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肖仙 叶秀仪 冯凎清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3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风湿病病人的血液检验结果,并与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风湿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P>0.05)。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 目的探讨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风湿病病人的血液检验结果,并与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风湿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P>0.05)。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了解血液检验的各项指标对风湿病人的早期治疗及寻找病因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风湿病 血液检验
下载PDF
某地区饮食习惯和危险饮酒对男性血脂及尿酸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雄 罗伟波 彭易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316-1317,共2页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饮食习惯和危险饮酒对男性血脂和尿酸代谢的影响,为降低该地区男性成年人痛风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对所有受试人员的饮食习惯和饮酒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根据饮食习惯和饮酒情况分为正常饮食组(NDG)、非正常饮食...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饮食习惯和危险饮酒对男性血脂和尿酸代谢的影响,为降低该地区男性成年人痛风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对所有受试人员的饮食习惯和饮酒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根据饮食习惯和饮酒情况分为正常饮食组(NDG)、非正常饮食组(ADG)和危险饮酒组(DDG),分别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结果 ADG组除HDL-C外,其他各项指标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N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G组各项指标检测值与NDG组和AD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DG组、ADG组、DDG组的UA阳性率分别为5.3%、12.5%、20.3%,与NDG组相比,ADG组和DDG组的UA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危险饮酒可以引起男性血脂代谢紊乱,促使血UA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饮酒 血脂 尿酸
下载PDF
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伟雄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血清肝纤四项 肝纤维化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糖尿病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伟波 林静 陈钧顺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与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1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糖耐量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的FT3、FT4及TSH水平。结果对... 目的探究糖尿病与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1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糖耐量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的FT3、FT4及TSH水平。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FT3的平均值分别为(4.94±1.72)pmol/L和(4.13±1.44)pmol/L;对照组和糖尿病组FT4的平均值分别为(14.33±3.13)pmol/L和(14.27±4.32)pmol/L;对照组和糖尿病组TSH的平均值分别为(2.72±1.44)m IU/L和(2.81±1.36)m IU/L。对照组与糖尿病组患者F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检测,早期诊断防治糖尿患者中无症状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四维彩超应用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黎强 王美华 +3 位作者 刘肖莲 杨雅礼 叶洁如 刘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1期175-177,共3页
目的:了解产前展开胎儿畸形筛查工作时对四维彩超设备合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抽选1680名因产前检查于2014年7月-2016年12月间进入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B超室的孕妇,均展开二维彩超技术(A组)以及四维彩超技术(B组),并以后期引产/分娩结... 目的:了解产前展开胎儿畸形筛查工作时对四维彩超设备合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抽选1680名因产前检查于2014年7月-2016年12月间进入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B超室的孕妇,均展开二维彩超技术(A组)以及四维彩超技术(B组),并以后期引产/分娩结果为参考,对两种技术检出结果展开比较。结果:引产/分娩后发现畸形儿43例,A组发现34例(79.07%),B组发现41例(95.35%),两种技术检出率比对,(P<0.05)。结论:产科展开产前检查工作时,选择四维彩超技术对胎儿畸形进行专业筛查,检出率高,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彩超技术 产前检查 四维彩超技术 胎儿畸形
下载PDF
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美华 罗伟波 吴肖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目的探讨全血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组人员123例,其中A组43例,为AMI发作小于3h患者;B组40例,为AMI发作大于或等于3h,但小于6h患者;C组40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 目的探讨全血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组人员123例,其中A组43例,为AMI发作小于3h患者;B组40例,为AMI发作大于或等于3h,但小于6h患者;C组40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中hs-cTnI含量。结果 AMI发作小于3h患者血清hs-cTnI含量为(0.26±0.07)ng/mL,与AMI发作3h~6h患者的(1.8±0.8)ng/mL及健康体检者的(0.10±0.07)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hs-cTnI检测AMI,高灵敏度加上高特异性,可将诊断及治疗提前到3h以内,这对于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沿海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三高病症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海流 陈伟雄 罗伟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8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了解沿海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特征及其与三高病症(高血脂、高血压病、高血糖)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危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地区25~65岁的男性,按本地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工厂工人三群分别... 目的了解沿海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特征及其与三高病症(高血脂、高血压病、高血糖)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危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地区25~65岁的男性,按本地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工厂工人三群分别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本地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别与工厂工人相比较,所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地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HUA发病率及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工厂工人(P〈0.01);本地居民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比较,两组血清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HUA发病率及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海人群的高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极易诱发HUA,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显著;HUA与其伴发的三高病症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人群 高尿酸血症 高血脂 高血糖 高血压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钧顺 赖惠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124-126,159,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为试验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为试验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与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测,比较分析两组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阳性率、单一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与单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可行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诊断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D-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美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D-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例DIC患者(观察组)、20例疑似DIC患者(对照1组)、20例正常人(对照2组),均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浆D-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同时对20例疑似...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D-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例DIC患者(观察组)、20例疑似DIC患者(对照1组)、20例正常人(对照2组),均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浆D-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同时对20例疑似DIC者进行D-D二聚体动态检测;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血浆D-D二聚体水平在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2951.1±1683.8)μg/L、(532.3±360.6)μg/L和(182.5±90.2)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对照1组较对照2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观察组较对照1组明显增高(P<0.01)。对疑似DIC组实施动态检测后,有9例被确诊为DIC,另11例排除怀疑。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D-D二聚体水平对临床DI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早期DIC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法 D-D二聚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