市妇幼保健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位CAH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突变位点。结果(1)先证者1:p450氧化还原酶(POR)基因外显子13,c.1508C>T(p.A503V),先证者1父母该位点为杂合突变;(2)先证者2:POR基因外显子15,c.1820A>G(p.Y607C),先证者2父母该位点为杂合突变。结论POR基因p.A503V及p.Y607C是导致CAH的潜在病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 突变 21-羟化酶 17Α-羟化酶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惠映 刘玲 +1 位作者 李微 林敏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阿奇霉素作用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症状的缓解以及对患儿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阿奇霉素作用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症状的缓解以及对患儿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9例,对照组9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25%vs80.22%,P<0.05);观察组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发热体征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CRP、ESR、PCT、TNF-α、1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且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阿奇霉素 儿童肺炎支原体 大叶性肺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儿童川崎病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惠映 刘玲 林敏仪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儿童川崎病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儿于病程第7天后予以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于病程第7天前予以免疫球蛋白... 目的研究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儿童川崎病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儿于病程第7天后予以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于病程第7天前予以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持续时间、血清炎性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淋巴结肿大时间、皮肤黏膜充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IgG、IgM、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稳定机体炎症状态,调整及改善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川崎病 炎性指标
下载PDF
PCT、CRP、凝血功能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敏仪 廖惠映 +3 位作者 谭改玲 林艳 黄斌明 刘玲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感染性疾病健康新生儿55例作为...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感染性疾病健康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T、CRP、WBC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PCT、CRP、WBC、PT、TT、APTT及FI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770、0.786、0.834、0.651、0.966及0.662。结论:PCT、CRP、凝血功能均可作为足月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其中APTT及PCT的诊断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凝血功能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预测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程度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敏仪 谭改玲 +1 位作者 廖惠映 刘玲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血嗜酸性粒细胞(B-Eos)预测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方法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研究组,50例轻中度AHR,46例重度AHR)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FeNO、B-Eos,分析FeNO、B-Eos与AHR相关性及预测效... 目的观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血嗜酸性粒细胞(B-Eos)预测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方法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研究组,50例轻中度AHR,46例重度AHR)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FeNO、B-Eos,分析FeNO、B-Eos与AHR相关性及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FeNO、B-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AHR组FeNO、B-Eos水平均高于轻中度AHR者(P<0.01)。FeNO、B-Eos与AH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63、0.512,P<0.05);ROC曲线分析,当FeNO、B-Eos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9.67 ppb和5.11%时,二者对重度AH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25%、7.14%,84.36%、76.58%。结论FeNO、B-Eos对哮喘患者AHR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嗜酸性粒细胞 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和儿童行为异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艳 林敏仪 +5 位作者 蔡玉珍 刘玲 梁惠冰 廖惠映 李妹清 谢家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和儿童行为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儿科和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变应性鼻炎80例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8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三组,另选6~12岁健康儿童80...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和儿童行为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儿科和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变应性鼻炎80例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8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三组,另选6~12岁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即D组)。对上述四组进行Achenbach、Conners问卷调查及行为调查进行比较。结果: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Achenbach及Conner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B组、C组Achenbach及Conners评分均教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睡眠影响率、性格影响率、记忆影响率以及总体影响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睡眠影响率、性格影响率、记忆影响率及总体影响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疾病发生的同时还伴有儿童行为方面异常,其中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行为量表评分、多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以及单纯患其中一种疾病者,积极干预以及规范化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儿童的多动以及冲动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 儿童行为异常
下载PDF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959-960,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5年后哮喘发生率并分析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病史分析,并随访5年,就婴幼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环境暴露、过敏体质(过敏... 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5年后哮喘发生率并分析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病史分析,并随访5年,就婴幼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环境暴露、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等因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哮喘发生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占66%;早期被动吸烟约占50%;1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11~13岁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哮喘史(OR=3.50,95%CI:1.04-11.78),过敏性鼻炎(OR=4.06,95%CI:1.35-12.2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危险因素易发展为哮喘。其中母亲哮喘史和过敏性体质是哮喘发生、发展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哮喘 危险因素 婴幼儿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11
作者 林敏仪 谭改玲 +4 位作者 廖惠映 李妹清 赖洁玉 黄斌明 刘玲 《广州医药》 2022年第5期57-59,65,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疱疹病毒(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EBV定量阳性的IM患儿128例,按照患儿EBV含量分为低病毒量组(n=64)和高病毒量组(n=64)。比较不同病毒含量组... 目的分析人类疱疹病毒(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EBV定量阳性的IM患儿128例,按照患儿EBV含量分为低病毒量组(n=64)和高病毒量组(n=64)。比较不同病毒含量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与病毒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EBV含量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血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指标水平均高于低EBV含量组(P<0.05)。患儿的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随着EBV含量的增加而延长(P<0.05)。EBV含量与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成正相关(r=0.453,0.458,0.402,0.415,P<0.05)。结论EBV含量越高,IM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指标恢复时间越长,因此临床治疗IM患儿时可以根据EBV含量的高低进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毒量 临床特征 患儿
下载PDF
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2
作者 梁惠冰 刘玲 +3 位作者 钟彩棠 程少玲 黄晓銮 周玲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多站式护理模式在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站式护理组133例和常规组132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管理,多站式护理组开展多站式护理模式管理。比... 目的研究多站式护理模式在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站式护理组133例和常规组132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管理,多站式护理组开展多站式护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高危儿父母满意度,行为发育商等差异。结果多站式护理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常规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多站式护理组行为发育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高危儿救治成功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风险,同时可改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促进智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站式护理模式 高危儿
下载PDF
降钙素原及凝血相关指标评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的价值分析
13
作者 廖惠映 李妹清 +1 位作者 谭改玲 林敏仪 《大医生》 2022年第23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凝血相关指标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出生并因感染性疾病于24 h内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凝血相关指标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出生并因感染性疾病于24 h内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P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将患儿分为危重组(42例)和非危重组(58例),比较两组新生儿PCT、APTT、TT、FIB水平。观察患儿预后,并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生存组(22例)和死亡组(78例),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儿PCT、APTT、TT、FIB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APTT、TT、FIB水平评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的价值;分析联合检测评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的一致性。结果危重组患儿PCT、APTT、T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FIB水平显著低于非危重组(P<0.05)。死亡组患儿PCT、APTT、TT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FIB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CT、APTT、TT、FIB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均有一定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0.853、0.929、0.805。PCT、APTT、TT、FIB联合评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的敏感度为81.81%、特异度为88.54%、准确率为87.02%、阳性预测值0.667、阴性预测值0.945、Kappa值为0.650。结论PCT、APTT、TT及FIB水平可作为评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