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与PBL教学法结合消化内镜观摩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1
作者 廖山婴 黄霖琳 +2 位作者 王蓓蓓 郑中文 戴世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9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消化内镜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参加临床见习的...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消化内镜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参加临床见习的240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BL与PBL结合消化内镜观摩的教学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各120名。比较2组的病历书写考核,并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2组的学习感受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病历书写考核成绩为(87.58±2.03)分,高于对照组的(82.74±1.83)分(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系统化掌握知识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CBL与PBL教学法结合消化内镜观摩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初步培养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消化内镜 教学模式 消化内科 临床见习
下载PDF
小肠淋巴管瘤并消化道出血1例
2
作者 郑跃 卢丽婷 +3 位作者 黄浩樟 张怡奎 沙卫红 马娟 《胃肠病学》 2018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病例:患者女,77岁。因“反复排黑便伴乏力、面色苍白2月余”于2015年7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面色苍白,并解黑色成形软便,每日一次,量约50~100g,无头晕、心悸,无发热、畏寒,无鼻出血、牙龈出血,未... 病例:患者女,77岁。因“反复排黑便伴乏力、面色苍白2月余”于2015年7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面色苍白,并解黑色成形软便,每日一次,量约50~100g,无头晕、心悸,无发热、畏寒,无鼻出血、牙龈出血,未见瘀点、瘀斑,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呕血、血便,无黄疸,就诊于当地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小肠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 诊断
下载PDF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霞 麦韵屏 +1 位作者 沙卫红 王启仪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7例体检人群进行B超和血生化学检查。结果本组体检人群NAFLD检出率为13.2%,其中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为8.7%(1731/20047),非酒精...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7例体检人群进行B超和血生化学检查。结果本组体检人群NAFLD检出率为13.2%,其中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为8.7%(1731/2004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为4.5%(910/20047),未检出肝硬化和肝癌;随年龄增长,NAFLD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60~70岁年龄组人群检出率为25.6%,50~60岁年龄组为23.8%,与小于30岁组、30-岁组、40-岁组和70-岁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10.8%、17.6%和18.7%,P〈0.01);男性人群NAFLD检出率高于女性(18.8%对7.8%,P〈0.01),但在60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NAFLD检出率无明显差别(22.1%对22.4%,P=0.883);NAFLD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无NAFLD人群(35.2%对11.7%,14.4%对2.6%,46.8%对10.1%,31.8%对2.5%,P〈0.01)。结论 NAFLD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体检人群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标准二线治疗失败后三线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冬阳 位俊敏 +1 位作者 马冬 李子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7-1612,共6页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标准二线治疗失败后三线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影响疗效预测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晚期结直肠癌标准二线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晚期结直...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标准二线治疗失败后三线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影响疗效预测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晚期结直肠癌标准二线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 mg每天1次,28 d为一个给药周期进行治疗,记录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和分析疗效预测因素。结果 30例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1个月,1年生存率为26.1%,2年生存率为8.7%,ORR为16.7%,DCR 60%,PR为5例,占16.7%,SD13例占43%,PD12例,占40%。血小板减少、血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贫血、转氨酶升高、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事件程度为Ⅰ或Ⅱ度。3例Ⅲ~Ⅳ度高血压(10%),2例Ⅲ~Ⅳ度蛋白尿(7%),3例Ⅲ~Ⅳ度手足综合征(10%)。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PFS与CEA[(<25 ng/mL vs.(≥25 ng/mL)]、CerB2[(++^+++)vs.(-^+)]、Ki-67[(≥50%)vs.(<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与CEA低于25 ng/L,CerB2>++、Ki-67> 50%有潜在关系。结论晚期结直肠癌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有改善疗效、生存趋势,不良反应耐受性可,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在CEA值低于25 ng/mL、CerB2>++、Ki-67≥50%的患者疗效有延长趋势,提示CEA、CerB2、Ki-67潜在疗效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晚期结直肠癌 三线治疗 疗效预测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