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詹成 罗慧琼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5-57,共3页
在分析翻译专业实践教学层次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为例,介绍和讨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具体措施: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翻译教学团队,改革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多... 在分析翻译专业实践教学层次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为例,介绍和讨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具体措施: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翻译教学团队,改革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协同语言服务公司引入翻译新技术,为国内高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专业 实践教学 模式 技能训练
下载PDF
学科、理论、历史:翻译研究的目标与价值——谭载喜教授译学思想访谈录
2
作者 蓝红军 谭载喜 《英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聚焦谭载喜教授的译学建设思想,就中国的翻译学科建设、翻译理论建设、翻译历史研究三个方面对谭教授进行访谈。访谈中,谭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主要就翻译学科建设的本位与初心、翻译理论建设的国际视野、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目... 本文聚焦谭载喜教授的译学建设思想,就中国的翻译学科建设、翻译理论建设、翻译历史研究三个方面对谭教授进行访谈。访谈中,谭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主要就翻译学科建设的本位与初心、翻译理论建设的国际视野、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目的与价值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载喜教授 译学思想 学科 理论 史学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济慈诗歌屠岸译本的审美再现
3
作者 陈常钰 《开封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其诗歌,语言瑰丽、意象丰富,充分表达了对美的赞颂。他提出的“客体感受力”(Negative Capability)这一诗学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译家屠岸在...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其诗歌,语言瑰丽、意象丰富,充分表达了对美的赞颂。他提出的“客体感受力”(Negative Capability)这一诗学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译家屠岸在济慈诗歌翻译实践中,充分运用“客体感受力”这一重要的诗学概念,在翻译美学理论框架下,对原作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进行深刻把握,精准传达了原作的精神实质,完美再现了济慈诗歌的审美意蕴,为文学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屠岸 诗歌翻译 翻译审美客体 审美再现
下载PDF
中医核心术语翻译的三维模型建构——以《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气”为例
4
作者 侯跃辉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中医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精髓的系统节点,但现有翻译研究忽略了其多面性以及方法论的充分性。本项研究旨在为中医跨语言知识转移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以积聚中医核心术语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气”为例,其范畴性、谱系性、... 中医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精髓的系统节点,但现有翻译研究忽略了其多面性以及方法论的充分性。本项研究旨在为中医跨语言知识转移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以积聚中医核心术语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气”为例,其范畴性、谱系性、能产性、关联性、二象性、语境性的概念特性使得传统术语学理论不足以支持其完成跨语转换。文章借鉴交际术语学的理论视角,从认知(古今坐标轴、中西坐标轴)、语符(译形、译音、译义、兼译)和交际(聚合性语境、组合性语境)三个维度对“气”的现有翻译实践进行描述和解释。基于此,在兼顾不同维度翻译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中医核心术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由此建构了中医核心术语翻译的认知、语符、交际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术语 术语翻译 交际术语学
下载PDF
汉语目录的语类特征及英译研究——以《广东发展之路以改革开放30年为视角》目录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8-33,共6页
本文以《广东发展之路以改革开放30年为视角》一书的汉语目录为例,对其语类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目录具备自己的语类结构和语步,并通过语域实现其功能,而语域的三个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则是通过语言分别由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以... 本文以《广东发展之路以改革开放30年为视角》一书的汉语目录为例,对其语类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目录具备自己的语类结构和语步,并通过语域实现其功能,而语域的三个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则是通过语言分别由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以及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来实现。英译汉语目录就是要通过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以及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将原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予以再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目录 语类特征 英译 三个变量 实现
下载PDF
民间信仰在活态史诗翻译中的叙事重构——以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英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晶晶 穆雷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79,112,共7页
创世史诗是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民间信仰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英译个案中,译者团队采用了民族志诗学的深度翻译方式,在副文本中以创世神话叙事为铺垫,结合生态批评、历史叙事和民俗叙事的视角,较为完... 创世史诗是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民间信仰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英译个案中,译者团队采用了民族志诗学的深度翻译方式,在副文本中以创世神话叙事为铺垫,结合生态批评、历史叙事和民俗叙事的视角,较为完整地为目的语读者重构了彝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毕摩崇拜等民间信仰,为读者理解并欣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创造了条件,也为创世史诗外译及民族民间文学外译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叙事重构 创世史诗 《勒俄特依》英译
下载PDF
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研究分析(2000—2021):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东峰 穆雷 陈金怡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翻译史博士论文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年来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2000—2021)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考察这些博士论文涵盖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分析当中体现的问题意识、辩证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方法论意识,阐述... 翻译史博士论文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年来中国翻译史博士论文(2000—2021)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考察这些博士论文涵盖的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分析当中体现的问题意识、辩证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方法论意识,阐述历时变化和特征,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学界对翻译史研究现状和研究意识的思考,推动翻译史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研究 博士论文 研究现状 研究意识
下载PDF
关于翻译的实践品格——许钧教授译学思想访谈录 被引量:1
8
作者 蓝红军 许钧 《英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访谈围绕许钧教授关于翻译的实践品格的观点展开。许钧教授认为,讨论翻译的实践品格,是对何为翻译的回答,也是对人类历史上翻译活动所具有的基质和特点的分析。他概括并论述了翻译的三重实践品格:忠实于原文文本和原文作者,尊重差异... 本访谈围绕许钧教授关于翻译的实践品格的观点展开。许钧教授认为,讨论翻译的实践品格,是对何为翻译的回答,也是对人类历史上翻译活动所具有的基质和特点的分析。他概括并论述了翻译的三重实践品格:忠实于原文文本和原文作者,尊重差异、促成交流,创造新生命、新事物。许钧教授希望相关讨论能进一步加深认识,使翻译之责得以更好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钧教授 译学思想 翻译 实践 品格
下载PDF
翻译技术的理论研究: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蓝红军 《英语研究》 2023年第1期47-58,共12页
当今世界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学习、跨域融合与技术集成是这一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基本特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译技术正蓬勃发展。翻译技术的使用给传统的翻译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着翻译技术研究领域的形成。翻译技术... 当今世界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学习、跨域融合与技术集成是这一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基本特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译技术正蓬勃发展。翻译技术的使用给传统的翻译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着翻译技术研究领域的形成。翻译技术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同时翻译技术研究也亟须建构自身的理论体系。开展翻译技术的理论研究,需先明确翻译技术与翻译理论生产的联结通道何在。本文根据研究目标、逻辑起点和问题域将翻译技术研究进行类别划分,并讨论不同类别翻译技术研究的理论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技术 理论研究 问题 路径
下载PDF
中国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军峰 薛杰 张文龙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立法语言在法律语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与否决定着立法质量的高低,也关乎中国法治形象的国际塑造。考察中国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化现状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立法技术规范(试行)》... 立法语言在法律语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与否决定着立法质量的高低,也关乎中国法治形象的国际塑造。考察中国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化现状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立法技术规范(试行)》,立法语言规范工作初见成效,但立法中仍有不少语言问题,规范的体系化、制度化建设有待完善;就翻译规范而言,目前仅有学者提出的若干总体原则,尚无包含具体规则的规范性文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界相对忽视立法语言相关教学和研究,立法机关也轻视语言在立法技术中的地位。中国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建设可以借鉴境外比较成熟的规范建设经验。在比较分析境外国家和地区立法技术规范文件的基础上,建议中国进一步完善立法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立法翻译标准化术语库,完善立法语言审查制度、健全立法翻译审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法律翻译 翻译规范
下载PDF
构建翻译社会生产网络——以英译外交部网站新闻合作项目为例
11
作者 邢杰 袁婉 黄静怡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自2014年起,外交部、环球网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实践教育基地合作成立翻译项目组,开展外交部网站新闻的英译工作。文章尝试基于拉图尔等学者提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透析由外交部/环球网发起,项目负责人主导,译员、审校等行动者交互影... 自2014年起,外交部、环球网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实践教育基地合作成立翻译项目组,开展外交部网站新闻的英译工作。文章尝试基于拉图尔等学者提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透析由外交部/环球网发起,项目负责人主导,译员、审校等行动者交互影响的翻译生产网络,重点分析英文译稿的生产过程中,各个行动者特别是各级审校,如何相互配合,共同确保高质高效地产出最终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外交部新闻 翻译过程 质量保障
下载PDF
间接翻译中形象变异的双重“他者”烙印——以《西游记》英德间接翻译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12
作者 陈琴 郭航 莫爱屏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6-74,共9页
作为形象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间接翻译较少引起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在形象学理论观照下,探讨《西游记》韦利英译本及根据该译本间接翻译的德译本中女性形象的变异,剖析其生成原因。研究发现,英语中介文本对德语最终目的语文本的女性形象... 作为形象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间接翻译较少引起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在形象学理论观照下,探讨《西游记》韦利英译本及根据该译本间接翻译的德译本中女性形象的变异,剖析其生成原因。研究发现,英语中介文本对德语最终目的语文本的女性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过滤作用。间接翻译作品呈现的“他者”形象不是译者直接观察到的,而是被另一“他者”过滤和加工过的,打上了双重“他者”的烙印。此类研究在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翻译 形象变异 双重“他者” 《西游记》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隐喻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槿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41-246,257,共7页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政治话语当中,其翻译对于国家话语体系和国家形象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19个不同主题的语篇作为语料,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结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以及Pragg...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政治话语当中,其翻译对于国家话语体系和国家形象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19个不同主题的语篇作为语料,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结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以及Pragglegaz团队提出的MIP隐喻识别程序,识别出语料中常见的隐喻模式,并根据隐喻模式出现的频率,聚焦出现频次最高的旅行隐喻,总结出3种隐喻翻译策略,以期为政治语篇的隐喻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 概念隐喻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汉英交传中的停顿现象——基于反省法的组别对比研究
14
作者 唐芳 林思梦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停顿特征之差异。通过组间对比,研究发现:(1)职业译员的无声停顿频次显著低于学生译员,有声停顿频次与学生译员无显著差异,但低于学生译员;(2)职业译员停顿总时长及平均停顿时长均显... 本研究旨在探索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停顿特征之差异。通过组间对比,研究发现:(1)职业译员的无声停顿频次显著低于学生译员,有声停顿频次与学生译员无显著差异,但低于学生译员;(2)职业译员停顿总时长及平均停顿时长均显著短于学生译员;(3)职业译员合理停顿(位于句子边界处、短语边界处、分句边界处)多于学生译员,不当停顿(位于短语内部、分句内部)显著少于学生译员;(4)职业译员出现停顿多是与自我监控、口译策略使用有关的主动停顿,学生译员出现停顿多是与语言能力、专业技能及心理因素有关的被动停顿。基于此,本研究对口译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顿 汉英交替传译 反省法 职业译员 学生译员
下载PDF
关于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互动关系——许钧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4
15
作者 穆雷 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穆雷:许钧老师,2003年12月初,您曾应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翻译系的邀请,做了一次题为“翻译实践与理论追求”的演讲,当时听了您的演讲,很受启发。现在,我想就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关系问题向您讨教。您在翻译米兰·昆德拉《不... 穆雷:许钧老师,2003年12月初,您曾应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翻译系的邀请,做了一次题为“翻译实践与理论追求”的演讲,当时听了您的演讲,很受启发。现在,我想就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关系问题向您讨教。您在翻译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过程中,不仅仅作为一名翻译家从事翻译实践,同时作为一名有自觉理论意识的翻译理论家,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对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资源。我认为,这不但为名著复译构建了阐释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实践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许钧 访谈录 香港中文大学
下载PDF
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林记明 穆雷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从词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并结合当今国际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大课程观的前提下揭示课程包含教学的上下位关系。课程不仅包括"教育计划"、"预期结果"、"学生经验"等静态内容,还被看作... 从词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并结合当今国际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大课程观的前提下揭示课程包含教学的上下位关系。课程不仅包括"教育计划"、"预期结果"、"学生经验"等静态内容,还被看作是一段动态的整体教育实践进程。课程模式是动态的发展模式,教学模式是课程模式中的一个子系统。由此廓清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学 课程模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翻译性别他/她者--论译者的双性视角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文静 穆雷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101,共5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引入了独特的视角,性别因素进而成为翻译研究中一个新的考察维度。译者的性别视角会对其翻译活动产生影响。面对与自身性别特征存在差异的文本时,译者有可能采取不同的性别视角,反映出双性特征。
关键词 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 双性同体 双性视角 性别他/她者
下载PDF
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46
18
作者 张长明 仲伟合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本文采用了功能派倡导的倾向于翻译功能的“从全局到局部”的研究方法对法律翻译进行了描述研究。通过将宏观层面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与微观层面的句法结构和用词技巧结合统一,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指导法律翻译实践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法律翻译 适用性
下载PDF
史学研究方法对翻译史研究的阐释作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穆雷 欧阳东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翻译史研究是对翻译历史活动的记述与研究,归属于翻译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的跨学科领域。本文试图厘清目前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概念和基本体系,以及适用于历史学的各类方法,在梳理翻译史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介绍翻译史研究的发展概况和研... 翻译史研究是对翻译历史活动的记述与研究,归属于翻译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的跨学科领域。本文试图厘清目前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概念和基本体系,以及适用于历史学的各类方法,在梳理翻译史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介绍翻译史研究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从方法论的角度评价历史学研究方法在翻译学研究上的优势和局限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研究 研究方法 历史学
下载PDF
国家翻译实践——从现实需求到理论建构 被引量:42
20
作者 蓝红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国家作为翻译主体实施翻译的现象早已存在。当前,国家翻译实践是现代性国家能力建设、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以及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个译学概念,国家翻译实践则是我国学者所进行的译学理论话语创新。从个体译者的翻译实... 国家作为翻译主体实施翻译的现象早已存在。当前,国家翻译实践是现代性国家能力建设、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以及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个译学概念,国家翻译实践则是我国学者所进行的译学理论话语创新。从个体译者的翻译实践,到机构译者的翻译实践,再到国家翻译实践,我们从主体视角所认识到的翻译实践类型更加丰富。国家翻译实践论出现不久,还有待研究者从问题出发,从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深入研究,促使这一译学理论话语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现实需求 理论建构 问题面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