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文娟 付彦丽 章莉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8期2934-2935,共2页
目的: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方法:回顾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运用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年来综合护理质量比上一年明显提高,通过对患... 目的: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方法:回顾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运用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年来综合护理质量比上一年明显提高,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在98%以上。结论:CQI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增强了科室凝聚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非优势横窦回流异常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宝民 梁永平 +4 位作者 曹向宇 宋伟健 胡深 杨春水 王传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26-832,共7页
研究背景脑静脉窦优势引流是常见的解剖学特征,而非优势引流侧静脉窦回流缓慢导致皮质静脉血液滞留,可以造成局部脑静脉压升高和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探讨非优势横窦回流异常可能出现的局限性颅内高压的诊断和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共1... 研究背景脑静脉窦优势引流是常见的解剖学特征,而非优势引流侧静脉窦回流缓慢导致皮质静脉血液滞留,可以造成局部脑静脉压升高和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探讨非优势横窦回流异常可能出现的局限性颅内高压的诊断和抗凝治疗效果。方法 共12例非优势横窦回流异常患者,8例表现为头晕、头部肿胀,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大脑皮质出血,2例双眼视物模糊,2例伴同侧搏动性耳鸣,1例有发作性睡病表现。2例颅内压〉280 mm H2O。9例MRI未见明显脑水肿及其他异常。DSA提示10例为左侧横窦非优势引流、2例为右侧横窦非优势引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其中2例行非优势侧横窦内支架植入术、5例行颈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7 d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均于2周内出院并继续抗凝治疗1年。随访6~34个月,可正常生活,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加重和复发;2例6个月后随访时复查DSA提示非优势引流侧横窦对比剂滞留时间较前缩短。结论 非优势横窦回流异常可以引起局部脑静脉压升高,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头晕、头痛和耳鸣。抗凝治疗、血管内溶栓和必要的支架植入术对促进局部静脉回流、减轻脑组织内潜在的血液淤滞和水肿、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窦 头晕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中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向宇 李宝民 +4 位作者 王君 刘新峰 梁永平 葛爱莉 张雅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33-838,共6页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中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以预测术后穿支静脉回流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93例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包括51例脑静脉窦狭窄合并颅内高压和42例源于脑静脉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63例直接行...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中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以预测术后穿支静脉回流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93例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包括51例脑静脉窦狭窄合并颅内高压和42例源于脑静脉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63例直接行脑血管造影术测量横窦和乙状窦直径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支架,30例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狭窄侧颈动脉或椎动脉造影术以明确穿支静脉回流情况,回流缓慢者选择较脑静脉窦直径小1~2 mm的支架。结果 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达100%(93/93)。63例根据脑血管造影术测量的横窦和乙状窦直径而选择支架患者中45例选择9 mm×40 mm支架、15例选择8 mm×40 mm支架、3例选择7 mm×40 mm支架,支架平均直径(8.67±0.68)mm;术后11例(17.46%)出现穿支静脉回流缓慢。余30例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颈动脉或椎动脉造影术而选择支架的患者中3例选择8 mm×40 mm支架、11例选择7 mm×40 mm支架、16例选择6 mm×40 mm支架,支架平均直径(7.57±0.67)mm;术后仅1例(3.33%)出现穿支静脉回流缓慢。两组患者选择的支架直径(t=15.632,P=0.001)和术后穿支静脉闭塞发生率(校正χ2=60.0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后穿支静脉闭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可以有效预测穿支静脉闭塞的可能性,并为选择适宜直径的支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静脉 缩窄 病理性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关瑞云 吕光 +2 位作者 杨振九 刘嫦莉 李宏伟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脑卒中病人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对标准用药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头颅CT或MRI记录的梗死、出血灶体积的对比、Barthel指数对比,评价依达拉奉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依达拉奉药物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功能...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脑卒中病人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对标准用药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头颅CT或MRI记录的梗死、出血灶体积的对比、Barthel指数对比,评价依达拉奉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依达拉奉药物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功能缺失评分,减小脑梗死及出血灶体积,增加病人日常生活活动量(DAL)。结论依达拉奉药物对脑卒中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肯定的正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注射液 药物治疗 急性脑卒中 脑梗死 正性作用
下载PDF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宝民 梁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13-817,共5页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最常发生于静脉窦,也可发生于皮质静脉和深静脉,发病率较低,静脉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0.5%,成人和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成年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成年男性(发病年...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最常发生于静脉窦,也可发生于皮质静脉和深静脉,发病率较低,静脉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0.5%,成人和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成年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成年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4和42岁)[2]。病因学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妊娠期和产褥期(特别是妊娠期最后3个月和产后)、外伤、感染、肿瘤等均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3-4]。分子水平研究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综述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锁孔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深 杨佳勇 +2 位作者 宋伟健 颜杰浩 刘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57例中量和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死亡5例,植物生存7例,严重失能11例,中度失能20例,良好14例;其中...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57例中量和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死亡5例,植物生存7例,严重失能11例,中度失能20例,良好14例;其中死亡5例的直接致死性原因均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严重衰竭。结论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做到有效的血肿清除、良好的腔内止血、满意的颅内减压、微小的手术创伤,从而达到疗效/损伤比的最大化。同时该术式的直接效果还取决于术者的技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脑血肿 高血压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显微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术治疗潜在难治性硬膜下腔积液 被引量:7
7
作者 胡深 杨佳勇 +2 位作者 颜杰浩 刘蓉 宋伟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潜在难治性硬膜下腔积液显微外科一次性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9例有影像学占位效应的硬膜下腔积液且合并脑萎缩患者,采用一次性经颅锁孔显微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术。结果术后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和大部消失8例,部分... 目的探讨潜在难治性硬膜下腔积液显微外科一次性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9例有影像学占位效应的硬膜下腔积液且合并脑萎缩患者,采用一次性经颅锁孔显微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术。结果术后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和大部消失8例,部分消失1例。相关的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次性经颅锁孔显微硬膜下腔—侧裂池沟通术治疗难治性硬膜下腔积液,可达到根本的病因治疗、有效的积液吸收和满意的组织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显微外科手术 沟通术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志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2364-2366,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收治的163例行早期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早期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无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收治的163例行早期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早期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无不耐受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GCS 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机械通气和使用镇静剂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幽门后喂养和专科护理人员护理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肠内营养 危险因素 横断面收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