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预注射对瑞芬太尼致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袁波 杨兴辉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预泵注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0月于我院诊断为"乳腺癌"并拟于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预泵注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0月于我院诊断为"乳腺癌"并拟于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以及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10ml。术毕清醒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若VAS≥4分,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记录3组患者术毕清醒即刻、清醒后30、60、90、120min的VAS评分、术后2h需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的患者数量、停止瑞芬太尼泵注至出现VAS≥4分的时间,静脉接受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患者自接受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至VAS<4分所需时间,记录随访过程中各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D组和K组患者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后第一次出现VAS≥4分的时间较长,需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量显著少于S组(P<0.05)。3组需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VAS均降至4分以下。术后30、60、90、120min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D组与K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所导致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瑞芬太尼 术后镇痛 痛觉过敏
下载PDF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老年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良清 朱小兵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61-62,共2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减退等。年龄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参与POCD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减退等。年龄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参与POCD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抑制炎性反应,因此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抑制老年患者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其是否可降低老年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老年全麻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术后早期 利多卡因 静脉输注 脊柱手术 全麻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良清 朱小兵 石翊飒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组(I/R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组(I/R2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抽血检测血清CD44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sham组肾组织肾小球较多,肾小管结构完整。I/R各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部分肾小球纤维化,体积缩小,大量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宫腔缩小,部分肾小管腔闭合。其中以I/R4h组形态学改变最明显。I/R各组血清CD44含量分别为(0.88±0.03)ng/ml、(10.22±3.01)ng/ml、(40.12±6.59)ng/ml、(8.12±1.59)ng/ml,肾组织表达分别为0.41±0.024、14.35±5.262、36.357±8.774、10.317±3.726,各组表达均较sham组升高,但是I/R4h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CD44表达增加,再灌注4h达到峰值,24h开始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CD44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腰背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业松 关应军 +2 位作者 吴熠 李书庸 庄少岳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剖宫产组(A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怀孕期、产后3、6、9个月腰背痛发生率,以及腰背疼痛的VAS...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剖宫产组(A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怀孕期、产后3、6、9个月腰背痛发生率,以及腰背疼痛的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前腰背痛基本相似(P〉0.05),产后3个月腰背痛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C组36例(15.7%),A组52例(23.9%),A组高于C组(P〈0.05);产后9个月C组29例(12.7%),A组44例(20.2%),A组高于C组(P〈0.05);产妇产后6、9个月A组产妇的腰背部痛点压痛VAS评分都高于C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产妇腰背痛6-9个月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产妇,剖宫产手术及腰硬联合麻醉可能是产妇发生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喷他佐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观察
5
作者 李玉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0期274-275,共2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输注含喷他佐辛镇痛液,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含吗啡镇痛液做比较。方法中下腹手术患者1600例(ASAⅠ~Ⅱ),分为两组(P组、M组)每组8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P组以0.12%喷他佐辛镇痛液+0.2235... 目的研究硬膜外输注含喷他佐辛镇痛液,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含吗啡镇痛液做比较。方法中下腹手术患者1600例(ASAⅠ~Ⅱ),分为两组(P组、M组)每组8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P组以0.12%喷他佐辛镇痛液+0.2235%罗哌卡因,其中M组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235%罗哌卡因+0.01%吗啡,均采用LP模式。观察术后1、2、4、6、8、12、16、18、24h视觉模拟评分VSA,镇痛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整个镇痛期间,两组VSA、镇痛、Ramesay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相似,P组有恶心呕吐2例(0.25%),M组30例(3.75.%);皮肤轻度瘙痒M组有4例(0.5%)、P组为0;P组有焦虑、心烦整晚不入眠40例(5%),两组镇痛效应相似。结论在应用罗哌卡因的基础上,喷他佐辛PCEA和吗啡一样,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的满意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患者自控镇痛 罗哌卡因 吗啡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PG、IL-6、IL-8、TNF-α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于俊芳 金俊 +2 位作者 邹伟伟 龚桢玉 林吉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前列腺素(P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因子的影响。方法 150例行枕颈肩内热针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K1组、K2组,每组50例。N组患者给予舒...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前列腺素(P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因子的影响。方法 150例行枕颈肩内热针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K1组、K2组,每组50例。N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治疗, K1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治疗, K2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舒芬太尼0.1μg/kg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开始时前(T1)、结束时(T2)、结束后6 h(T3)的一般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 N组、K1组、K2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 K1组、K2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N组,K1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K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2/50)显著低于K1组的18.0%(9/50)和N组的22.0%(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 N组、K1组、K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 K1组、K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 K1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K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热针治疗过程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降低患者PG、IL-6、IL-8、TNF-α水平,镇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阑尾切除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探究
7
作者 袁波 《北方药学》 2018年第6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术后行超声引导下的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使用剂量采用序贯法,第一位患者用药剂量为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术后行超声引导下的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使用剂量采用序贯法,第一位患者用药剂量为1.6mg/kg,剂量调整区间为0.2mg/kg。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P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并根据NPS评分增减罗哌卡因使用剂量。若NPS≤3分,则下一例罗哌卡因使用剂量降低0.2mg/kg,反之则增加0.2mg/kg。计算罗哌卡因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的持续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用于阑尾切除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为2.73mg/kg,95%可信区间为(1.94~3.84)mg/kg。结论: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的半数有效镇痛剂量为2.73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半数有效镇痛剂量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关应军 金俊 +3 位作者 陈业松 于俊芳 赵颖 徐世元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459例,记录产妇年龄、BMI、新生儿体重、术前腰背痛病史、生育次数、剖宫产时长、硬膜外穿刺次数、硬膜外穿刺部位、术后镇痛方式、是否急诊及穿刺医师职称。电话回访记录...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459例,记录产妇年龄、BMI、新生儿体重、术前腰背痛病史、生育次数、剖宫产时长、硬膜外穿刺次数、硬膜外穿刺部位、术后镇痛方式、是否急诊及穿刺医师职称。电话回访记录产妇1个月内发生且持续3个月的慢性腰背痛。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结果157例(157/459例,34.2%)剖宫产产妇发生了慢性腰背痛,各风险因素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多次生育、术前腰背痛病史是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多次生育、术前腰背痛病史是产妇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麻醉 脊髓 剖宫产术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的影响
9
作者 张良清 朱小兵 +2 位作者 刘志群 吴论 石翊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岁-60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艾司洛尔1组(E1)、艾司洛尔2组(E2)。E...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岁-60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艾司洛尔1组(E1)、艾司洛尔2组(E2)。E1组于麻醉诱导前5min给予艾司洛尔0.3mg/kg,后持续0.1mg·kg^-1·min。输注;E2组麻醉诱导前5min给予艾司洛尔0.3mg/kg,后持续0.25mg·kg^-1·min。输注;C组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艾司洛尔前(T0)、给予艾司洛尔后(T1)、给予依托咪酯后1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30s(T4)、2(T5)、4min(T6)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描记心电图(ECG),比较3组患者的血压、HR、QT间期不同变化。结果E1组和E2组在T1、T2、T4 QT间期分别为(382±11)、(380±6)、(406±13)ms和(379±13)、(370±11)、(400±7)ms。与C组比较,E1组和E2组在T1、T2、T4QT间期显著缩短(P〈0.05),E1组和E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诱导期间静脉注射0.3mg/kg,后持续0.1mg·kg^-1.min。输注艾司洛尔或者0.3mg/kg后持续0.25mg·kg^-1.min。输注艾司洛尔均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交感神经反射,但是0.3mg/kg后持续0.25mg·kg^-1.min。输注艾司洛尔更易导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气管插管 QT间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