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82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彩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8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临床表现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8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马... 目的分析8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临床表现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8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93.90%)、特征性皮疹(60.98%)为主,并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及口腔黏膜损害;并发症常见细菌感染(24.39%)。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表现,多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并有轻中度肝功能损伤。经临床治疗后,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中76例(92.68%)好转,6例(7.32%)死亡;分析发现:特征性皮炎比例低、年龄大、肝脏肿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颈部淋巴结肿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及抗真菌治疗比例少为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P <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特征性皮炎及口腔黏膜损害,而特征性皮炎及口腔黏膜损害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及时应用ART及抗真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临床表现 不良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