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梅 杨云英 +1 位作者 苏莲花 杨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3期44-46,共3页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对3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30例治愈出院,7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加强术前...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对3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30例治愈出院,7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加强术前生命体征和症状的监测,控制血压、心率、疼痛,术后精细的系统监测护理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医院随访工作的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甄茂川 汪谦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7年第2期238-240,共3页
随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出院病人或患慢性疾病的病人进行医疗追踪服务,医生可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治疗建议,对病情复发和恶化的病人可安排重新住院治疗;另一方面便于医生对病人跟踪观察,了解预后情况、远期... 随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出院病人或患慢性疾病的病人进行医疗追踪服务,医生可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治疗建议,对病情复发和恶化的病人可安排重新住院治疗;另一方面便于医生对病人跟踪观察,了解预后情况、远期疗效及新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经验,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对临床资料的总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工作 医院 临床应用效果 住院治疗 为病人服务 临床工作 追踪服务 慢性疾病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培雪 赖淑蓉 杨云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重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行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恢复好,未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护理,熟练掌握术后...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重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行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恢复好,未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护理,熟练掌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加强对术后意识、尿量、胸腹部体征、四肢循环、肌力、感觉的护理观察和血压的监控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是降低并发症,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关键,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术后观察及护理
下载PDF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武日东 石毅 +1 位作者 李勇辉 姚陈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58-360,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rotic aneurysms,AA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有文献报道,在大于50岁的患者中,男性人群的发病率为4%~8%,女性人群的发病率为0.5%~1%[1]。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最严重的转归,死亡率高达80%[2]。约25%的破...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rotic aneurysms,AA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有文献报道,在大于50岁的患者中,男性人群的发病率为4%~8%,女性人群的发病率为0.5%~1%[1]。破裂是腹主动脉瘤最严重的转归,死亡率高达80%[2]。约25%的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rotic 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
下载PDF
局部复合麻醉在痔疮术后的镇痛作用
5
作者 李强 房洁渝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9期55-55,共1页
目的:寻找一种完美的局麻镇痛方法,解决痔疮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问题,提高痔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2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1:1)混合局部麻醉,B组患者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寻找一种完美的局麻镇痛方法,解决痔疮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问题,提高痔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2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1:1)混合局部麻醉,B组患者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皮下注射亚甲蓝混液.根据VAS评分在术后2h、3h、4h、5h、6h、24h和3d就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评分.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感,两组患者术后3h、4h、5h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用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术后切口皮下注射亚甲蓝混液是一种理想的麻醉镇痛方法,解决了痔疮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问题,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罗哌卡因 肛门疼痛
下载PDF
早期削痂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浩 李文婷 +2 位作者 朱家源 邹永通 练祝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4期581-581,58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伤后24小时内行削痂术,对照组则在伤后4~6日行削痂术,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量及尿量、并发症以及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伤后24小时内行削痂术,对照组则在伤后4~6日行削痂术,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量及尿量、并发症以及治疗结果。结果:伤后第3天实验组尿量、实验组植皮区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切削痂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削痂术 深Ⅱ度烧伤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斯琦 陈文立 邰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3982-3984,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对评估肾移植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9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原体培养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PCT在术...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对评估肾移植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9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原体培养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PCT在术前和术后第1~7天的差异,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对肾移植术后第2~5天发生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术前P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移植术后第1~7天,感染组的PCT整体趋势和峰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其中术后第2~5天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第2~5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73、0.792、0.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PCT)对肾移植术后出现感染有预测价值,它能指导临床及时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一定程度上能预防严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肾移植 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