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4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26-23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rn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rn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色、刚果红染色。结果:经过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及其他特异性诊断指标检查,87例隐源性肝炎有57例得到了确诊,诊断率为65.5%。其中隐匿性乙型肝炎16例(占18.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4例(占16.1%),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占14.9%),肝吸虫病3例(占3.4%)及其他疾病11例。结论:肝脏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提高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建议晋遍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肝活捡 诊断
下载PDF
补肾解毒方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抗体对HBV转基因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本强 贺劲松 +1 位作者 邢宇锋 马晓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免疫,对HBV转基因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BV转基因小鼠,使用补肾解毒方灌胃,PD-L1腹腔注射,共两周。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脾...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免疫,对HBV转基因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BV转基因小鼠,使用补肾解毒方灌胃,PD-L1腹腔注射,共两周。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脾脏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及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结果:免疫两周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与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联合组明显高于PD-L1抗体组、补肾解毒方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脾脏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联合组较PD-L1抗体组、补肾解毒方组及PB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结论:补肾解毒方联合PD-L1抗体免疫,可显著提高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抗原特异性CTL活性,提高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能降低脾脏CD8+T细胞表面PD-1分子的表达。这种联合方法有利于恢复慢性HBV感染时T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其免疫应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补肾解毒方 药效学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转基因小鼠 细胞毒性T细胞
下载PDF
尿酸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军 伍定辉 +1 位作者 陈小苹 田德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2130,共5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成熟过程中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表达情况,探讨尿酸刺激DCs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尿酸体外刺激大鼠未成熟DCs,在不同时点(0~45 mi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情况;以MAPKs...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成熟过程中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表达情况,探讨尿酸刺激DCs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尿酸体外刺激大鼠未成熟DCs,在不同时点(0~45 mi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情况;以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抑制剂分别联合尿酸刺激DCs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CD83、CD86、IA/IE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2 p70的水平。结果:(1)尿酸刺激后15 min,DCs 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量明显增加,30 min时达到最大值;使用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后,相关蛋白表达均不能测出。(2)经p38、JNK、NF-κB p65等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后,与单独尿酸刺激相比,DCs CD83、CD86、IA/IE等表面分子表达及IL-12 p70分泌水平均出现下降(P<0.05或P<0.01),ERK1/2抑制剂预处理者,则出现表达上升(P<0.05)。结论:尿酸可以调节DCs p38、ERK1/2、JNK、NF-κB等信号分子的活化,从而促进DCs表面分子表达及IL-12 p70分泌。这可能为尿酸能诱导DCs成熟及提高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树突细胞 p38 ERK1/2 JNK NF-κB 小鼠
下载PDF
慢性HBV携带者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岑爱群 陶慧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总结慢性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用弹枪式活检针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经验。方法严格筛选病例,313例患者均为慢性HBV携带者,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完成相关检查,指导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进行相应护理。结果313例... 目的总结慢性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用弹枪式活检针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经验。方法严格筛选病例,313例患者均为慢性HBV携带者,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完成相关检查,指导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进行相应护理。结果313例患者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取材满意。无一例并发出血、胆漏或感染,62例有局部疼痛。10例局部伤口渗血,3例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促。结论肝穿刺活检术的全程护理在肝穿刺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重视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采取舒适自主体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成功安全实施肝穿刺活检术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B超引导 肝穿刺活检术 护理
下载PDF
尿酸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与Toll样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
5
作者 马晓军 陈小苹 田德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757-2760,共4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经尿酸刺激成熟过程中,Toll样受体(TLRs)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未成熟DC。以尿酸体外刺激48 h后,RT-PCR方法检测DC TLR2 mRNA、TLR3 mRNA、TLR4 mRNA、IL-12 p70 mRNA等的表达,ELISA法... 目的观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经尿酸刺激成熟过程中,Toll样受体(TLRs)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未成熟DC。以尿酸体外刺激48 h后,RT-PCR方法检测DC TLR2 mRNA、TLR3 mRNA、TLR4 mRNA、IL-12 p70 mRNA等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IL-12 p70水平。尿酸及NF-κB抑制剂PDTC刺激不同时间点时,免疫印迹法检测DC NF-κB p65活化情况。结果尿酸刺激后DC TLRs mRNA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与培养基对照组相比,TLR2 mRNA、TLR3 mRNA、TLR4 mRNA表达下降(P<0.05),以TLR4mRNA下降最明显;IL-12 p70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LPS组相比,TLRs mRNA与IL-12 p70表达水平相似(P>0.05)。尿酸刺激后15~45 min,DC核因子NF-κB p65显著活化。结论尿酸能调节未成熟DC TLR2 mR-NA、TLR3 mRNA、TLR4 mRNA及IL-12 p70的表达,促进NF-κB向核内转移,促进DC成熟。TLRs mRNA的动态变化可能为其诱导DC成熟及免疫功能提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树突状细胞 TOLL 样受体 NF-κB IL-12 P70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及48周时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晓军 陈小苹 +5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黄晶 陈仁 罗晓丹 马红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4周时的疗效和耐药发生情况. 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4例,分为3组治疗,疗程104周.初始联合治疗组,LAM与ADV联合治疗104周.LAM、ADV治疗组,初始单药治疗,48周...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4周时的疗效和耐药发生情况. 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4例,分为3组治疗,疗程104周.初始联合治疗组,LAM与ADV联合治疗104周.LAM、ADV治疗组,初始单药治疗,48周时根据病毒学应答情况进行优化治疗,继续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至104周.在0~104周不同时间点,对病毒学、血清学、生物化学等指标分别进行检测.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初始联合组,在48周、10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和95%;与LAM组比较,48周时x2=4.473,P=0.034,104周时x2=5.547,P=0.016;与ADV组比较,48周时x2=14.802,P< 0.01,104周时x2=5.547,P=0.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8%和44%;与LAM组比较,48周时x2=4.543,P=0.033,104周时x2=4.438,P=0.035;与ADV组比较,48周时x2=4.035,P=0.045,104周时x2=4.223,P=0.040.与LAM组、ADV组相比,初始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等均具明显差异,P≤0.05或P≤0.01.初始联合组在104周治疗中病毒学突破为零,与LAM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LAM与ADV初始联合治疗,相比单药或48周后的优化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病毒学应答,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更低的HBV耐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联合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