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师天雄 张明光 +6 位作者 季明芳 程伟民 李晓玲 何洁冰 缪健航 胡锡祥 解孝章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112-114,116,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分4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1)EPO组;(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分4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1)EPO组;(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3)EPO+bFGF+VEGF组;(4)DMEM培养液对照组。诱导前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31、CD34、CD4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vWF抗体。结果 EPO组、bFGF+VEGF组及EPO+bFGF+VEGF组诱导MSCs后的细胞CD31、CD34表达率升高,CD29、CD44表达率降低,vWF抗体阳性。结论 EPO可以诱导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但联合bFGF、VEGF并不能进一步促进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被引量:2
2
作者 缪健航 张明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7例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均采用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介入过程顺利,无死亡。其中1例患者溶栓时出现大便潜血(+),...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7例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均采用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介入过程顺利,无死亡。其中1例患者溶栓时出现大便潜血(+),给予抑酸治疗、控制抗凝、溶栓量,好转。随访观察到远端肢体血供改善,疼痛平均下降1.3级,冷感平均下降1.9级,麻木感平均下降1.4级,溃疡面积平均下降1.4级,跛行距离平均下降1.8级,踝肱指数(ABI)平均提高0.38,无发生再次截肢,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导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长段 导管溶栓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光 缪健航 黄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成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体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105例,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均给予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同时常规采集患者外周血,运用流...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成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体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105例,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均给予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同时常规采集患者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外周血干细胞悬液中血小板、红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CD34^(+)细胞绝对计数和占比,比较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后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水平,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供者不良反应情况,给予患者贝克焦虑量表(BAI)、血液采集过程依从情况评价。结果:外周血干细胞悬液中血小板、单核细胞、白细胞、CD34^(+)细胞占比和绝对计数水平较高(P<0.05),红细胞水平较低(P<0.05),采集后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降低(P<0.05),红细胞压积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2%,平均BAI评分为(10.46±1.53)分,依从性为95.24%。结论: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所得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中含丰富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可减少血小板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外周血干细胞悬液 采集 成分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兰 杨秀芳 +4 位作者 陈简 施尚文 朱侨伟 廖小卒 张明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ECMO支持的11例PPHN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ECMO支持时间及过程中各种并发症、住院时间、结局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例患儿中有10例撤机成功,撤机成功率91%;存活8例,存活率73%。11例患儿ECMO治疗时间26~185 h,平均治疗时间(81±50)h;呼吸机治疗时间57~392 h,平均治疗时间(198±105)h;住院时间2~49 d,平均住院时间(22±15)d。11例患儿ECMO治疗24 h后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较ECMO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10例患儿ECMO治疗24 h后肺动脉压力较ECMO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1例患儿在EMCO治疗期间肺动脉压力呈进行性升高,最终死亡,结合尸检肺组织病理及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确诊为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11例患儿ECMO治疗期间发生颅内出血5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胃出血1例,肺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穿刺处出血3例。结论ECMO技术是一种有效应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PPHN新生儿救治的心肺支持措施。应用ECMO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把握时机、提高ECMO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患儿的撤机率及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 新生儿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4例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秀芳 李斌飞 +5 位作者 缪健航 郑铠军 程周 廖小卒 王立强 陈简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4-1117,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能为急性严重心肺衰竭患者提供心肺支持。1971年,Hill等[1]首次应用心肺转流术设备成功救治1例24岁患多脏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能为急性严重心肺衰竭患者提供心肺支持。1971年,Hill等[1]首次应用心肺转流术设备成功救治1例24岁患多脏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标志着ECMO技术开始应用在临床。Bartlett等[2]在1975年为1例婴儿成功进行床边心肺支持后,ECMO技术逐渐应用到儿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新生儿 生命支持 心肺转流术 心肺衰竭 新生儿呼吸衰竭 多脏器损伤 胎粪吸入综合征 OXYGENATION 血管通路
原文传递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细胞45例分析
6
作者 张明光 缪健航 师天雄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细胞数量和标记的变化,评估G-CSF动员能力。方法统计2004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4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应用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目的观察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细胞数量和标记的变化,评估G-CSF动员能力。方法统计2004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4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应用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CD34+标记变化,形成配对资料。结果动员前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34+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8.38±2.21)×10^(9)/L、(5.26±2.33)×10^(9)/L、(0.75±0.39)×10^(9)/L、(9.55±19.35)个/μl,G-CSF动员第3天上升至(40.60±12.90)×10^(9)/L、(34.88±11.74)×10^(9)/L、(1.86±0.77)×10^(9)/L、(33.45±47.42)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0、9.662、4.424、2.732,P=0.000、0.000、0.001、0.021);单核细胞占比动员前为(8.15±1.67)%,动员第3天反降至(4.89±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6,P<0.001)。停止动员后第3天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34+细胞数量恢复到动员前水平。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动员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8、0.538,P=0.184、0.602)。结论G-CSF动员可以增加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34+细胞的数量,但动员单核细胞能力有限,而红细胞、血小板数量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管疾病 白细胞 单核细胞 CD3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