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立进 陈博来 +2 位作者 林涌鹏 李永津 王拥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骨折史等)及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 529...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骨折史等)及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 529例40岁以上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骨密度(BMD),并收集受试者的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按年龄配比,将检测出的47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470例骨量正常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年龄分层方面,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主要以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为主,后期以阳虚质、阴虚质为主,而气虚质贯穿骨质疏松的整个过程。阴虚质、瘀血质、湿热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影响因素。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的OC、PINP及β-CTX水平较其他体质类型高,经多重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建议应用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等5种体质的骨质疏松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医体质 骨代谢指标 社区 中老年人 气虚质 阳虚质 湿热质
下载PDF
广州市多社区1529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杨立进 陈博来 +3 位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李永津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87岁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递增,各组髋部BMD值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值并未随着增龄而呈现递减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人髋部BMD值显著低于腰椎BMD值(P<0.05)。根据腰椎BMD值计算,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30.7%,其中女性为34.2%,明显高于男性的17.9%(P<0.05)。低骨量(osteopenia,OPA)总患病率为41.8%,男女分别为42.4%和41.6%(P>0.05)。根据髋部BMD值计算,OP总患病率更高,达到38.2%,女性为39.4%,高于男性的33.9%(P<0.05)。OPA总患病率为47.4%,男性为52.7%,女性为46.0%(P>0.05)。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中有骨折史的为82例,女性为357例,OP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7.8%,远高于非OP患者23.1%(P<0.01),再骨折发生率OP患者为6.2%,高于非OP患者的2.64%(P<0.01)。结论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均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髋部BMD值进行骨质疏松评估的敏感性更高,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量减少 中老年人
下载PDF
814例绝经后女性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及月经维持年限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3 位作者 饶思远 王穗林 陈博来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以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14名绝经后妇女当中,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症300例,发生率36.9%;髋部发生骨质疏松的312例,发生率38.3%。绝经年限10年内的妇女中,初潮年龄较晚的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55~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绝经年龄较早的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越高;月经维持的年限越短,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结论广州市社区中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初潮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早或月经维持年限较短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髋部BMD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初潮年龄 绝经年龄 月经维持年限
下载PDF
HuR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津 伍慧媚 +2 位作者 林涌鹏 侯宇 陈博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7,312,共4页
目的观察Hu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SD大鼠提取骨髓,制备BMSC,取第3代BMSC,分为HuR组和NC组,分别用pAd Easy-HuR-GFP病毒液(HuR组)和pAd... 目的观察Hu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SD大鼠提取骨髓,制备BMSC,取第3代BMSC,分为HuR组和NC组,分别用pAd Easy-HuR-GFP病毒液(HuR组)和pAd Easy-GFP病毒液(NC组)干预,诱导14 d后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甲苯胺蓝进行染色,免疫组化、qPCR和检测XIAP、HuR、Col2a1的表达差异。结果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HuR组的蛋白聚糖阳性信号比NC组多,且软骨球直径更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IAP、HuR、Col2a1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提高逐渐上调,XIAP上调趋势比较明显,HuR和Col2a1上调不是很明显。qPCR检测到软骨HuR、XIAP明显升高,col2a1上调不明显。结论过表达HuR有利于BMSC分化成软骨,其机制可能与HuR过表达后调控XIAP转录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HUR BMSC 成软骨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