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安司法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1
作者 欧超荣 《教育进展》 2024年第7期820-825,共6页
“三教”改革背景下,国家倡导职业院校实行“双师型”教师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到与理论教学能力并重的位置。公安司法高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师受现实种种原因困扰,实践教学能力堪忧。提升公安司法高职院校办学质量,顺应国家职业教育... “三教”改革背景下,国家倡导职业院校实行“双师型”教师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到与理论教学能力并重的位置。公安司法高职院校法律专业教师受现实种种原因困扰,实践教学能力堪忧。提升公安司法高职院校办学质量,顺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学校应当转变传统教师考核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强化行业实践,推行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能力比赛及学生实务技能大赛,恢复教师兼职律师执业,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法律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公安司法高职院校 法律专业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提升路径
下载PDF
警务礼仪文化教育融入司法警察类专业育人过程的路径探索
2
作者 顾伟 江丽华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6期26-31,共6页
新时代人民警察除需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娴熟的警务技能等能力和一定的法律素质外,更应具备深厚的警务礼仪修养。司法警察类专业历来重视学警警务礼仪修养的培养、深化及应用,目前已建立基本教育模式。但随着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于警... 新时代人民警察除需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娴熟的警务技能等能力和一定的法律素质外,更应具备深厚的警务礼仪修养。司法警察类专业历来重视学警警务礼仪修养的培养、深化及应用,目前已建立基本教育模式。但随着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于警务礼仪文化教育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现有教育在思想认识、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呈现出一定滞后性或单一性,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培养实效。结合新形势特点和需要,对传统警务礼仪教育模式进行深度剖析,对警务礼仪文化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创新探索转变观念认识、升华教育模式、打造教师团队、优化课程设置、建设文化环境的实践路径,将警务礼仪文化教育融入司法警察类专业育人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警察类专业 警务礼仪文化教育 育人
下载PDF
论法律与人文精神的历史脉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树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8,共6页
在奴隶制社会以前法律与人文精神存在着自然的契合。而在奴隶制、封建制时期法律出现了与人文精神的背离,法律成为统治人的手段和工具。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基于对人性压抑的反思,法律体现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法律与人文精神的这种历史... 在奴隶制社会以前法律与人文精神存在着自然的契合。而在奴隶制、封建制时期法律出现了与人文精神的背离,法律成为统治人的手段和工具。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基于对人性压抑的反思,法律体现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法律与人文精神的这种历史脉动说明了:法律应是人文精神的反映,法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法律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这一结果依赖于在民主不断推进的基础上,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复合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人文精神 历史脉动 民主
下载PDF
传媒对司法之谦抑态度的必要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盛舒弘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78-82,共5页
传媒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于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极易引发大众审判,这也给司法独立制度带来较大的威胁。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对于法治发展进程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司法充分尊重... 传媒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于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极易引发大众审判,这也给司法独立制度带来较大的威胁。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对于法治发展进程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司法充分尊重传媒监督权的基础上应如何确保司法独立?传媒在司法面前保持一种谦抑态度将更有利于二者的良性互动,"谦抑态度"强调传媒在监督的同时致力于维护司法权威,理性对待司法审判之结果,这对于法治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司法独立 大众审判 谦抑态度
下载PDF
完善我国慈善募捐法律制度的设想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志丽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9-93,共5页
慈善募捐包括公益募捐和非公益募捐。前者存在随意性、缺乏透明度、强制色彩浓厚、监管不到位、公众慈善意识不强等问题,而后者存在发起人不明确、发起较为随意、过程不透明、余额所有权归属不明、异化等问题。对于公益募捐,应完善准入... 慈善募捐包括公益募捐和非公益募捐。前者存在随意性、缺乏透明度、强制色彩浓厚、监管不到位、公众慈善意识不强等问题,而后者存在发起人不明确、发起较为随意、过程不透明、余额所有权归属不明、异化等问题。对于公益募捐,应完善准入制度,建立公开制度,完善税收优惠、监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对于非公益募捐,应建立民间募捐登记制度、规范的劝募组织、募捐信息公开制度、捐款余额充公制度和募捐责任追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募捐 公益募捐 非公益募捐
下载PDF
公考体检“病变”的法律诊治
6
作者 刘树桥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公务员考试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为公务员招录过程中不正当竞争提供了条件。当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缺乏暗箱操作的空间时,人们就试图通过体检环节寻求利益最大化。于是,公考体检产生了"病变",成了利益索求和权力寻租的工具。欲... 公务员考试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为公务员招录过程中不正当竞争提供了条件。当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缺乏暗箱操作的空间时,人们就试图通过体检环节寻求利益最大化。于是,公考体检产生了"病变",成了利益索求和权力寻租的工具。欲消除这种病变,首先要理性对待公务员职业;其次要以不为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理念简化公务员体检的项目;最后,要实现包括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权利救济机制在内的公考体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体检 “病变” 法律诊治
下载PDF
党权自限性对党法关系的决定性意义
7
作者 盛舒弘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6期73-77,共5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和一致拥护,但也有人质疑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种质疑源于其对党权自限性的忽视或无视。党权自限性决定了党与法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和一致拥护,但也有人质疑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种质疑源于其对党权自限性的忽视或无视。党权自限性决定了党与法的关系是可以和谐共处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党权与法律之间不存在利益之争,不存在冲突与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权自限性 党法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 党内法规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形成的内在逻辑
8
作者 刘树桥 许永耀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82-85,共4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作为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其形成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是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考察,确定了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随着其接受的思想、法学观点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作为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其形成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是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考察,确定了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随着其接受的思想、法学观点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对法的认识,同时,法律本身也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法的探究中,始终以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律观 内在逻辑 人本精神 物质决定论
下载PDF
浅议我国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发展
9
作者 欧超荣 《楚天法治》 2022年第14期210-212,共3页
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制度是推动法治建设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目前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阶段.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制度的长足发展,见证了我国法治建设事业的进步与日臻完善.
关键词 刑事辩护 法律援助 历史发展
下载PDF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素珺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68,共4页
我国的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加,人民调解因具有独立性、专业性、高效性而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医疗纠纷案件中。实践中,医疗纠纷的焦点在于医疗行为的过错及过错程度认定、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的争议、鉴定意见应否采信等问题。应通过医疗鉴定... 我国的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加,人民调解因具有独立性、专业性、高效性而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医疗纠纷案件中。实践中,医疗纠纷的焦点在于医疗行为的过错及过错程度认定、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的争议、鉴定意见应否采信等问题。应通过医疗鉴定先行、全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以“人”为中心进行调解、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员专业素质等措施来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 鉴定先行 医疗行为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语境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中的贯彻适用
11
作者 朱萍萍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3-51,共9页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语境下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也呈现出新时代下的新特点。对于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应当作为严惩的重点。但依法从重处罚,不是一味从严,应当完整准确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语境下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也呈现出新时代下的新特点。对于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应当作为严惩的重点。但依法从重处罚,不是一味从严,应当完整准确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司法适用中,尤其要在个案中确立“从严”或“从宽”的总基调,并寻找积极的对向因素进行调剂,以期做到真正的宽严相“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宽严相济
下载PDF
电子商务领域“二选一”行为竞争法规制的困境与出路
12
作者 李晓露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0-104,共5页
电子商务领域的“二选一”行为不仅具有排除限制竞争以及数据垄断的风险,而且会侵害平台内部经营者与普通消费者权益。在我国现行竞争法体系中,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 电子商务领域的“二选一”行为不仅具有排除限制竞争以及数据垄断的风险,而且会侵害平台内部经营者与普通消费者权益。在我国现行竞争法体系中,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都能对“二选一”行为进行规制,但其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实现对“二选一”的有效规制,应从明确竞争法规体系内部的法律条款关系、明确“二选一”行为的竞争法规制原则、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二选一”行为的规制框架以及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着手,引导电子商务领域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线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领域 “二选一”行为 竞争法规制
下载PDF
物权滥用与限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俊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物权是人对物的直接支配控制的权利,因而人们认为物权是属于自己的绝对的权利,不应受到限制。正是这样的物权观念导致了物权的滥用,侵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在衡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目的的基础上,采用... 物权是人对物的直接支配控制的权利,因而人们认为物权是属于自己的绝对的权利,不应受到限制。正是这样的物权观念导致了物权的滥用,侵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在衡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目的的基础上,采用公法的和私法的手段,对滥用物权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权利滥用 物权限制 限制原则
下载PDF
论我国应收账款质权制度之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超荣 叶知年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1-208,共8页
应收账款质权融资在我国金融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应收账款质权制度存在以下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存在的风险和应收账款质权合同当事人存在的风险,前者包括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合法性风险、设立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质权融资在我国金融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应收账款质权制度存在以下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存在的风险和应收账款质权合同当事人存在的风险,前者包括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合法性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可让渡性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权利瑕疵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价值被高估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诉讼时效风险,后者包括应收账款质权的基础合同交易主体存在关联关系、基于第三债务人的原因导致优先权丧失等风险。我国应通过完善现行应收账款质权登记公示系统,优化现行应收账款质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收账款 质权 风险 优化
下载PDF
对完善我国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志丽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作为物权法乃至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民事立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肯定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创新规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善意取得的制度整体尚需进一步完善,诸如"不动产善意取得之适用问题&qu... 作为物权法乃至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民事立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肯定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创新规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善意取得的制度整体尚需进一步完善,诸如"不动产善意取得之适用问题"、"委托物和脱离物的区别对待问题"、"受让人是否‘善意’的判定问题"、"受让价格合理的具体标准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 善意 公示
下载PDF
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志丽 《行政与法》 2022年第10期92-99,共8页
作为民法典中新增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和法律确认。在肯定“离婚冷静期”维护婚姻稳定、矫正离婚恣意、防止冲动草率离婚的积极意义的同时,还需认识到离婚冷静期制度尚有... 作为民法典中新增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和法律确认。在肯定“离婚冷静期”维护婚姻稳定、矫正离婚恣意、防止冲动草率离婚的积极意义的同时,还需认识到离婚冷静期制度尚有不足。本文从分析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内涵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学界对离婚冷静期制度的争议,提出离婚冷静期制度之适用问题、例外问题,探寻增设多种制度共同解决离婚纠纷的路径,以期实现登记离婚冷静期与诉讼离婚程序的更好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记离婚 诉讼离婚 离婚冷静期 婚姻自由
下载PDF
浅谈高校民法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但小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8-,100,共2页
为应对社会发展、法学体系不断健全和司法考试改革的挑战,民法课作为法学本科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而紧迫。本文阐释了民法课程教学的意义,并在分析民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民法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理念、... 为应对社会发展、法学体系不断健全和司法考试改革的挑战,民法课作为法学本科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而紧迫。本文阐释了民法课程教学的意义,并在分析民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民法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几个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公民迁徙自由权视角下的限制出境制度批判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素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8-80,87,共4页
限制出境制度是一个国家出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公共秩序的选择,通过一定形式禁止或者限制其国民离开所在国的制度。国家为了达成特定目的,对公民进行限制出境。国家以限制出境的手段限制公民离开国境与公民的迁徙自由是否发生冲突... 限制出境制度是一个国家出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公共秩序的选择,通过一定形式禁止或者限制其国民离开所在国的制度。国家为了达成特定目的,对公民进行限制出境。国家以限制出境的手段限制公民离开国境与公民的迁徙自由是否发生冲突,以及限制出境是否合乎保障公民迁徙自由的意旨,实有厘清的必要。我国关于限制出境制度的研究比较薄弱,限制出境制度的研究既缺乏整体性,又缺乏应有的深度。对我国现行各种限制出境的规定进行简单分类,从符合宪法属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各种类型的限制出境措施是否合法,并探讨使其完善与重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自由 限制出境 法律保留原则 比例原则
下载PDF
虐童行为的处理、防范与刑法规制——以南京虐童案切入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萍萍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7年第6期77-87,共11页
2015年发生的南京虐童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该案的处理凸显了存在的问题,既没有行之有效的虐童发现机制,也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部门或机构。总体上来说,我国对虐童行为的处理有轻预防、重处罚的倾向,虽然在虐童行为上侧重于处罚,但我国《... 2015年发生的南京虐童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该案的处理凸显了存在的问题,既没有行之有效的虐童发现机制,也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部门或机构。总体上来说,我国对虐童行为的处理有轻预防、重处罚的倾向,虽然在虐童行为上侧重于处罚,但我国《刑法》本身关于虐童行为的规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新增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之后,《刑法》的规定仍不足以制止虐童行为。以此为出发点,参考了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国家防止虐童行为的做法,从两方面提出我国预防和处理虐童行为的具体方案:一是制定儿童虐待干预立法,建立儿童权利保护制度;二是完善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以期最终达到预防虐童行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强制报告 儿童虐待处置 虐待罪
下载PDF
强奸罪立法之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京英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女性只能成为强奸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或间接正犯,不能单独构成强奸罪。但是,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性革命,被害人由传统地仅指女性改变为包括女性和男性在内的所有人。而我国强奸罪的现行立法层...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女性只能成为强奸罪的教唆犯、帮助犯或间接正犯,不能单独构成强奸罪。但是,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性革命,被害人由传统地仅指女性改变为包括女性和男性在内的所有人。而我国强奸罪的现行立法层面对这些新情况则没有作出回应。本文通过对强奸罪的女性主体、男性犯罪对象、重新界定性交之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女性可以成为强奸罪的主体;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也可以是男性;对未成年人应予以特别保护,希望对我国强奸罪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奸罪 女性主体 男性犯罪对象 性交之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