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实施效果及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雪芬 周玉华 +1 位作者 邹海棠 叶惠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34-36,43,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399名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88名)和观察组(21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399名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88名)和观察组(21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实习结束时分别对两组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对带教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与传统教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生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规范了教学模式和内容,形成较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很受老师和学生们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学 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金属硫蛋白表达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杰 王虎 +2 位作者 仇烨 马飞煜 林镇荣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3589-3590,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意义。方法:测定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MT含量及MT亚型(MT-1和MT-3)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大鼠表现血糖、坐骨神经MT含量逐渐增高。RT-PCR...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意义。方法:测定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MT含量及MT亚型(MT-1和MT-3)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大鼠表现血糖、坐骨神经MT含量逐渐增高。RT-PCR结果显示,4周、8周和16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MT-1及MT-3mRNA表达均出现明显上调(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MT表达增高,可能与抗氧化应激、神经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周围神经病变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γ-干扰素协同5-杂氮-2′脱氧胞苷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依卡 李喜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11-2813,共3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5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ng/mLIFN...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5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ng/mLIFN-γ与5μmol/L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5Y细胞5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Human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Γ-干扰素 5-杂氮-2’脱氧胞苷 去甲基化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4
作者 施辉秋 洪一帆 蔡楚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00%;随访期间均无发生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21例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或CTA复查,支架内再狭窄率23.80%;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00%;不同mori分型和不同血管部位比较中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 重度狭窄 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神经纤维瘤1例分析
5
作者 黄家喜 周辛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4年第2期108-108,F003,共2页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神经纤维瘤1例分析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515031)黄家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周辛味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合并神经纤维瘤者报道更少。现报告一例如下。临床病例患...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神经纤维瘤1例分析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515031)黄家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周辛味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合并神经纤维瘤者报道更少。现报告一例如下。临床病例患者男,13岁。因发作性抽搐来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神经纤维瘤 遗传性疾病 神经系统 分析 合并
下载PDF
低频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少浩 林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6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低频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49)进行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低频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49)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n=49)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肌肉电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步行能力、步态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3.23±0.53)分、(45.15±3.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2±0.37)分、(39.19±2.50)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为(16.80±1.22)m/s,快于对照组的(12.02±0.87)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ra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88.34±5.19)分、(85.83±2.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21±3.09)分、(78.00±1.1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低频肌肉电刺激仪 康复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步态
下载PDF
急性酒精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合并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方婷 张少浩 +1 位作者 何新界 林麒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1期90-90,105,共2页
急性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本研究报道1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在经过短暂的“假愈期”后又出现新的中枢、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通过应用激素冲击、高压氧及康复训炼等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日常生活。急性酒精... 急性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本研究报道1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在经过短暂的“假愈期”后又出现新的中枢、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通过应用激素冲击、高压氧及康复训炼等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日常生活。急性酒精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合并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例较为罕见,这也提示临床中要关注中毒性疾病演变的特点及早期利用多结构影像学进行分析评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早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周围神经损害 亚硝酸盐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激素冲击 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中毒性疾病 高压氧
原文传递
点穴手法与运动对急性期脑梗死易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仲和 田贤先 +2 位作者 张婕 马粉华 吴佳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29-930,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早期干预的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易化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作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80例,只作运动治疗。运用Brunnstrom、Fugl-M...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早期干预的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易化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作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80例,只作运动治疗。运用Brunnstrom、Fugl-Meyer(FMA)、CNS在三个层面上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rom、FMA、CNS三个层面上评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在Brunnstrom、FMA、CNS三个层面上评估积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手法结合运动早期干预的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优于单一的运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穴 手法 急性期脑梗死 CNS 治疗后 治疗前 对照组 合运动 结论 生活能力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梗死急性期夜间脉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厚仕 黄楚明 +2 位作者 朱勇冬 连晓东 周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3-2064,共2页
高血压性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较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有学者报道夜间脉压与血管损害的相关性要强于脉压。本研究... 高血压性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较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有学者报道夜间脉压与血管损害的相关性要强于脉压。本研究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夜间脉压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梗死 脑梗死急性期 脉压水平 短期预后 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病 严重并发症 脑梗死患者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雪芬 李素琳 洪蝶玫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24期2961-2962,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240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神经内科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周围静脉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细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并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240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神经内科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周围静脉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细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并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静脉穿刺困难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血管硬化、末梢循环差、长期应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患者躁动不合作重复穿刺率高对血管的破坏、患者感觉缺失液体外渗不易发现、营养不良致肢端水肿、局部淤点淤斑影响穿刺成功、静脉炎静脉痉挛影响穿刺、护士缺乏逆向思维、缺乏保护血管的长期计划等.对策为对护士进行专项的培训,注重对血管的评估避免盲目穿刺、应用特殊药物密切观察、应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患肢输液注意要点、水肿等特殊皮肤穿刺技巧、正确的穿刺及拔针技巧减少对血管的破坏、及时处理输液外渗所致皮肤问题、危重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培养护士逆向思维、建立保护血管护理指引等.结论 全面了解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掌握相关对策,且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对护士的培训,提高穿刺技术,可进高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患者 静脉穿刺 困难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应明 田贤先 谢佳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202-1203,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厚仕 黄楚明 +2 位作者 连晓东 黄林欢 林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青年脑梗死患者39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相关病理资料,并依据中位年龄分为高龄组(36-45岁)和低龄组(16-35岁)各198例。分析不同年龄阶...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青年脑梗死患者39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相关病理资料,并依据中位年龄分为高龄组(36-45岁)和低龄组(16-35岁)各198例。分析不同年龄阶段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确定危险因素对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高龄组高血压、糖尿病低于低龄组(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P〈0.01)。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合并上述1种或3种危险因素不会导致发病年龄提前(P〉0.05),但高血压、糖尿病两因素合并会导致发病年龄提前(χ2=4.72,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在年龄较低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年龄较高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两因素合并患者发病时间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梗死 危险因素 年龄
下载PDF
原发性脑室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洪涛 田贤先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6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 脑室出血 诊断 治疗 PIVH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9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正豪 田贤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1067-1068,共2页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误诊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楚明 黄林欢 +1 位作者 周厚仕 林麒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6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方法:8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按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常规组(20mg)及强化组(40mg),常规组48名,强化组32名,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方法:8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按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常规组(20mg)及强化组(40mg),常规组48名,强化组32名,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随访3个月,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血脂、肝功能指标复测,登记新发卒中事件。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基线NIHss评分、mRS评分、基线LDL—C、肝功能异常率、以及相关治疗策略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随访,常规组与强化组在神经功能评估方面较治疗前有改善,但2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LDL—C达标率强化组明显优于常规组(53.1%VS27.1,P=0.018),新发缺血性卒中事件方面,强化组也呈现优势,但并未有明显统计学差异(0VS9.1%,P=0.099)。在并发症方面,包括颅内出血及肝功能异常方面,2组并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mg相比20mg预防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可能更好,且未增加肝功能损害或颅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卒中再发
下载PDF
氟西汀治疗伴情绪障碍偏头痛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勇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3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氟西汀在伴情绪障碍偏头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伴情绪障碍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两组均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氟西汀治疗,对比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 目的:观察氟西汀在伴情绪障碍偏头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伴情绪障碍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两组均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氟西汀治疗,对比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末、6周末,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头痛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例数、"++"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能够显著地改善伴情绪障碍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有效地缓解偏头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情绪障碍 氟西汀 硫必利
下载PDF
初始MRI阴性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抗体相关脑炎一例
17
作者 蔡彤彤 胡建凡 +1 位作者 张玉虎 林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609,共4页
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上肢反复抽动10天,于2020年5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抽动、疼痛痉挛,面肌抽动,每次持续1~2秒,伴记忆力下降,无法回忆昨天进食食物、亲属姓名及家庭住址,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枕叶海... 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上肢反复抽动10天,于2020年5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抽动、疼痛痉挛,面肌抽动,每次持续1~2秒,伴记忆力下降,无法回忆昨天进食食物、亲属姓名及家庭住址,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枕叶海绵状小血管瘤(图1),脑电图可见右侧颞区少许尖波,临床诊断为“癫”,予丙戊酸钠0.50 g/次、3次/d和左乙拉西坦500 mg/次、2次/d口服,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肢体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勇冬 《北方药学》 2015年第5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式(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稳定,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整体情况更佳(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给予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疗效与安全性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日坚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变位于黑质和纹状体。随着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已明确各种不同的诱发电位(EP)可反映其相应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将EP应用到PD病人的研究中,将可了解P... 帕金森病(PD)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变位于黑质和纹状体。随着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已明确各种不同的诱发电位(EP)可反映其相应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将EP应用到PD病人的研究中,将可了解PD病人的其它神经功能通路是否存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视觉诱发电位 BAEP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50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分析
20
作者 黄楚明 黄林欢 +2 位作者 周厚仕 连晓东 林麒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0期198-199,共2页
目的对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方法符合标准的50例已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入组患者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39.80±4.14)岁,TOAST... 目的对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方法符合标准的50例已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入组患者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39.80±4.14)岁,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24%,小动脉卒中占26%,心源性脑栓塞占16%,原因不明占16%,其他原因占18%。患者头颅DSA结果与头颅非DSA影像结果进行比较,DSA组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检出率呈现优势,但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动脉夹层方面非DSA影像有优势,但两组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评估方面,一级代偿DSA与非DSA未有差异(P>0.05),二级侧支代偿及三级侧支代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14%vs 2%,P=0.027;10%vs 0%,P=0.022)。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仍是主要病因,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侧支循环评估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