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为例
1
作者 孙小星 傅薇 《文教资料》 2021年第27期33-36,共4页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交换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该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方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明确教育目标、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完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到全...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交换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该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方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明确教育目标、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完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到全员重视、全过程衔接、全方位教育引导,促使留学生群体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校交换生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下载PDF
中伊文化交流对中古波斯细密画发展的影响
2
作者 刘艺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波斯细密画被视为世界美术史上的一块瑰宝,至今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关注。伊朗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处,细密画艺术的发展必然受到来自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早在萨珊王朝时期,波斯(今伊朗)与中国在经贸、文... 波斯细密画被视为世界美术史上的一块瑰宝,至今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关注。伊朗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处,细密画艺术的发展必然受到来自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早在萨珊王朝时期,波斯(今伊朗)与中国在经贸、文化等方面就有所往来,为细密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3~17世纪,波斯细密画蓬勃发展,波斯人主动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并与本民族的绘画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形式。中波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伊朗细密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历史环境和艺术特点,探索伊朗细密画背后中伊民族昔日的文化交流盛景,探究中伊文化交流对中古波斯细密画发展的影响,并借鉴细密画的成功经验和艺术表现特点,指导现代艺术创作,推动当今中伊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波斯细密画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目的论视角看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思雨 王晓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7期116-118,共3页
1998年由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动画电影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反响较好,其不俗的表现离不开优秀的字幕翻译。而目的论对各种类型作品的翻译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试图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花木兰》... 1998年由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动画电影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反响较好,其不俗的表现离不开优秀的字幕翻译。而目的论对各种类型作品的翻译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试图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花木兰》的字幕翻译,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花木兰》 字幕翻译
下载PDF
当代印度梵语诗学研究的里程碑——印地语著作《梵语诗学批评史》简评
4
作者 田克萍 胡瑞 智辉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3年第1期38-52,共15页
勒沃普拉萨德·德维威迪是印度著名的梵语诗学家和文学家。2007年,他出版印地语著作《梵语诗学批评史》,这既是其对自己一生从事的梵语诗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也是当代印度梵学界研究梵语诗学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梵语诗学批评... 勒沃普拉萨德·德维威迪是印度著名的梵语诗学家和文学家。2007年,他出版印地语著作《梵语诗学批评史》,这既是其对自己一生从事的梵语诗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也是当代印度梵学界研究梵语诗学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梵语诗学批评史》的研究视域相当广阔,提出了诸如四大地域、庄严即梵等创新性思想,综述了梵语诗学史上下三千年中的68位诗学家的主要成就,设计了以四条主线带动的四套逻辑结构,对于梵语诗学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对勒沃普拉萨德·德维威迪丰富多彩的诗学著述的翻译或研究尚处萌芽阶段。在《梵语诗学批评史》中文全译本问世之前,评介其主要内容和创新特色,自然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印度古典诗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沃普拉萨德·德维威迪 梵语诗学 印地语 印度文论
原文传递
从技术异化看“灵肉双美”的现代价值——论《老子》与《摩诃婆罗多》中生命哲学思想的缘域交集
5
作者 田克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1期271-280,共10页
技术在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基础而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精神、身体与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代人类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使生命产生了异化,让身体与心灵同时陷入困境,让人对尚未被技术主导的古代世界产生向往。在浩繁的古代... 技术在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基础而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精神、身体与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代人类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使生命产生了异化,让身体与心灵同时陷入困境,让人对尚未被技术主导的古代世界产生向往。在浩繁的古代典籍中,中华典籍《老子》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们在生命哲学的范畴内存在着诸多缘域交集。在这两部经典中,世界的运转法则是难以解析的"道"和"正法",与现代技术的条分缕析形成了对抗;人生的行动哲学是微妙的"无为而为"与"无欲行动",比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效率至上更加浑厚、复杂、多面;万事万物的终点同时也是新的起点,肉体与精神都处于无限循环之中,预示了现代科学家发现的"循环宇宙"模型。这些思想既充满形而上的灵性,又处处维护形而下肉体的合法性,闪耀着"灵肉双美"的光芒。"灵肉双美"或许能成为全球化语境中反技术异化的一个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摩诃婆罗多 技术 灵肉 生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