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发布制度化构建中的立法问题——中西信息公开立法原则精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华涛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表达自由 保障 公民 法利 国家决策 立法问题 权利 新闻发布制度 摘录 核心内容
下载PDF
政治新闻的语言特性及其语用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华涛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共3页
从批判语言学的观点看,"政治性"媒介文本被书写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的语言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过程可能包括:何者被包含在内而何者被拒斥在外?何者是明示而何者是暗示?何者是中心而何者是背景?哪些项目被挑选等。本文举例分析媒... 从批判语言学的观点看,"政治性"媒介文本被书写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的语言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过程可能包括:何者被包含在内而何者被拒斥在外?何者是明示而何者是暗示?何者是中心而何者是背景?哪些项目被挑选等。本文举例分析媒体政治新闻报道语言的5个方面语用策略,以便我们更好地解读政治新闻的深层结构和内隐的政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新闻 文本语用
下载PDF
政治新闻报道文本的语用策略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华涛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6,共8页
政治新闻报道文本是一个被动书写的过程,也就是一连串的语言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过程可能包括:何者被包含在内而何者被拒斥在外?何者是明示而何者是暗示?何者是中心而何者是背景?哪些项目被挑选等等,本文举例分析媒体政治新闻报道语言的... 政治新闻报道文本是一个被动书写的过程,也就是一连串的语言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过程可能包括:何者被包含在内而何者被拒斥在外?何者是明示而何者是暗示?何者是中心而何者是背景?哪些项目被挑选等等,本文举例分析媒体政治新闻报道语言的五方面语用策略,以便我们更好地解读政治新闻的深层结构和内隐的政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新闻 文本 语用
下载PDF
谈三种亲历式新闻报道写作的异同
4
作者 胡华涛 《写作》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所谓的亲历式新闻报道,顾名思义是指报道者亲身经历某新闻事件后所写的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有“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纪实感。它似乎与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有相似的内涵,只不过亲历式新闻报道大多是纸质... 所谓的亲历式新闻报道,顾名思义是指报道者亲身经历某新闻事件后所写的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有“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纪实感。它似乎与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有相似的内涵,只不过亲历式新闻报道大多是纸质媒体上的文字作品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异同 写作 新闻作品 新闻事件 亲身经历 现场报道 电视新闻
下载PDF
试论媒介权力的生成及其象征化嬗变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华涛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大众传媒生来便与权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参与了纺织一张社会权力的大网。事实上,大众传媒既是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又是公共领域;同时,它也接纳反动势力的不同声音。所以也无时不在解拆和重构它亲身参与纺织的权... 大众传媒生来便与权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参与了纺织一张社会权力的大网。事实上,大众传媒既是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又是公共领域;同时,它也接纳反动势力的不同声音。所以也无时不在解拆和重构它亲身参与纺织的权力网。媒介权力是一种使人产生神秘感的东西,它既像时间一样抽象,又像导弹一样真实。人们看不到它的实际情况,但每个有理智的人都能感到这一权力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权力 嬗变 象征 大众传媒 社会权力 国家机器 意识形态 企业组织
下载PDF
人内传播:私人语言还是个人独白——关于维特根斯坦反对私人语言论证的传播学观照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华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人内传播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内部信息交换行为,是相对封闭的个体系统内的心灵感知外部信息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的私有感觉。这种私有感觉,按照笛卡尔身心的二元观,没有别人能够洞察,只有我自己才能够体验,可以通过私人指称给它... 人内传播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内部信息交换行为,是相对封闭的个体系统内的心灵感知外部信息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的私有感觉。这种私有感觉,按照笛卡尔身心的二元观,没有别人能够洞察,只有我自己才能够体验,可以通过私人指称给它一个名称,这就是所谓的"私人语言"。由于人内传播所呈现的不共享性、不具有现实的理解性等特征,有学者质疑人类传播系统是否有一个私人语言的空间,这个问题的焦点就是人内传播是否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给了我们一个明确而又有洞见的回答:私人语言是不存在的,人内传播是个人独白过程,是具有双向互动可能的社会传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私人语言 独白
下载PDF
新闻发布制度化构建中的立法问题——中西信息公开立法原则精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华涛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新闻发布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政府机构通过多种大众传播的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发布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 新闻发布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政府机构通过多种大众传播的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发布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新闻发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而知情权在逻辑上是表达自由的一部分.因为表达自由的前提是必须了解情况.无论是保障个人的自我实现,还是达到真理的手段;无论是保障社会成员参加国家决策,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变化均衡,都离不开表达自由,所以保障表达自由必须同时保障表达者获取外部信息特别是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发布制度 立法 中国 西方 信息公开 知情权 信息自由法
原文传递
改文风,莫让“两会”新闻改偏了方向
8
作者 胡华涛 《传媒观察》 2013年第4期8-9,共2页
把"两会"代表、委员新闻按照人物消息或人物通讯来写,就会遮蔽新闻的政治内涵,将导致政治新闻泛化或者娱乐化而流于平庸。无论是描述性还是实质性代表、委员新闻报道理念,以及关于"回应性"代表、委员新闻、"... 把"两会"代表、委员新闻按照人物消息或人物通讯来写,就会遮蔽新闻的政治内涵,将导致政治新闻泛化或者娱乐化而流于平庸。无论是描述性还是实质性代表、委员新闻报道理念,以及关于"回应性"代表、委员新闻、"人民的好代表"的新闻选择标准问题,无不体现代表、委员新闻固有的政治逻辑偏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 委员新闻 政治逻辑 偏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