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功能和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震 李家妮 +2 位作者 陈景汉 陈志伟 谭思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目的 分析家庭功能和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ASD儿童的父母60名作为试验组,选取健康正常儿童的父母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 分析家庭功能和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ASD儿童的父母60名作为试验组,选取健康正常儿童的父母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家庭功能问题;Pearson相关分析试验组家庭功能、父母养育倦怠、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中介效应检验采用Bootstrap方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各维度、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养育倦怠量表、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积极应对方式与父母养育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86、-0.898,P=0.006、0.004),家庭功能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048,P=0.005)。积极应对方式在家庭总体功能与养育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7.9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分是ASD患儿父母养育倦怠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家庭功能和积极应对方式在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养育倦怠 家庭功能 积极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廖金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2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训练+头穴丛刺的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康复训练 头穴丛刺
下载PDF
早期头控训练对高危儿竖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震 张春涛 岳乾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2期2163-2164,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头控训练对高危儿竖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儿按照家长意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控训练,两组患儿疗程均为4周。运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 目的:观察早期头控训练对高危儿竖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儿按照家长意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控训练,两组患儿疗程均为4周。运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及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GMFM头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总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头控训练能够改善高危儿的竖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头控训练 高危儿 竖头能力
下载PDF
加味定经汤治疗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赵俐 钟鑫 +2 位作者 郭义红 刘珮瑜 岳乾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定经汤治疗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2—9月我院就诊的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加味定经汤进行治疗,对照组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 目的探讨加味定经汤治疗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2—9月我院就诊的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加味定经汤进行治疗,对照组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4周前后自然杀伤细胞(NK)、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Th1/Th2),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评分,对比两组在妊娠后NK、Th1/Th2,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并比较妊娠活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K、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K、Th1/Th2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评分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观察组NK、Th1/Th2比对照组低,妊娠活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定经汤治疗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效果较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对妊娠结局有积极影响,为同种免疫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定经汤 免疫复发性流产 机制 妊娠
下载PDF
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及其家庭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建英 刘振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18-2722,共5页
目的:通过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的随机交叉试验,观察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儿童及其家长生存质量的影响和家庭康复对患儿家庭经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7月~2010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住院和家庭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 目的:通过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的随机交叉试验,观察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儿童及其家长生存质量的影响和家庭康复对患儿家庭经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7月~2010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住院和家庭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医院康复和家庭康复的交叉对照研究,以3个月为1个阶段,共治疗6个月。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对比。结果:甲组儿童家庭康复前后、医院康复前后生理功能领域及医院康复前后生存质量总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乙组儿童医院康复前后学校表现对比、家庭康复前后生理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家庭康复治疗后、乙组医院康复治疗后儿童及家长生存质量各能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家长家庭康复前后、医院康复前后生存质量各能区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家庭康复费用远低于医院康复费用。结论:家庭康复可有效促进患儿生存质量的提高,短期家庭康复对家长生存质量影响不明显;家庭康复的经济花费明显低于医院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是一种经济、有效、实用、方便的康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生存质量 PedsQL4 0 SF-36
原文传递
脑性瘫痪患儿及其家属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小玲 张双好 +2 位作者 李家妮 丁建英 廖金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64-326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患儿及其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the pediatric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采用SF-36...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患儿及其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the pediatric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家属及正常儿童家属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比较脑性瘫痪儿童和正常儿童、脑性瘫痪儿童家属和正常儿童家属之间生存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脑瘫儿童PedsQL 4.0测定中,脑瘫儿童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总分及总分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在SF-36调查中,脑瘫儿童家属除外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两个项目外,其他项目包括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分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家属组(P<0.05)。结论:脑性瘫痪儿童及其家属的生存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因此,在实际的康复治疗中,应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提高脑瘫儿童及其家属生存质量,同时社会要高度关注脑瘫患儿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儿童 父母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立位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春涛 王晓震 +1 位作者 岳乾军 刘振寰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通督针刺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站立位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10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两组,... 目的探讨通督针刺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站立位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10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通督针刺法与核心稳定性训练技术。20 d为1个疗程,期间休息15 d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完成3个疗程。在康复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运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对患儿进行评估,统计D、E区的得分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GMFM得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进行统计学描述,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的GMFM-88量表评分D区(站位)、E区(走、跑、跳)数值治疗前的评分有可比性(D区:t=0.897,P>0.05,E区:t=0.980,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D区、E区的GMFM-88评分分别为(30±12,39±1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26±7,3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7,P=0.045;t=2.570,P=0.042);治疗后观察组D区、E区的GMFM-88评分为(34±12)分和(45±1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6±7)分和(3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50,P=0.008;t=5.13,P=0.007);经治疗后两组的D、E区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D区:t=4.741,P<0.01;E区:t=5.136,P<0.01),表明观察组在D、E区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针刺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立位姿势控制的能力及行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性瘫痪 行走 站立位 核心稳定性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