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标准化描述术语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铃 张建兴 +2 位作者 石小红 孙鹏涛 杨丽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677个肿瘤,恶性150个,良性527个),采用BI-RADS超声规范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并...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677个肿瘤,恶性150个,良性527个),采用BI-RADS超声规范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良恶性乳腺瘤的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生长方式、钙化、最大直径、周围组织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中,形态不规则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86.00%和90.32%;高回声晕的特异度为100%。病理结果与BI-RADS 3类和5类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0、0.74),与4a、4c类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5、0.01),与4b类结果不一致(Kappa值=-0.01)。结论形态不规则、高回声晕、边缘不光整、垂直性生长、后方回声衰减或混合性改变、肿瘤内微钙化、周围组织改变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征象,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缘成角、肿瘤内微钙化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铃 杨戈文 石小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070-3072,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对卵巢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周内对147例卵巢肿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改进的Alaczar超声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术后所有肿物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对卵巢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周内对147例卵巢肿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改进的Alaczar超声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术后所有肿物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以≥6分为界值,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92.5%。中心型血流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12.0%。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超声评分在卵巢恶性肿瘤各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对术前评价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不能作为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标准。中心型血流可能为诊断卵巢癌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独立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Alaczar超声评分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君 陈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9-832,共4页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临床诊断标准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室壁运动异常及其部位,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临床诊断标准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室壁运动异常及其部位,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计算E/A比值。上述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3支冠状动脉有无病变、狭窄及狭窄程度,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结果:114例中经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消失或矛盾运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2%,定位准确率为75.0%。以左室室壁运动评分≥4为截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89-0.98)。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心病首选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利用室壁节段性运动评分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ROC曲线
下载PDF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铃 何赛峰 +2 位作者 张建兴 沈嫱 李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41-334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最大径≤10 mm的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最大径≤10 mm的乳腺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4例,共228个乳腺肿瘤进行研究,其中恶性86个,良性142个。结果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最大径≤10 mm的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最大径≤10 mm的乳腺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4例,共228个乳腺肿瘤进行研究,其中恶性86个,良性142个。结果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不光整、肿块内微钙化、垂直性生长与小乳腺癌具有强关联;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诊断小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5%和69.72%、97.67%和84.51%。结论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和纵横比值可作为大规模早期乳腺癌筛查、乳腺小结节规范化管理及随访中最易辨认,也是最重要的超声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 早期 乳腺肿瘤 诊断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铃 杨戈文 +2 位作者 沈建红 黄洁新 石小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85.4%(70/82)。子宫内膜增...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85.4%(70/82)。子宫内膜增生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1.2%(52/57)。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8.6%(69/70)。结论对于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的妇女,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诊断方法,选择在子宫内膜增生期以及联合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彩色多普勒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的冠状面特征对改良BI-RADS分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淼 陈铃 +2 位作者 张建兴 黄文苑 赖允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7-80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特征对改良BI-RADS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个BI-RADS分类为3~5类的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肿块术前均行常规彩超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检查,用BI-RADS分类的标准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特征对改良BI-RADS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个BI-RADS分类为3~5类的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肿块术前均行常规彩超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检查,用BI-RADS分类的标准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各种信息,并记录ABVS冠状面图像上肿块的完整界面回声、"汇聚征"、成角、毛刺,最后进行BI-RADS分类。结果:ABVS冠状面的汇聚征、完整界面回声、成角、毛刺在良恶性肿块鉴别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 1)。ABVS的汇聚征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93.4%,准确性为82.0%。常规超声联合ABVS冠状面特征改良BI-RADS分类后显示:3类的恶性率由8.5%降为3.2%,4a类的恶性率由25.2%降低为12.1%,5类的恶性率由94.2%升为98.0%。结论:ABVS的汇聚征可作为预测乳腺恶性肿块的有意义的独立指标;彩超联合ABVS有助于提高超声BI-RADS分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冠状面 乳腺肿块 BI-RADS分类
下载PDF
恶性风险模型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绝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内膜癌的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铃 梁齐桁 +1 位作者 孙鹏涛 赵娴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U)预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因绝经后阴道流血而入院的112例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U)预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因绝经后阴道流血而入院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79例。以糖尿病、经阴道超声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反复阴道出血、年龄和体重指数5种高危因素建立恶性风险模型;同时行TVCDU检查。结果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P<0.0001)。TVCDU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94.5%。经阴道彩超提示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82.8%(24/29),肌层浸润深度70.8%(17/24)。以恶性风险模型评分≥4分为界值,恶性风险模型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9%,特异性为80.0%。恶性风险模型联合TVCDU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为100%。结论恶性风险模型是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良好临床指标;TVCDU是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决策预后的重要检查方法;联合两者有助于避免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过度手术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阴道出血 恶性风险模型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