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细胞在白血病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姗姗 佘妙容 +1 位作者 彭琪 夏平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502-3505,共4页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的一类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不需预先致敏, 无MHC 限制性, 即可自发地杀伤MHC-1类分子缺陷或低表达...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的一类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不需预先致敏, 无MHC 限制性, 即可自发地杀伤MHC-1类分子缺陷或低表达的肿瘤细胞,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等作用, 在机体免疫监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它是T、B细胞之外的第三类淋巴细胞,是一类大颗粒淋巴细胞,在人体内分布较广,其分布频率为肺部〉肝脏〉外周血单核细胞〉脾脏〉骨髓〉淋巴结〉胸腺,正常情况下胸腺中基本无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逃逸 骨髓造血干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 白血病 MHC-1类 外周血单核细胞 cells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化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吉藩 杜欣 +6 位作者 翁建宇 陆泽生 罗成伟 邓程新 廖鹏军 吴穗晶 钟立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37-24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化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76例年龄≥60岁AML患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强化疗(n=39)及姑息治疗(n=37)的临床疗效。结果行强化疗和行...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化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76例年龄≥60岁AML患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强化疗(n=39)及姑息治疗(n=37)的临床疗效。结果行强化疗和行姑息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核型和治疗方案的不同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对预后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未接受化疗、高危核型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但高危核型的患者,行强化疗与姑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结论强化疗可以改善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延长中位生存期,但对于高危核型的患者,使用强化疗未得到更好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老年人 诱导化疗 预后
下载PDF
青蒿琥酯调节BCL-2家族蛋白平衡诱发肌成纤维细胞凋亡 被引量:5
3
作者 曾高淳 吴苗 +5 位作者 曾令基 王雅文 罗琼 赖沛龙 杜欣 翁建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332-2338,共7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诱导纤维化核心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凋亡作用并探索其对BCL-2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人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采用CCK-8、流式及JC-1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处理后人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凋亡启动、凋亡状态的变化,R...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诱导纤维化核心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凋亡作用并探索其对BCL-2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人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采用CCK-8、流式及JC-1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处理后人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凋亡启动、凋亡状态的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和BCL-2家族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人肺成纤维细胞加入TGF-β10 ng/mL刺激48 h成功构建表达α-SMA的人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青蒿琥酯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01),细胞凋亡(Annexin V+)比例明显增加(P<0.001);青蒿琥酯组红色荧光强度明显下降[从(17.58±1.08)降至最低峰(1.28±0.35)],24~36 h降幅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红色和绿色荧光强度(JC-1信号)无明显变化。青蒿琥酯组抗凋亡BCL-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促凋亡BIM(P<0.01)和PUMA、BMF、HRK(P<0.05)mRNA表达升高,而BAX、BAK、BAD、NOX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蒿琥酯通过下调BCL-2,上调BIM、PUMA、BMF和HRK基因的表达,调节线粒体BCL-2家族促凋亡/抗凋亡蛋白表达平衡,触发线粒体凋亡启动,从而诱发人肺肌成纤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肌成纤维细胞 BCL-2家族 线粒体凋亡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P15甲基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邓程新 吴萍 +6 位作者 翁建宇 王玉春 耿素霞 陆泽生 廖鹏军 邹小立 杜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探讨治疗后P15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31例MDS患者[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R...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探讨治疗后P15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31例MDS患者[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9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I(RAEB-Ⅰ)11例,RAEB-Ⅱ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接受5 d方案,3例接受3 d方案。从中抽取7例RAEB-Ⅰ及RAEB-Ⅱ患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监测其P15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可评估的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骨髓完全缓解伴血液学改善(m CR+HI)5例,骨髓完全缓解(m CR)7例,单纯血液学改善(HI)3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1例,CR率10.7%,总有效率(CR+m CR+HI)64.3%,2年生存率为46.4%。经地西他滨治疗后,患者P15基因明显降低,且用药后第1周下降幅度最大,达20%~60%。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不良事件具有可控性,且治疗后P15基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甲基化 P15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