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1
作者 李俊 李骋 +1 位作者 王尚忠 张晓娴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分布以1~3岁居多,占71.67%;发热时间以5~10 d为主,占68.33%;确诊时间以>5 d为主,占65.00%;症...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分布以1~3岁居多,占71.67%;发热时间以5~10 d为主,占68.33%;确诊时间以>5 d为主,占65.00%;症状及体征中,发热时间>5 d、眼结膜充血及口腔粘膜改变发生率最高,依次为98.33%、91.67%、81.67%;入院时实验室检查项目中血沉( ESR)增快、白细胞( WBC)升高、C反应蛋白( CRP)升高、血红蛋白( Hb)降低、白蛋白降低、血小板(PLT)升高、血钠降低、血钾降低阳性率分别为88.33%、85.00%、81.67%、80.00%、56.67%、48.33%、43.33%、25.00%。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征性,原因不明的发热患儿应及早行实验室检查,根据其阳性项目结合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特征 诊断
下载PDF
胶原膜引导和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现辉 李秀兰 张铁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9-201,206,共4页
目的探讨促进骨缺损修复和防止骨不连接的新途径。方法25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作成10mm骨缺损,实验侧用胶原膜包绕,对照侧不包绕胶原膜。通过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以及组织学检查,判断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侧愈合速度及愈合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促进骨缺损修复和防止骨不连接的新途径。方法25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作成10mm骨缺损,实验侧用胶原膜包绕,对照侧不包绕胶原膜。通过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以及组织学检查,判断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侧愈合速度及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侧。结论胶原膜有引导和促进骨缺损修复、防止骨不连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不连 骨密度 X线检查 骨再生 胶原膜
原文传递
椎间隙加压冲洗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广辉 王洪伟 +3 位作者 阮美树 孙连星 王尚忠 赵湘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7期616-617,共2页
目的评价椎间隙加压冲洗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采用椎间隙冲洗90例(A组),未冲洗组60例(B组)。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3个月~7年,平均2年。术后遗留腰腿痛者10例,5例复发者行二次手... 目的评价椎间隙加压冲洗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采用椎间隙冲洗90例(A组),未冲洗组60例(B组)。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3个月~7年,平均2年。术后遗留腰腿痛者10例,5例复发者行二次手术治疗。根据Macnab改良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93%,B组优良率90%。结论椎间隙加压冲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及预防感染的发生,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椎间隙冲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