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位的耻骨下支骨折与骨盆后环损伤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梅刃 蒋际钊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 :探讨移位耻骨下支骨折和骨盆后环损伤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就诊且有完整资料的51例耻骨支骨折患者,男27例,女24例;年龄9~90岁,平均(49.1±19.0)岁;受伤到就诊时间从0.3~48 h,平均10.1 h;Tile骨盆... 目的 :探讨移位耻骨下支骨折和骨盆后环损伤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就诊且有完整资料的51例耻骨支骨折患者,男27例,女24例;年龄9~90岁,平均(49.1±19.0)岁;受伤到就诊时间从0.3~48 h,平均10.1 h;Tile骨盆骨折分型:A型28例,B型17例,C型6例;详细评估患者X线片和CT影像学资料,明确是否合并骨盆后环损伤;同时将耻骨支骨折分为耻骨下支移位组、耻骨下支无移位组、耻骨上支移位组和耻骨上支无移位组,确定各组合并骨盆后环损伤比率并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存在耻骨下支移位骨折,均发现骨盆后环损伤;20例患者存在耻骨下支无移位骨折,6例(30%)合并骨盆后环损伤;28患者存在耻骨上支移位骨折,22例(78.5%)合并骨盆后环损伤;12例患者存在耻骨上支无移位骨折,5例(41.6%)合并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骨盆后环损伤比率方面,移位耻骨下支骨折组与无移位耻骨下支骨折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 8<0.05);与耻骨上支无移位骨折组和移位骨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8>0.05;P=0.168 3>0.05),但合并骨盆后环损伤比率均明显高于两组(100%vs 41.6%,78.5%)。结论:移位的耻骨下支骨折合并出现骨盆后环损伤率最高,往往提示骨盆后环损伤可能,移位的耻骨下支骨折是骨盆后环损伤的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耻骨下支 骨盆后环 骨折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梅刃 蒋际钊 +2 位作者 黄辉春 赵奎 林苗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在门急诊室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门急诊就诊的27例采用椅背复位法和30例采用足蹬牵拉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从在患者在止痛剂... 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在门急诊室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门急诊就诊的27例采用椅背复位法和30例采用足蹬牵拉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从在患者在止痛剂使用、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复位后VSA评分、是否出现复位并发症方面对2组复位方法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椅背复位法组无一例使用止痛剂,足蹬牵拉组中5例患者使用止痛剂,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6<0.05);采用椅背复位组患者一次复位成功率为96.3%(26/27),足蹬牵拉组为93.3%(28/30),2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830);复位后VSA评分中椅背复位组为(1.85±0.75)分,而足蹬牵拉复位组为(2.06±0.77)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303);足蹬牵拉组中一例出现复位并发症,而椅背复位组中未出现复位相关并发症。结论: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一次复位成功率高,复位并发症少,为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椅背复位法 肩关节前脱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张梅刃 卜晗 +2 位作者 蒋际钊 黄辉春 林苗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是否斜行骨折、复位固定医师级别、复位精确程度,并评估这些因素对骨折移位影响和相关性。[结果]79例患者中14例(17.7%)出现骨折移位.对骨折再移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原始骨折掌侧成角与背侧成角无显著差异;左侧肢体发生骨折移位多于右侧;前臂远端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再次移位明显增加;原始骨折完全移位再次移位明显大于原始骨折未完全移位,斜行骨再次移位明显大于非斜行骨折。高级职称医师复位固定优于初中级医师;解剖复位后再次移位显著减少。[结论]儿童前臂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出现再移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骨折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经复位后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前臂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 再次移位 相关因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