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越国宫廷乐——晚开的礼乐奇葩 被引量:1
1
作者 孔义龙 曾美英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西汉南越王墓再现了周代礼乐的编悬结构与设置规模,并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进行了分类。南越国第一、二代国君一直奉行的吸收、融合的经济、文化政策,致使南越宫廷礼乐形成多来源、多层次的组合特点,将中原传统的编悬乐队与南越族... 西汉南越王墓再现了周代礼乐的编悬结构与设置规模,并按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中乐进行了分类。南越国第一、二代国君一直奉行的吸收、融合的经济、文化政策,致使南越宫廷礼乐形成多来源、多层次的组合特点,将中原传统的编悬乐队与南越族羽人乐舞相配,表演祭祀或庆典音乐,为我们展现出古代音乐中独有的岭南特色。南越王宫廷音乐一方面是对岭南大地古代音乐文化的拓荒,另一方面又是对中原逐步衰微的礼乐文化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宫廷乐 礼乐 南越王墓
下载PDF
从单件青铜乐器看岭南早期文化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美英 孔义龙 《美育学刊》 2013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岭南早期的青铜乐器指的是西周时期该地区的青铜乐器。据现有资料,西周当是岭南青铜乐器出现的最早的时代,甬钟则是岭南地区早期乐钟研究中最重要的对象。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礼乐文化至少经历了岭外传入、吸收融合与独立发展三个阶段,... 岭南早期的青铜乐器指的是西周时期该地区的青铜乐器。据现有资料,西周当是岭南青铜乐器出现的最早的时代,甬钟则是岭南地区早期乐钟研究中最重要的对象。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礼乐文化至少经历了岭外传入、吸收融合与独立发展三个阶段,这种阶段性特点在青铜乐钟的编制和性能上有所表现。西周时期岭南地区已发现的乐钟是以单件出现的,该地区真正的编钟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出现,礼乐文化异步态势由此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单件青铜乐器 青铜乐钟 甬钟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岭南三种硕形铜鼓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孔义龙 曾美英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从纹饰上看,太阳纹是铜鼓鼓面中心的纹饰,是铜鼓完全演变成打击乐器后最早出现的基本纹饰。无论是早期的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还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壮硕铜鼓(北流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或晚期的麻江型铜鼓,各类铜鼓... 从纹饰上看,太阳纹是铜鼓鼓面中心的纹饰,是铜鼓完全演变成打击乐器后最早出现的基本纹饰。无论是早期的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还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壮硕铜鼓(北流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或晚期的麻江型铜鼓,各类铜鼓的鼓面中心均装饰太阳纹,这是铜鼓铸造艺术中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硕形铜鼓鼓面与侧面的纹饰不像早期那样写实了,在保持具象物化图案的同时加入了几何性图形或线条,原来反映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出现了似像非像、抽象写意的变形图案,原来着力于天地万物的布局拓展到阶级、心灵等细微层面。这种做法兼顾了审美与社会发展双重要求。俚、僚视铜鼓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作为万物源泉的太阳被装饰在铜鼓鼓面的中心,世间万物在其光芒照耀下滋生繁衍,正是以自然之法寓意阶级教条与社会之法!作为雨神与生殖崇拜的化身的蛙饰及作为雷神化身的云雷纹被装饰于鼓面,象征着人民生活风调雨顺、生生不息。作为土著民族社会中的硕形铜鼓,它们是乐器,恐怕更重要的是重器、贵器和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硕形铜鼓 土著 权利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