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
作者 顾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不仅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没有申报的希望.教...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不仅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没有申报的希望.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无形中'矮了别人一头',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少优秀教师不愿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许多学校只好指派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去上课,而'过渡'几年后,这批青年教师也迫不及待地'转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起跑 上课 大学语文教学 精品课程 优秀教师 老师 同一 过渡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茂林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写作教学 中学 课程标准 个性精神 生活体验
下载PDF
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被引量:4
3
作者 何红卫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3,共3页
生物学教学理应担当起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将生物学知识、技能的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物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必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动力和情感支持,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人文精神 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
下载PDF
《景阳冈》锦心细勾的“十五碗”
4
作者 宁夏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9,共2页
《景阳冈武松打虎》用繁笔细叙武松在景阳冈下豪饮十五大碗劲酒,这“十五碗”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关键词 《景阳冈》 艺术才能 十五大 武松
下载PDF
《小石城山记》中的“售”
5
作者 金颖 张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1,共1页
广东版高中课标选修教材《唐宋散文选读》中有柳宗元《小石城山记》一文,文中有“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一句,课文注释为:“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赏识。售:指得到赏识。伎,技艺。”
关键词 石城 唐宋散文 选修教材 课文注释 柳宗元 广东版 赏识 选读
下载PDF
打出“组合拳”
6
作者 王萍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组合拳 专业术语 对手
下载PDF
略谈古诗文中泪的描写艺术
7
作者 李玉华 《语文天地》 2007年第9期55-57,共3页
泪是人的情绪情感外泄的一种方式,文学家们为了展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往往采取各种巧妙的方法来描写人物流泪的情态。在古诗文中,文学家常采用如下方法来写泪。一。
关键词 古诗文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涕泗滂沱 泣涕如雨 描写艺术
下载PDF
宋辽夏鼎立格局下的北宋文学进程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维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1,共6页
自北宋立国到靖康前的170年间,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大体呈宋、辽、夏三朝鼎立之势。这一局势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走向,它对于实用主义文学观和北宋文学精神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及变化之间也有着... 自北宋立国到靖康前的170年间,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大体呈宋、辽、夏三朝鼎立之势。这一局势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走向,它对于实用主义文学观和北宋文学精神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及变化之间也有着深刻的联系。基于这一民族关系格局而产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北宋诗文的革新。宋辽"澶渊之盟"订立和宋夏议和之后,中国境内的三个主要民族的关系由对抗走向了和解,文学创作也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特别是随着诗文革新的深入和成功,宋代文学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学 民族关系 审美风格 民族忧患意识
原文传递
从评述到新释:李嗣真《书后品》得失之检证
9
作者 赵辉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每一时代都有时代要求的史学建树与相应的理论阐述,后人在此基础上承接前人,不断辩证地认识历史,丰富与深入这种认识。本期刊发赵辉《从评述到新释:李嗣真(书后品)得失之检证》,李嗣真《书后品》是初唐时期重要的品评类著述,它... 每一时代都有时代要求的史学建树与相应的理论阐述,后人在此基础上承接前人,不断辩证地认识历史,丰富与深入这种认识。本期刊发赵辉《从评述到新释:李嗣真(书后品)得失之检证》,李嗣真《书后品》是初唐时期重要的品评类著述,它承接魏晋“品评”传统并开启唐代“品第”先河。该著史料价值丰富且书学观点多具真知灼见。尤其最早标举“逸品”说,可谓独树高格。商勇《1929年“教育部全国美展”参展建筑师及作品管窥》,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爬梳钩沉,细致呈现了参与1929年上海新普育堂“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的民国建筑师及其作品,分析了这一时期的海归建筑师重视研究传统并自觉走上中西融合道路的历史文化原因。杜龚《潮州石雕“国”纹样的文化解读》指出,潮州“国”字雕刻纹样既体现了对家族及后代子孙的告诫与慰勉,也彰显了对国家、宗族祥瑞的憧憬和对自身氏族权利的一种庄重体现与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失 新释 认识历史 美术展览会 建筑师 初唐时期 史料价值 原始文献
原文传递
语言,沟通的基石
10
作者 黄碧云 《语文月刊》 2004年第7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广东卷 2004年 高考 语文 学生作文 评析 散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