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新生儿与普儿肺炎痰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良光 陈新伟 陈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A01期99-101,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和普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5~12月新生儿科和普儿科肺炎住院患儿的痰细菌培养病原菌与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送检492例痰培养,检出率21.3%;普儿...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和普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5~12月新生儿科和普儿科肺炎住院患儿的痰细菌培养病原菌与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送检492例痰培养,检出率21.3%;普儿肺炎送检528例,检出率24.2%。普儿肺炎主要检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并检出卡他莫菌,新生儿主要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坏球菌。其中大肠埃希菌ESBLs菌株阳性率69.4%,肺炎克雷伯ESBLs菌株阳性率63.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较高敏感性;对氨苄、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有较高耐药性。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耐药性比MSSA菌株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但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肺炎链球菌(SP)表现出对传统的首选药物红霉素、青霉素等高度耐药,对儿科少用或限用的万古霉素、喹诺酮类、碳青霉素类和第3代头孢类药耐药率较低。结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达到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疗效,预防病原菌耐药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普儿肺炎 痰培养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戴晓帆 黄淑芬 《当代医学》 2014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比较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医院感染MRSA的耐药率,了解其耐药趋势,为临床对MRSA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2年从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不重复MRSA菌株,采用MicroScan... 目的:比较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医院感染MRSA的耐药率,了解其耐药趋势,为临床对MRSA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2年从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不重复MRSA菌株,采用MicroScan PC 12或PC 20鉴定药敏复合板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社区感染MRSA与医院感染MRSA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的耐药率。结果社区感染MRSA与医院感染MRSA的感染部位显著不同,痰、伤口分泌物是其主要标本来源。医院感染MRSA多见于痰和伤口分泌物,痰标本由2009年的30例上升到2012年的103例,伤口分泌物标本由2009年的4例上升到2012年的28例,增幅较为显著;医院感染MRSA的耐药性普遍高于社区感染MRSA,其中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利福平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社区感染MRSA。结论医院感染MRSA的耐药性高于社区感染MRSA,社区感染MRSA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耐药率
下载PDF
EV71与Cox A16病原体RT-PCR检测在预防手足口病传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淑芬 戴晓帆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EV71和Cox A16病毒的RT-PCR检测在早期诊断与预防手足口病传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间疑似手足口病患儿120例纳入疑似组,同期排除手足口病诊断患儿10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粪便RTPCR检测,比较两组EV、EV71... 目的探讨EV71和Cox A16病毒的RT-PCR检测在早期诊断与预防手足口病传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间疑似手足口病患儿120例纳入疑似组,同期排除手足口病诊断患儿10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粪便RTPCR检测,比较两组EV、EV71、Cox A16的检出率。结果疑似组的EV、EV71、Cox A16和EV71联合Cox A16检出率分别为100.0%、37.5%、31.7%和1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0%、0.0%和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71和Cox A16的RT-PCR检测对于早期评价手足口病发病作用明显,有利于早期发现和隔离患儿,预防疫情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16型 RT-PCR 手足口病
下载PDF
原发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淑芬 戴晓帆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0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KPP)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及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原发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KPP)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及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健康40例对照组,测定血钾、激素水平和Na-K-ATPase活性指数,分析发作期胰岛素与Na-K-ATPase活性,发作期、恢复期血钾与Na-K-ATPase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发作期与恢复期的胰岛素、皮质醇、睾酮、生长激素、血钾、Na-K-ATPase活性均有显著变化(P<0.05),而研究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发作期胰岛素与Na-K-ATPase活性为正相关(R=0.047,P〈0.001),发作期、恢复期血钾与Na-K-ATPase活性为负相关(R=-0.391,P〈0.001)。结论胰岛素和血钾水平是影响原发性周期性麻痹患者Na-K-ATPase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周期性麻痹 红细胞膜 Na-K-ATPase活性
下载PDF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红细胞内外钾、血液pH和Na^+-K^+-ATP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晓帆 黄淑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1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红细胞内外钾浓度、血液pH值和Na+-K+-ATP酶活性,观察其血液pH值的变化对红细胞内外钾浓度的影响,及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对红细胞内外钾浓度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各项指标的相关... 目的通过检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红细胞内外钾浓度、血液pH值和Na+-K+-ATP酶活性,观察其血液pH值的变化对红细胞内外钾浓度的影响,及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对红细胞内外钾浓度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磷钼酸比色法测定46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期和恢复期及40例健康人的Na+-K+-ATPase(简称NKA),同时测定患者发作期和恢复期血pH值、红细胞内钾和红细胞血清钾等项目。结果①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期NKA显著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作期pH值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③发作期红细胞内钾和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血清钾和恢复期血清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作期NKA活性增加可导致血K+降低,同时引起血pH值降低;红细胞内钾的浓度变化不大,但会影响pH值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麻痹 Na+-K+-酶 红细胞内钾
下载PDF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血清肌酶、红细胞内钾检测分析
6
作者 黄淑芬 戴晓帆 《辽宁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骨骼肌弛缓性瘫痪疾病,反复发作,发作时常伴有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其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较为多见[1]。伴有血清钾降低的发作性肌无力是 HOPP 患者的主要特征,补钾后症状能迅速得到缓解。本文通过检测 HOPP ...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骨骼肌弛缓性瘫痪疾病,反复发作,发作时常伴有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其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较为多见[1]。伴有血清钾降低的发作性肌无力是 HOPP 患者的主要特征,补钾后症状能迅速得到缓解。本文通过检测 HOPP 患者的血清钾、血清肌酶及红细胞内钾,旨在探讨其中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血清钾降低 红细胞内钾 瘫痪患者 血清肌酶 检测分析 骨骼肌弛缓性瘫痪 HOP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