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
1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5年第2期83-83,共1页
去年12月,广州一家报纸转载了一条新闻,大意是说一个骗子,只是个高中毕业生,他从地摊买了张大学毕业的文凭后,居然混到某大学里当了教师,还当了教研室的主任。事情败露了以后,蹲了两年监狱。出来后,他给自己“升了级”,说是东... 去年12月,广州一家报纸转载了一条新闻,大意是说一个骗子,只是个高中毕业生,他从地摊买了张大学毕业的文凭后,居然混到某大学里当了教师,还当了教研室的主任。事情败露了以后,蹲了两年监狱。出来后,他给自己“升了级”,说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通晓英、日两种外语,在另外一所大学里又当起教师,并兼任班主任。由于他以保送学生出国留学为由骗学生的钱,结果再次败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大学 班主任 出国留学 报纸 毕业生 教研室 广州 工程技术人员 考核
原文传递
技术和艺术
2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5年第5期97-97,共1页
表面看来,技术和艺术似乎是人类学问的两头,它们相差甚远。但如果深究起来,艺术和技术是有渊源的。美学里讲究的比例就是一种数学关系,成功的技术产品往往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表面看来,技术和艺术似乎是人类学问的两头,它们相差甚远。但如果深究起来,艺术和技术是有渊源的。美学里讲究的比例就是一种数学关系,成功的技术产品往往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就算是在20世纪,很多大科学家对艺术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很多计算机以数学方法画出来的图画十分吸引人,可见科学与美学以至艺术是有某些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数学关系 技术产品 20世纪 数学方法 多计算机 科学家 人类学 艺术家 美学
原文传递
风、头脑发热和身在江湖
3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5年第10期113-113,共1页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得一些与科技紧密相关的行业有时会“刮风”。我们广播电视和IT行业是“刮风”比较多的,一会儿是网络计算机,一会儿又是平板计算机,一会儿是维纳斯计划,刮得人们眼花缭乱。可风过去以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得一些与科技紧密相关的行业有时会“刮风”。我们广播电视和IT行业是“刮风”比较多的,一会儿是网络计算机,一会儿又是平板计算机,一会儿是维纳斯计划,刮得人们眼花缭乱。可风过去以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当然,有些东西刚起来的时候还不是风,可后来就势不可挡了,例如MP3。我们要把技术进步和“刮风”区别开来,不要随风倒,所以能不能把风分辨清楚的确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 发热 科技发展 IT行业 网络计算机 平板计算机 维纳斯计划 广播电视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上网十年的感想
4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5年第6期90-90,共1页
一转眼,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了。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子邮件 社会属性 垃圾邮件 BBS
原文传递
又一个教训
5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5年第3期99-99,共1页
不久前在北京开会,有朋友说我写的札记很多都是教训。我说,成功的事早有人抢着说、而且大说特说,甚至连不成功的事也有人说它是成功的。因此,成功的事用不着我说了。至于那些不成功的事,很多人都是忌讳的,因为说出来会“影响政绩... 不久前在北京开会,有朋友说我写的札记很多都是教训。我说,成功的事早有人抢着说、而且大说特说,甚至连不成功的事也有人说它是成功的。因此,成功的事用不着我说了。至于那些不成功的事,很多人都是忌讳的,因为说出来会“影响政绩”。在这种只愿说成绩、不敢谈教训的环境下,结果是一个人失败了不够,还有第二个人去失败一次、第三个人也去失败一次,最后是愿意者都去失败一次,实在是冤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 微波干线系统 项目建设 电视会议系统
原文传递
技术人员如何面对改革?
6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5年第1期84-84,共1页
一转眼就进入了2005年,这里首先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对经常给我鼓励、和我一起分享经验和教训的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 广播电视业 技术人员 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所谓“实话”
7
作者 冯锡增 《世界广播电视》 2004年第11期95-95,共1页
最近读了一篇小文章,很有意思。文章说的是一个老师在上课,突然教室里闯进来一个人,对着老师大吵大闹,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在场的学生都愣了。这人离开教室之后,老师就请同学们分头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记下来。结果,几十位同学记录下... 最近读了一篇小文章,很有意思。文章说的是一个老师在上课,突然教室里闯进来一个人,对着老师大吵大闹,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在场的学生都愣了。这人离开教室之后,老师就请同学们分头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记下来。结果,几十位同学记录下来的情节,互相差别很大。原来,闯进教室的那个人是老师的朋友,他们俩是在做一个试验,情节是事先设计好的,但学生们不知道。他们要看看,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科学 多样性描述 处事态度 实话实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