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科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杏绮 罗志军 +2 位作者 黎洪棉 刘鹏 王和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5,共3页
目的分析4年间烧伤科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4年间烧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64株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 目的分析4年间烧伤科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4年间烧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64株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80%。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从0%升至92%。另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此4年间有也有明显提高(P<0.05),对米诺环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60%),对多黏菌素B未发现耐药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率2010年较2009年出现降低,从95%分别降至88%、64%、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杏绮 陈华德 +2 位作者 罗志军 刘鹏 王和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重症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危重烧伤中脓毒症诊断确立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PHVHF组14例,对照组12例。PHVHF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同时给予PHVHF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观察两组治...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重症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危重烧伤中脓毒症诊断确立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PHVHF组14例,对照组12例。PHVHF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同时给予PHVHF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因子。结果 PHVHF组治疗后72 h HR、APACHEⅡ评分、TNF-α、IL-6与同组SIRS开始时比较,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72 h后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VHF能够有效清除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炎症介质
下载PDF
创伤敷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伍晓云 罗志军 王忠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238-324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敷作为内层敷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使用创伤敷作为内层敷料的患者(观察组)和100例使用凡士林油纱为敷料的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肿胀消退、创面干燥、创面感染、创面愈合等方面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创伤敷作为内层敷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使用创伤敷作为内层敷料的患者(观察组)和100例使用凡士林油纱为敷料的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肿胀消退、创面干燥、创面感染、创面愈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使用创伤敷的观察组在创面消肿、创面干燥、创面结痂及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使用油纱的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敷用于治疗烧烫伤创面具有消肿、止渗快,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是较理想的内层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层敷料 烧烫伤 创面
下载PDF
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治疗大面积烧伤
4
作者 巫文云 高洪君 萧乐成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11期26-27,共2页
目的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和焦痂的存在造成机体体液大量的丢失 ,也是多种有害介质释放及导致全身侵袭性感染的滋生地 ,可引发机体超高代谢 ,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尽早切除大部分焦痂创面才有可能阻断烧伤焦痂毒素、创面细菌感染... 目的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和焦痂的存在造成机体体液大量的丢失 ,也是多种有害介质释放及导致全身侵袭性感染的滋生地 ,可引发机体超高代谢 ,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尽早切除大部分焦痂创面才有可能阻断烧伤焦痂毒素、创面细菌感染及多种有害体液介质对机体带来的威胁。方法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自体皮源少 ,需修复创面面积大 ,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一大难题 ,自体微粒皮移植 +异体皮覆盖技术可利用有限的供皮区来修复较大的创面。结果 近 4年我院临床应用自体微粒皮移植 +异体皮覆盖治疗大面积烧伤 10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①早期行创面切、削痂 +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植皮成活率的重要措施。②微粒皮可利用有限的供皮区来修复较大的创面。③自体微粒皮生长需要活力良好的异体皮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粒皮 移植 异体皮 烧伤
下载PDF
274例重度小儿烧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5
作者 高洪君 肖乐成 巫文云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重度烧伤 补液 清创 抗休克
下载PDF
ZAI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6
作者 刘小婵 尹旺华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7期122-123,共2页
微粒皮移植术是一种利用少量自体皮肤移植到较大创面的方法。是将皮肤剪成大小为1mm^2的微粒,均匀布植在烧伤创面,成活后每个微粒都成为1个上皮细胞扩展的核心,上皮细胞从微粒边缘分裂繁殖,向外扩展,相互融合,修复创面。微粒皮移... 微粒皮移植术是一种利用少量自体皮肤移植到较大创面的方法。是将皮肤剪成大小为1mm^2的微粒,均匀布植在烧伤创面,成活后每个微粒都成为1个上皮细胞扩展的核心,上皮细胞从微粒边缘分裂繁殖,向外扩展,相互融合,修复创面。微粒皮移植术还大大解决了烧伤患者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自体微粒皮 移植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早期应用头孢他啶(复达欣)防治大面积烧伤感染
7
作者 李劼 谭慧仪 蔡雁卿 《广州医药》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对 6 2例 5 0 %以上特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 31例早期应用头孢他定 (复达欣 )治疗 ,另 31例选用青霉素治疗 (对照组 )。结果表明 :早期应用复达欣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关键词 头孢他啶 早期应用 大面积烧伤 治疗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和庚 黎洪棉 +2 位作者 徐房添 赵培冉 梁双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12-23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接种,分别加入含0.5%、1%、2%、5%、10%PRP的成骨诱导液或DMEM...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接种,分别加入含0.5%、1%、2%、5%、10%PRP的成骨诱导液或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并以加入不含PRP的成骨诱导液或DMEM培养基培养(0 PRP)的BMSCs作对照。采用XTT比色法测定BMSCs的增殖情况。分别于培养3、7、11 d时用ELISA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培养7、14、21 d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CN)表达量,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能力。结果成骨诱导培养的前7 d,PRP可促进BMSCs增殖,成骨诱导培养7 d以后,PRP也可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且随着PRP浓度的增加,促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能力逐渐增强。PRP促进BMSCs内ALP活性和OCN表达的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5%、10%的PRP诱导钙化结节形成能力优于0.5%、1%和2%的RPR,0 PRP培养的BMSC仅见少量钙化结节形成。结论在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RPR能有效促进BMSCs的生长增殖和成骨分化,以浓度10%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吸入性损伤大鼠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志军 陈杏绮 +1 位作者 王和庚 田举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吸入性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单用组和联合组均建立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模型,模...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吸入性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单用组和联合组均建立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组、正常组气管内滴入0.9%氯化钠溶液,单用组致伤后气管内滴注PRP液、联合组致伤后气管内滴注PRP和LMWH混合液。结果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的肺组织含水量显著的高于正常组(P<0.05),联合组的肺组织含水量显著的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P<0.05);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的血清TNF-α、IL-6、IL-1β、PDGF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联合组的血清TNF-α、IL-6、IL-1β、PDGF显著的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P<0.05);模型组、单用组、联合组的肺组织Brdu免疫组化阳性标记指数显著的高于正常组(P<0.05),联合组的肺组织Brdu免疫组化阳性标记指数显著的高于模型组和单用组(P<0.05)。结论 PRP联合LMWH治疗吸入性损伤大鼠能够显著的减轻肺水肿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低分子肝素 吸入性损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大鼠吸入性损伤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志军 马士辉 +4 位作者 程代薇 王达利 王和庚 陈杏绮 伍晓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772-2773,共2页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后,早期给予注射低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对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后,早期给予注射低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对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10只为空白组,40只为对照组,40只为处理组,将后两组大鼠制成吸入性损伤模型。其中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处理组于伤后1h腹腔注射CY2mg/kg,对照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等渗生理盐水。伤后分别于2、6、12、24h取大鼠肺组织制成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TNF-α、IL-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吸入性损伤后2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2、6、12、24h,处理组TNF-α、IL-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CY可降低大鼠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中TNF-α、IL-2的水平,从而改善肺损伤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肺组织
下载PDF
冬虫夏草复方制剂对小鼠免疫排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罗志军 程代薇 +2 位作者 连丽虹 陈杏绮 王和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13-231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复方冬虫夏草制剂(复方CS)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观察复方CS对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用同种异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MLC,培养3d后,加入复方CS,设立未加药... 目的:通过检测复方冬虫夏草制剂(复方CS)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观察复方CS对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用同种异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MLC,培养3d后,加入复方CS,设立未加药物组和环孢素A(CsA)组为对照,6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10的表达,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复方CS组中IL-2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加药物组(P<0.01),而IL-10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复方CS组IL-2的表达高于CsA组(P<0.05),而IL-10的表达则较之为低(P<0.05)。结论:复方CS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但较CsA弱。复方CS中昆明山海棠的使用量可低于单味药以减轻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排斥 冬虫夏草 昆明山海棠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狭长组织缺损20例
12
作者 田举 冯国友 +1 位作者 罗志军 王和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03-3905,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狭长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清创后需行皮瓣修复的狭长创面,设计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20例狭长创面设计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 目的:观察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狭长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清创后需行皮瓣修复的狭长创面,设计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20例狭长创面设计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中均可顺利找到神经及静脉等解剖标志,操作简单,术后皮瓣成活良好。结论:改良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狭长创面易于操作,减少了皮瓣的旋转角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下载PDF
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罗志军 陈杏绮 +2 位作者 连丽虹 王和庚 伍晓云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50-651,共2页
目的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 目的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18.9887,P<0.01);A组与B、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而与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药物注射
下载PDF
鼻部Pitanguy韧带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举 黎志明 +1 位作者 罗志军 王和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 观察Pitanguy韧带的起止走行,为临床治疗鼻尖下垂、鼻小柱过短、牙龈外露等鼻唇部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甲醛固定头颅标本15具,其中12具标本行太体解剖,于鼻背正中线切I:1逐层解剖,显示Pitanguy韧带起止及其与周围组... 目的 观察Pitanguy韧带的起止走行,为临床治疗鼻尖下垂、鼻小柱过短、牙龈外露等鼻唇部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甲醛固定头颅标本15具,其中12具标本行太体解剖,于鼻背正中线切I:1逐层解剖,显示Pitanguy韧带起止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取Pitanguy韧带,石蜡包埋,HE染色,沿韧带纵向切片;3具标本自骨膜层剥除整个外鼻,石蜡包埋,HE染色,水平面切片,显微镜下观察韧带的组织学成分,并拍照。结果Pitanguy韧带位于鼻中线,起自鼻背下1/3的鼻背筋膜,沿鼻背正中线向下行至鼻尖转折向后,走行于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止于鼻小柱基底部,与口轮匝肌、降鼻中隔肌等肌纤维相互交织。HE染色提示韧带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成分,未见软骨成分。结论Pitanguy韧带这一解剖结构的确存在,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导致其命名尚有争论;因其与口轮匝肌、降鼻中隔肌等肌纤维之间相互交织,切断或缩短Pitanguy韧带可以改变鼻唇角、鼻长度等,治疗鼻唇部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anguy韧带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