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学生学会一题多变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志杰 《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 2002年第7期29-30,共2页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对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且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往的教学中,一题多变是教师变给学生看,学生被动接受,如果学生在平时的...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对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且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往的教学中,一题多变是教师变给学生看,学生被动接受,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能主动进行一题多变,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前进了一大步。但要学生自己进行一题多变谈何容易,对教师来讲,做题较多,接触的题面广,容易进行,而学生接触题少,对一题多变往往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教会他们一些变的基本方法,从最简单的变起,带他们入门。以下是进行一题多变的一些简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题多变 学生 物理教学 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物质 概念 教学 刍议
2
作者 马群林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9年第Z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性 一般与个别 辩证关系 具体物质形态 新教材 辩证唯物 旧教材 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
下载PDF
“自相矛盾”不是“矛盾”
3
作者 马群林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7年第10期35-35,共1页
“自相矛盾”不是“矛盾”○马群林在“矛盾”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将常见的种种“自相矛盾”情形,也当作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这是非常错误的。“自相矛盾”是·逻·辑·矛·盾,唯物辩证法所讲的“... “自相矛盾”不是“矛盾”○马群林在“矛盾”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将常见的种种“自相矛盾”情形,也当作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这是非常错误的。“自相矛盾”是·逻·辑·矛·盾,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不可混为一谈。(一)“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相矛盾 矛盾律 《思想政治》教材 矛盾统一体 思维发展 唯物辩证 粒子性 波动性
下载PDF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浅谈学生英语学习悟性的培养
4
作者 肖福娣 《新课程学习》 2013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专门机构的作用,在科学原则指导下,调动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幼儿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原则 职责
下载PDF
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妙用
5
作者 庄洁慧 《西江教育论丛》 2004年第4期45-46,共2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教学时所使用的工具或形式。教师使用的工具是否先进,形式是否丰富.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作为思想性和情感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运用多媒...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教学时所使用的工具或形式。教师使用的工具是否先进,形式是否丰富.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作为思想性和情感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助学 教师教学 语文学科 学时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直接影响 发展 形式
原文传递
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
6
作者 张惠英 《西江教育论丛》 2006年第2期29-30,共2页
新课标施行以来,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很困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难以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上的位置与关系。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笔者认识到,师生的关系其实是导演与演员的角色关系,只有让学生处于主角的位置,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新课标施行以来,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很困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难以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上的位置与关系。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笔者认识到,师生的关系其实是导演与演员的角色关系,只有让学生处于主角的位置,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很好地表现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主角 学生 角色关系 新课标 师生 老师 学习
原文传递
掀起美的盖头来——用发现的眼光去找寻文本之美
7
作者 张素宝 《学周刊(上旬)》 2011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 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美 情感美 语言美 形象美 主题美 自然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