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塞音持阻时长听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诎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塞音持阻时长的听辨实验利用3组含有清塞音[k]、[p]、[t]的直音和促音,以塞音的持阻时长为变数,用2000型SUG I语音分析系统合成60个实验用语料,请33名日语母语被试和97名日语专业3年级的粤方言区学习者被试进行听辨,以验证他们在直音和... 塞音持阻时长的听辨实验利用3组含有清塞音[k]、[p]、[t]的直音和促音,以塞音的持阻时长为变数,用2000型SUG I语音分析系统合成60个实验用语料,请33名日语母语被试和97名日语专业3年级的粤方言区学习者被试进行听辨,以验证他们在直音和促音的辨认率上存在的差异。实验研究表明,两组被试在[p]和[t]的辨认率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可知,这些差异源于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对直音和促音辨认的不稳定性,与塞音生成过程中对持阻时长控制不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学习者 塞音 持阻 听辨
下载PDF
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疑问句语调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104,共5页
外语说得地道与否,语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考察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疑问句语调特征时发现:当谓语为“平板型”词调时,学习者的语句音高走势大体接近母语发音人;当谓语词调为非“平板型”时,学习者和母语发音人的语调之间有明... 外语说得地道与否,语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考察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疑问句语调特征时发现:当谓语为“平板型”词调时,学习者的语句音高走势大体接近母语发音人;当谓语词调为非“平板型”时,学习者和母语发音人的语调之间有明显差异。实验观察同时还显示:在学习外语时,语调不会随学习时间的增加而自然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疑问句 语调 音高曲线
下载PDF
日语疑问句的疑问焦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庞黔林 《外语研究》 2004年第2期36-40,共5页
焦点问题是疑问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确定疑问句焦点定义的前提下 ,通过对三种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的焦点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这三种疑问句的不同特征 ,从而得出这三种是并非同一层次的... 焦点问题是疑问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确定疑问句焦点定义的前提下 ,通过对三种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的焦点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这三种疑问句的不同特征 ,从而得出这三种是并非同一层次的疑问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特殊疑问句 选择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
下载PDF
“立身出世”主义对日本近代文学发端期的影响——以森鸥外《舞姫》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金举 孟庆枢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明治维新后,日本传统的"士农工商"制度瓦解,但由于儒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西方借助实学出人头地思想的普及,形成了融"立身""出世"为一体、以出仕为目标的明治初期&... 明治维新后,日本传统的"士农工商"制度瓦解,但由于儒教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及西方借助实学出人头地思想的普及,形成了融"立身""出世"为一体、以出仕为目标的明治初期"立身出世"主义①,深深影响了社会各方面。本文以森鸥外《舞姬》为例,管窥该思想对近代文学初始阶段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 立身出世 儒教 武士道 政治操作
下载PDF
语音的物理表现与心理感知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诎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8,共4页
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同一音段有不同的感知。即使同为日本人,对语音的感知也不能用物理量去衡量。文章利用声学、语音学手段,通过对元音、辅音、词调的具体表现,论证人们对语音的物理表现和心理感知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物理表现 心理感知 元音 辅音 词调
下载PDF
复杂的蛇女形象与主题多义性特征——《蛇性之淫》中文学对权力的隐形抗争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磊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19-22,49,共5页
文学是构成特定文化的符号系统的一部分.文学文本中意识形态话语的矛盾交织处,往往揭示了其所处的历史语境中的权力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权力的抗争.在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小说家上田秋成的小说《蛇性之淫》当中,权力话语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是构成特定文化的符号系统的一部分.文学文本中意识形态话语的矛盾交织处,往往揭示了其所处的历史语境中的权力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权力的抗争.在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小说家上田秋成的小说《蛇性之淫》当中,权力话语是显而易见的,而文学对权力的抗争却是隐形的.本文通过对《蛇性之淫》中复杂的蛇女形象以及作品的主题多义性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蛇性之淫》中文学对权力的隐形抗争及其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性之淫》 蛇女形象 主题多义性 隐形抗争
下载PDF
论作为情意表达型语气形式的“さえ”
7
作者 刘先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25,共5页
日语中“も”“まで”“さえ”这三个助词都能提示“EXPECT值”, 从而表达发话者的意外之情。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发现, 提示EXPECT值是“も”“まで”的附属性和延伸性功能, 但却是“さえ”本质性的功能, 从而证明了“さえ”必然提示发话... 日语中“も”“まで”“さえ”这三个助词都能提示“EXPECT值”, 从而表达发话者的意外之情。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发现, 提示EXPECT值是“も”“まで”的附属性和延伸性功能, 但却是“さえ”本质性的功能, 从而证明了“さえ”必然提示发话者对命题的评价, 是一种语气的表现形式。此外, “意外だ”在使用上受人称限制, 表明它是“情意表达型语气”, 从而证明, 表示“意外なことに”这一评价的“さえ”也属于情意表达型语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さえ EXPECT值 情意表达型语气
下载PDF
岛崎藤村《破戒》与等级社会的对决--基于基督教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金举 孟庆枢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102,共4页
就《破戒》性质的评论分为"告白小说"和"社会小说"两大对立的阵营,但二者一致认为:濑川丑松的告白和移民德克萨斯是其不彻底自我的表现,也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屈服和逃避。但基于基督教并结合《圣经》文本重新审视,... 就《破戒》性质的评论分为"告白小说"和"社会小说"两大对立的阵营,但二者一致认为:濑川丑松的告白和移民德克萨斯是其不彻底自我的表现,也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屈服和逃避。但基于基督教并结合《圣经》文本重新审视,就会发现这些均为基于宗教他力救赎信仰的抗争行为,丑松绝非屈服于现实的懦夫。藤村也藉此表达了对残酷的种姓制度和身份等级社会的谴责和彻底抗争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戒 种姓制度 基督教 自白 救赎
原文传递
作为“国家认同”工具而被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
9
作者 刘金举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5期97-98,共2页
一、近代以降逐步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 明治初期是“欧美一边倒”的欧化时代,加上《源氏物语》和物哀的“女性柔弱”气质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格格不入,因而并未受到维新志士的青睐。在急功近利的近代化浪潮中.内村鉴三、斋藤绿... 一、近代以降逐步经典化的《源氏物语》与物哀 明治初期是“欧美一边倒”的欧化时代,加上《源氏物语》和物哀的“女性柔弱”气质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格格不入,因而并未受到维新志士的青睐。在急功近利的近代化浪潮中.内村鉴三、斋藤绿雨等人更对《源氏物语》进行了彻底批判。例如,内村曾质问道:“在鼓舞日本的士气方面,《源氏物语》发挥了什么作用?不但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反而将我们改造为女人般的懦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物哀” 经典化 国家认同 工具 明治初期 政治背景 内村鉴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