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术对辅助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晓君 方杨 +2 位作者 李润意 缪孝金 梁穗琼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0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辅助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87例前牙缺失修复辅助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采用缺失修复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采用缺失修复辅助传统直丝...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辅助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87例前牙缺失修复辅助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采用缺失修复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采用缺失修复辅助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第1、3、6个月各项牙周指数以及治疗后6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不同压根吸收等级的数目和百分比,进而分析两种矫治方式对患者牙周健康以及牙根吸收影响。结果正畸治疗前,所有研究对象牙周状况良好,无明显菌斑,探诊深度不足3mm;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差异(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T、AL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牙周指数与矫治前相比有所增加,其中观察组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SPD比较(P>0.05),GI、SBI、PLI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矫治过程中牙周指数与矫治前相比有所增加(P>0.05);通过6个月的正畸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牙根吸收的情况发生,观察组48.4%的患者出现牙根吸收,对照组69.7%的患者出现牙根吸收(P<0.05);两组患者均未存在牙根吸收超过3mm的情况;矫治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牙根吸收发生率上升到69.4%,对照组牙根吸收发生率上升至84.8%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存在牙根吸收超过3mm的情况,但对照组患者存在牙根吸收超过3mm的情况,甚至有超过4mm的情况。结论前牙缺失修复前辅助活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不会对患者牙周健康造成明显影响且更有利于口腔卫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健康 牙根吸收
下载PDF
CBCT与RVG在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杨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究和比较锥形束CT(CBCT)与X线直视影像术(RVG)观察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根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根尖病变根管治疗后1、3、6、12个月时进行复诊,行RVG和CBCT,观察骨密度情况。对比患者牙骨密... 目的探究和比较锥形束CT(CBCT)与X线直视影像术(RVG)观察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根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根尖病变根管治疗后1、3、6、12个月时进行复诊,行RVG和CBCT,观察骨密度情况。对比患者牙骨密度,比较CBCT与RVG测量准确性与安全性。结果 CBCT矢状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BCT冠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VG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1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CBCT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1年后骨密度趋于正常;而RVG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且第6个月后就趋于正常。结论 CBCT与RVG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具有可重复、安全等特点。CBCT可分别从冠状位、矢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而RVG只能从冠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CBCT检测的综合效果要强于RV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直视影像术 锥形束CT 根尖病变 骨密度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及软硬组织增量对患者疗效及牙列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黄晓君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74-175,共2页
目的:研究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及软硬组织增量对患者疗效及牙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需接受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及软硬组织增量)和对照组(常规上颌中... 目的:研究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及软硬组织增量对患者疗效及牙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需接受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及软硬组织增量)和对照组(常规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各60例。分别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牙列稳定性,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的近中龈乳头高度、远中龈乳头高度、近中龈乳头充满程度、远中龈乳头充满程度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试验组的疼痛明显、种植体松动、龈乳头发育不良、种植体未骨结合、种植体周围骨丧失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及软硬组织增量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牙列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缺失 种植修复 软硬组织增量 牙列稳定性
下载PDF
牙龈差距与龈成形术冠修复后牙龈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震 文立亚 +3 位作者 方杨 涂建勋 杨茂 涂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牙龈差距对龈成形术及冠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15例上颌双侧中切牙拟行全瓷冠修复且牙龈高度不一致的患者,术前测量牙龈高度,采用高频电刀对一侧行牙龈成形术,术后立即行牙体预备并采用临时冠修复,3周后采用氧化铝... 目的:初步探讨牙龈差距对龈成形术及冠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15例上颌双侧中切牙拟行全瓷冠修复且牙龈高度不一致的患者,术前测量牙龈高度,采用高频电刀对一侧行牙龈成形术,术后立即行牙体预备并采用临时冠修复,3周后采用氧化铝全瓷冠行永久性修复,修复后1年观测牙龈指数,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对牙龈高度差距和牙龈指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牙龈成形并冠修复组的牙龈指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牙龈高度差距和牙龈指数呈正相关,r=0.746,p<0.05。以牙龈差距3mm进行分类统计发现,3mm以内组牙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3mm以上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牙龈差距对牙龈成形术并冠修复后的牙周组织健康存在影响,其中3mm以内行牙龈成形术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成形术 高频电刀 牙龈指数 全瓷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