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研究及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晋 邱雪立 戎利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98-4000,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采用PKP治疗的49例患者,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血管瘤患者6例;男33例,女16例;年龄56~87岁,平均69.3岁;...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采用PKP治疗的49例患者,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血管瘤患者6例;男33例,女16例;年龄56~87岁,平均69.3岁;单椎体42例,双椎体9例,三椎体及以上者2例,共66个椎体。其中T5 2个,T9 2个,T10 5个,T11 8个,T12 15个,L1 18个,L2 10个,L3 5个,L4 1个。回顾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3例(26.5%)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8.3%),为骨水泥渗漏7例(14.3%),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2例(4%);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4例(8.2%),为穿刺引发神经症状1例(2%),出现肺心病3例(6%)。结论:PKP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但出现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少,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对乙肝病毒复制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钟远辉 余永湘 +1 位作者 戴小灵 李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47-448,共2页
目的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病原学及血生化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目的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病原学及血生化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29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5%,这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5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3%;HBsAg和抗-HBc阳性者8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75.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 l为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9)、80.9%(72/89);两者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0%(42/104)、82.0%(85/104)。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3.397,P<0.001);HBV 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蛋白 乙型肝炎DNA 乙型肝炎E抗原 病毒复制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误诊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剑兰 马寒 谢淑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5-996,共2页
患者女,46岁。反复双下肢结节、水疱13年,加重伴泛发全身2年。先后在各地多家医院进行了4次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痒疹、扁平苔藓"等。躯干背部、肘关节、双下肢胫前对称性分布紫红色丘疹、斑块,部分斑块上可见水疱,Nikolsky... 患者女,46岁。反复双下肢结节、水疱13年,加重伴泛发全身2年。先后在各地多家医院进行了4次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痒疹、扁平苔藓"等。躯干背部、肘关节、双下肢胫前对称性分布紫红色丘疹、斑块,部分斑块上可见水疱,Nikolsky征阴性,局部见散在抓痕、结痂。皮肤病理示表皮下裂隙形成,直接免疫荧光结果IgG,IgA,IgM,C1q,C3a均阴性。确诊为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与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早期尿道球部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强红 陈霞 +1 位作者 何灼彬 狄金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和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早期尿道球部损伤的疗效。方法 79例早期尿道球部损伤患者分别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40例)及开放性尿道会师术(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和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早期尿道球部损伤的疗效。方法 79例早期尿道球部损伤患者分别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40例)及开放性尿道会师术(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结果输尿管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尿道狭窄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但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早期尿道球部损伤的疗效优于开放性尿道会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尿道球部损伤 尿道会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