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食品中益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宏梅 黄绍松 +4 位作者 李发俊 周汉基 冯伟冲 李小欢 骆麟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122,共4页
人类大量地应用抗生素,不但在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畜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的益生菌的队伍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抗药菌。研究发现,发酵食品益生菌中的乳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属中的嗜热链球菌等都对抗生素出现了广泛的耐药... 人类大量地应用抗生素,不但在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畜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的益生菌的队伍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抗药菌。研究发现,发酵食品益生菌中的乳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属中的嗜热链球菌等都对抗生素出现了广泛的耐药性,同时,这些微生物通过质粒、转座子等进行抗药基因的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人类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耐药性 发酵食品
下载PDF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
2
作者 吴克刚 颜伟强 唐彬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6年第C00期150-154,共5页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控制释放 食品风味 食品加工
下载PDF
搜索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
3
作者 吴克刚 颜伟强 唐彬婧 《中外食品》 2006年第6期52-54,共3页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控制释放 食品风味
下载PDF
黄色和紫色百香果籽油抗氧化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晓静 陶志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2,57,共5页
本论文对比分析了两种百香果籽油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两种百香果籽油中均含有黄酮、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45μg/m L左右,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达到16.69、15.82 mg GAE/kg。比较分析了... 本论文对比分析了两种百香果籽油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两种百香果籽油中均含有黄酮、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45μg/m L左右,黄色百香果籽油和紫色百香果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达到16.69、15.82 mg GAE/kg。比较分析了两种百香果籽油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等的抗氧化作用,结果紫色百香果籽油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黄色百香果籽油,而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则相反,两种百香果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都高于84%,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都超过8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百香果籽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籽油 抗氧化作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盐浓度及温度对秋刀鱼干制作中组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陶志华 韩雅丽 佐藤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3,共3页
鱼在海水中易被组胺菌污染,并且秋刀鱼干在制作过程中,是在常温下晒干,易造成组胺菌的生长繁殖,可能会产生相应的组胺。本实验以不同的盐浓度(5%、10%、20%)制备鱼干,以不同的温度(20℃,25℃)保存6 d,每天取样测定鱼肉中组胺的变化量。... 鱼在海水中易被组胺菌污染,并且秋刀鱼干在制作过程中,是在常温下晒干,易造成组胺菌的生长繁殖,可能会产生相应的组胺。本实验以不同的盐浓度(5%、10%、20%)制备鱼干,以不同的温度(20℃,25℃)保存6 d,每天取样测定鱼肉中组胺的变化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减少,而且25℃比20℃生成的组胺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组胺 盐浓度 温度
下载PDF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傅明辉 洪梅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2,共3页
新鲜金针菇子实体匀浆后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e法去蛋白,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2个组分A1和A2,组分A2再经Sephadex S-2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组分A2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金针菇多糖具有抗氧... 新鲜金针菇子实体匀浆后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e法去蛋白,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2个组分A1和A2,组分A2再经Sephadex S-2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组分A2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金针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随浓度升高而升高。研究结果为金针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抗氧化
下载PDF
金枪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陶志华 佐藤实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对金枪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生化实验和功能酶检测,进而对鱼肉中组胺菌的存在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金枪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 目的:对金枪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生化实验和功能酶检测,进而对鱼肉中组胺菌的存在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金枪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2株组胺菌,菌种Ⅰ在5℃~30℃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30℃有最高组胺生成量,约2 700ppm。菌种Ⅱ在25℃有组胺最高生成量约为2 400ppm。结论:依据两种组胺菌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离菌可能分别属于弧菌属、埃希氏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肉 组胺生成菌 生物化学 形态学
下载PDF
海水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陶志华 佐藤实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对海水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生化实验和功能酶检测,进而对海水中组胺菌的存在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海水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 目的:对海水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生化实验和功能酶检测,进而对海水中组胺菌的存在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海水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2株细菌。结论:依据两种组胺菌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离菌可能分别属于奈瑟氏菌属、黄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组胺生成菌 生物化学 形态学
下载PDF
鱼粉中组胺的纸电泳简易检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志华 韩雅丽 +1 位作者 张宏梅 谭竹钧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3期114-114,126,共2页
鱼粉中的组胺用0.1 N HCl提取,提取液被吸到小滤纸片,滤纸片设定到电泳用滤纸上,1000 V电压电泳10 min后,通过干燥,发色,组胺就能从组氨酸等干扰物中分离出来。本方法能同时检测多个样品而且检测组胺的最低浓度值在10 mg/kg。
关键词 鱼粉 组胺 电泳 检测
下载PDF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志华 张宏梅 佐藤实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331-332,共2页
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鲭鱼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株组胺菌,菌种Ⅰ在5~25℃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25℃组胺生成量最... 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鲭鱼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株组胺菌,菌种Ⅰ在5~25℃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25℃组胺生成量最高,约2700mg/kg。菌种Ⅱ在20℃组胺生成量最高,约为2000mg/kg。依据2种组胺菌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离菌可能分别属于摩尔摩根氏菌、嗜水性气单胞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鲭鱼肉 组胺生成菌 生物化学 形态学
下载PDF
秋刀鱼中组胺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志华 佐藤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6期287-288,共2页
通过半海水寒天培养基及组胺酸肉汤选择性培养液,组胺的电泳分析技术,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理化分析和功能酶检测及细菌鉴定试剂盒API20E的分析试验,进而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株组胺生成菌,... 通过半海水寒天培养基及组胺酸肉汤选择性培养液,组胺的电泳分析技术,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理化分析和功能酶检测及细菌鉴定试剂盒API20E的分析试验,进而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株组胺生成菌,通过生化分析,此菌株为假单胞菌。此菌株在5~30℃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30℃有最高组胺生成量,约2 2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组胺生成菌 理化性质 形态学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市售鱼类及其加工品中组胺含量的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志华 佐藤实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334-334,336,共2页
2006年3月对市售鲭鱼20尾、秋刀鱼30尾、金枪鱼6块等进行组胺含量分析,结果表明,20尾鲭鱼中有1尾组胺含量为20mg/kg;30尾秋刀鱼肉中有1尾组胺含量为16mg/kg,另一尾为10mg/kg;6块金枪鱼样品及其他鱼类样品未能检测到组胺。鲭鱼20尾中1尾... 2006年3月对市售鲭鱼20尾、秋刀鱼30尾、金枪鱼6块等进行组胺含量分析,结果表明,20尾鲭鱼中有1尾组胺含量为20mg/kg;30尾秋刀鱼肉中有1尾组胺含量为16mg/kg,另一尾为10mg/kg;6块金枪鱼样品及其他鱼类样品未能检测到组胺。鲭鱼20尾中1尾检出酪胺23mg/kg,尸胺为36mg/kg,腐胺及亚精胺未检出;秋刀鱼30尾中2尾检出10mg/kg和15mg/kg的酪胺,1尾检出52mg/kg腐胺,2尾检出35mg/kg和55mg/kg尸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肉加工品 组胺 生物胺 含量
下载PDF
酸奶中乳酸菌对2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宏梅 黄绍松 +4 位作者 周汉基 冯伟冲 李晓欢 骆麟虎 李发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512,共2页
目的研究酸奶中乳酸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对乳酸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的菌株对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种抗生素的耐... 目的研究酸奶中乳酸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对乳酸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的菌株对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结果从4种酸奶中分离鉴定出7株乳酸菌,均对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耐药。PCR扩增得到5株菌携带对氨苄青霉素产生抗性的基因(Amp)为阳性,所有的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基因(Tet)均为阴性。结论部分对人体有一定生理功能的乳酸菌表现为耐药性,耐药性可以避免抗生素对菌体的杀灭,但是乳酸菌可能作为耐药性传播中间宿主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耐药基因 酸奶 抗生素
原文传递
鱼粉中肌胃糜烂素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志华 韩凌霜 +3 位作者 许晓静 谭兆平 林敏 岑志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8-291,共4页
配合鱼粉饲料中的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GZ)是导致鸡、鸭、鱼等养殖动物发生肌胃糜烂、食欲不振、产卵率下降、吐黑、死亡的原因物质,是褐色鱼粉直火干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其引起病变的浓度范围是1 mg/kg左右,生理毒性是鱼粉中... 配合鱼粉饲料中的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GZ)是导致鸡、鸭、鱼等养殖动物发生肌胃糜烂、食欲不振、产卵率下降、吐黑、死亡的原因物质,是褐色鱼粉直火干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其引起病变的浓度范围是1 mg/kg左右,生理毒性是鱼粉中组胺毒性水平的1000倍。引起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能促进动物的胃酸大量分泌而致使胃粘膜发生病变。养殖禽类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食物来源。从养殖业的安全性出发,建立适合饲料安全控制检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禽类安全性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肌胃糜烂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水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肌胃糜烂素的研究方法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并对肌胃糜烂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胃糜烂素 生理毒性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