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及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皮红泉 李德华 +2 位作者 卢盛祥 王蔚浩 邓乐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 Tn 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早...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 Tn 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急诊科157例胸痛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静脉血,分离得血清及血浆。测定所有研究标本的h-FABP、D-二聚体和hs-c Tn T。所有实验数据均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CS患者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血清h-FABP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hs-c Tn T水平均高于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胸痛3 h以内组和3~6 h组ACS患者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胸痛3~6 h组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清hs-c Tn 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单独应用h-FABP诊断ACS(胸痛3~6 h)的敏感度为87.07%,特异度为73.62%,准确性为82.03%。h-FABP、D-二聚体及hs-c Tn T联合应用诊断ACS(胸痛3~6 h)的敏感度为97.41%,特异度为59.22%,准确性为87.65%。结论血清h-FABP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优于hs-c Tn T和血浆D-二聚体对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h-FABP、D-二聚体及hs-c Tn T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高敏肌钙蛋白T
下载PDF
NT-proBNP和hs-cTnT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咏豪 王蔚浩 +1 位作者 林海云 邓乐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5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和高敏肌钙蛋白(hs-c Tn T)联合检测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CC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治疗的60例CCI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情况分为观察Ⅰ~Ⅳ组,... 目的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和高敏肌钙蛋白(hs-c Tn T)联合检测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CC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治疗的60例CCI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情况分为观察Ⅰ~Ⅳ组,另选择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以免疫学检测法观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NT-pro BNP、hs-c Tn 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 BNP、hs-c Tn 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内不同NYHA分级患者中,随着分级越高,患者NT-pro BNP、hs-c Tn T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分析NYHA与患者NT-pro BNP、hs-c Tn T水平正相关(r=0.325,0.652,P<0.05)。结论 NT-pro BNP和hs-c Tn T联合检测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预后效果评估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 高敏肌钙蛋白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胸痛中心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林海云 王蔚浩 +1 位作者 黄永坤 李利群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CPC)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CPC建设前(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为对照组,CPC建设后(2017年3-11月)收治的62例AMI患者...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CPC)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CPC建设前(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为对照组,CPC建设后(2017年3-11月)收治的62例AMI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期临床疗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开通率、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血管开通率)与近期预后情况[NT-pro BNP水平、心功能(NYHA分级)、EF值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开通率较对照组高[96.3%70.0%vs,P<0.0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开通率也较对照组高(vs97.1%76.0%,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值及心功能NYHAⅠ-Ⅱ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CPC的建设可有效提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开通率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PCI开通率,改善AMI近期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浆ET、Hs-CRP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宾 朱永 +2 位作者 王蓓 林映荣 蔡晓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200例符合条件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00例)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200例符合条件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00例)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普伐他汀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同时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组对照。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共有178例完成药物干预试验,其中常规治疗组88例,普伐他汀组90例。(1)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ET、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ET、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普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治疗后,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血压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ET、Hs-CRP及血压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异常炎性激活,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高血压 房颤 内皮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农村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柏志强 邓文彬 +4 位作者 曾淑云 韩超 周秀华 张桂洪 唐方喜 《中国医药》 2012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了解东莞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东莞市抽取4个自然村,采用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人户对≥3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患... 目的了解东莞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东莞市抽取4个自然村,采用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人户对≥3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此次高血压调查共完成2132人,占3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86.3%(2132/2471);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4.4%(946/213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47.6%(440/925)比41.9%(506/1207),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50岁:29.7%(153/516),51~60岁:41.9%(286/683),61~70岁:63.8%(171/268),I〉80岁:71.5%(98/137),两两比较均P〈0701];1级高血压者多于2、3级高血压[65.2%(617例)比25.9%(245例)、8.9%(84例),P〈0.01];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9.3%(1052/2132)、37.5%(799/2132)和12.2%(261/2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p=1.091)、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B=1.406)、糖尿病史(B=1.458)、吸烟史(p=1.451)、危险因素个数(B=1.434)是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均P〈0.01)。结论本地区防治高血压的任务艰巨,应彻底转变医疗服务观念,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居民高血压普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血压社区规模化、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农村社区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PCI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利群 林海云 +1 位作者 黄风莲 李凤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127-129,177,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行PCI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行PCI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护理对两组患者PCI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仅出现1例渗血较少患者,未出现渗血中等、较多患者,渗血总发生率2.08%;对照组渗血较少4例、渗血中等7例、较多2例,渗血总例数为13例,渗血总发生率32.5%;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穿刺点渗血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PCI术 预防 穿刺点渗血 效果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海云 王蔚浩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268例可疑CHD患者分为对照组、心绞痛(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268例可疑CHD患者分为对照组、心绞痛(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Gensini评分判定3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其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non-HDL-C水平及AI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AP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non-HDL-C水平及Gensini评分、A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尤以AMI组最显著。CHD患者的non-HDL-C水平、AI值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on-HDL-C水平、AI值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