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中冠脉侧支循环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力 杜志民 罗初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49-1550,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对15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组,冠脉侧支循环发展良好者为A组,而侧支循环发育不良者为B组,对比观察两组病例心肌梗死发作后心电图的变化,以及通过左心室造影检测左室功能情... 目的:探讨冠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对15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组,冠脉侧支循环发展良好者为A组,而侧支循环发育不良者为B组,对比观察两组病例心肌梗死发作后心电图的变化,以及通过左心室造影检测左室功能情况等。结果:A组的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较B组少;A组的左室泵功能损害亦较B组轻;B组比A组室壁瘤形成较多(P<0.05)。结论:发展良好的冠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对左室泵功能损害减轻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侧支循环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心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力 贺巧云 +1 位作者 凌文革 匡希斌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B组: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l h取外周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PCI术前与术后l h ET和NO水平。结果所有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h 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 h的ET水平比术前更高,NO则更低(P<0.05)。ST段迅速下降组PCI术前与术后1 h相比,ET水平增高(P<0.05),NO无明显变化(P>0.05)。ST段持续抬高组PCI术前与PCI术后1 h相比,ET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PCI术后ST段迅速下降组与ST段持续抬高组比较,ST段迅速下降组ET水平低(P<0.01),NO水平则高(P<0.05)。结论AMI及PCI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中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AMI经PCI术后ST段的下降与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特别与NO含量有关,PCI术后NO水平未降低者心电图ST段下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血管定位选择在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劲草 王国钢 葛雷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 :评价化学消融左冠脉前降支间隔支数量、大小、位置及侧支循环对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6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病人左冠前降支间隔血管的数量、大小、分布及侧支循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用扩... 目的 :评价化学消融左冠脉前降支间隔支数量、大小、位置及侧支循环对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6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病人左冠前降支间隔血管的数量、大小、分布及侧支循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然后用扩张球囊试阻断不同分支后观察心肌染色面积、测压差改变情况 ,最后确定合适的血管分支和消融分支的数量 ,进行化学消融 (CCA) ,统计并发症 ,手术成功标准是流出道压差低于 3 99kPa(30mmHg) ,负荷试验低于 5 32kPa(4 0mmHg)。结果 :16例病人造影显示间隔支多在 5~ 8支之间 ,可供选择操作的分支有 2~ 4支 ;第一支单支阻断 8例 ,第二单支 3例 ,第一和第二支同时消融的 5例 ,3例出现低血压 ,扩容后恢复正常 ,1例死于休克 ,术中及术后半年随访 ,都达到减阻目的。结论 :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间隔支存在数量、大小、分布及有无侧支循环的差异 ,用多投射面成像 ,试阻断方法确定所选的分支及数量 ,放弃粗大及有明显侧支循环的分支可提高手术效果 ,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定位 血管选择 化学消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许金成 王淑斐 +2 位作者 刘华锋 袁岩 洪玉芬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35例及 30名健康者的血浆 IL- 1 8水平作了检测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I...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35例及 30名健康者的血浆 IL- 1 8水平作了检测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IL- 1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4.60 3,P<0 .0 0 1 ) ,并随高血压病级别的上升而升高 (P均 <0 .0 5)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IL- 1 8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者 (t=2 .81 ,P<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有 IL- 1 8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白细胞介素18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立军 王晓军 崔连群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 87例 ,根据年龄将其分为 4组 ,即女性绝经前 ( <45岁 )、围绝经期 ( 4 5~ 5 4岁 )、绝经后 ( 5 5~ 6 4岁 )和老年期 (≥ 6 5岁 ) ;将同期确...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 87例 ,根据年龄将其分为 4组 ,即女性绝经前 ( <45岁 )、围绝经期 ( 4 5~ 5 4岁 )、绝经后 ( 5 5~ 6 4岁 )和老年期 (≥ 6 5岁 ) ;将同期确诊的男性患者 2 0 6例亦按此方法分组进行对照。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在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多支病变者显著少于同年龄男性组 (分别为 0与 5 3.0 6 % ,9.0 9%与6 0 .34% ,P均 <0 .0 1)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低于男性组 (分别为 7.5± 3.5与 12 .5± 5 .5 ,8.5± 6 .5与 14 .0± 5 .5 ,P<0 .0 1~0 .0 0 1) ,但自绝经后期开始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显著增加 ,与同年龄男性组无差异 ( P>0 .0 5 )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亦无差异 (分别为14 .5± 5 .7与 16 .0± 4.5 ,19.5± 4.5与 19.0± 7.5 ,P均 >0 .0 5 )。与围绝经期以前患者比较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显著增多 (分别为 5 .7%与 5 9.6 1% ,P<0 .0 1)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亦显著增加 (平均 17.0± 5 .1与 8.0± 3.5 ,P<0 .0 1)。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差异 ,以左前降支受累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硬化 女性 诊断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8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金成 王淑斐 +2 位作者 刘华锋 袁岩 洪玉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心力衰竭 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残余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王立军 王晓军 +1 位作者 段文昌 崔连群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残余心肌缺血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老年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