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X回归模型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价值
1
作者 李河 郭兰 孙家珍 《循证医学》 CSCD 2011年第1期51-53,59,共4页
在临床医学科研中常会遇到生存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问题,而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简称COX回归模型)常用来进行影响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故在论文撰写中需根据科研设计类型和研究变量特征,进行合理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思维,以便... 在临床医学科研中常会遇到生存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问题,而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简称COX回归模型)常用来进行影响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故在论文撰写中需根据科研设计类型和研究变量特征,进行合理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思维,以便得到正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数据 完全数据 截尾数据 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COX回归模型)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炫 张屏 于汇民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022-4027,共6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生理状态下,VSMCs保持静止并表达一系列与收缩舒张相关蛋白,调节血管张力以维持局部和全身血压;在多种病理因素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ing),即由...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生理状态下,VSMCs保持静止并表达一系列与收缩舒张相关蛋白,调节血管张力以维持局部和全身血压;在多种病理因素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ing),即由分化型转变为去分化型。去分化型VSMCs是一类活跃的功能多样的VSMCs,其特征是增殖迁移能力强,能迅速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收缩相关基因的蛋白质表达降低。不良的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动脉瘤、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概述了VSMCs表型转换和相关心血管疾病,并简要介绍VSMCs表型转化中的常见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危机资源管理在ICU内建立ECMO模拟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庆 彭勤宝 +3 位作者 卢嫦青 陈星 凌云 杨满青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1期3910-3913,共4页
[目的]探索危机资源管理在模拟培训中提升手术室护士对ICU心搏骤停病人紧急ECMO建立的配合能力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以往在ICU中建立ECMO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多学科合作构建ECMO在ICU的模拟场景,对8位手术室护士进行危机资源... [目的]探索危机资源管理在模拟培训中提升手术室护士对ICU心搏骤停病人紧急ECMO建立的配合能力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以往在ICU中建立ECMO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多学科合作构建ECMO在ICU的模拟场景,对8位手术室护士进行危机资源管理培训后进行3轮共24次模拟训练,记录不同阶段手术室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配合方面的表现,训练结束后收集调查问卷并分析。[结果]经模拟训练后,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配合中实践技能和沟通技巧得到提升,增强了临床实际操作的信心,培训效果良好。[结论]在ICU内建立ECMO模拟情景教学训练,结合危机资源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模拟训练 体外膜肺氧合 ICU 危机资源管理 护理配合
下载PDF
一期Norwood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成斌 陈萍 +4 位作者 柯俊 章晓华 陈寄梅 陈欣欣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总结一期Norwood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5例患儿诊断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平均年龄(2.3±2.8)个月,平均体重(4.2±0.9)kg。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开展一期Norwood手术,停循环期间,3例采... 目的总结一期Norwood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5例患儿诊断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平均年龄(2.3±2.8)个月,平均体重(4.2±0.9)kg。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开展一期Norwood手术,停循环期间,3例采用脑部顺行灌注,流量10~15ml/kg。使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222±10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0±35)min,平均停循环时间(53±25)min,最低肛温(19.2±1.2)℃。停机时红细胞比积为(0.37±0.02)。死亡2例,1例术后低心排、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另1例术前乳酸值大于15mmol/L,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结论深低温停循环适合一期Norwood手术,脑部顺行灌注有利于延长停循环时间,较高的红细胞比积对患儿术后组织供氧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Nonvood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高危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宁 吴书林 +7 位作者 侯跃双 何亚乐 杨平珍 费洪文 詹贤章 方咸宏 薛玉梅 卓伟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高危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1994年ARVD/C诊断标准,纳入43例ARVD/C先证者。分组标准:有晕厥病史并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高危病人;记录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速但无晕厥病史及...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高危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1994年ARVD/C诊断标准,纳入43例ARVD/C先证者。分组标准:有晕厥病史并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高危病人;记录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速但无晕厥病史及其他临床情况定为低危病人。收集参数包括:①心电图V1~3QRS波时限≥110 ms、V1~3导联S波升支时限≥55 ms、Epsilon波、T波倒置、(V1+V2+V3)/(V4+V5+V6)QRS波时限≥1.2、QRS波离散度≥40 ms、QT离散度≥65 ms;②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晚电位参数;③Holter记录室早或室速;④超声记录双房、双室及右室流出道、流入道内径大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患者ARVD/C病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室晚电位阳性、右室射血分数<0.40与高危ARVD/C显著相关。结论晚电位阳性、右心功能不全是ARVD/C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晚电位 右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2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脊髓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娟丽 林丽霞 陈淑玲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2期60-61,共2页
报道2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脊髓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其中轻度瘫痪1例,截瘫1例。认为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运动和感觉情况;发生脊髓缺血后维持血压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脑脊液引流;预防感染,观察药... 报道2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脊髓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其中轻度瘫痪1例,截瘫1例。认为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运动和感觉情况;发生脊髓缺血后维持血压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脑脊液引流;预防感染,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给予康复护理,预防截瘫并发症的发生。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轻度瘫痪患者肌力恢复5级,截瘫患者肌力恢复1级,肢体感觉好转,足趾可轻微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护理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平珍 魏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1期15-16,共2页
急性心脏穿孔/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术中抗凝、导管操作损伤等有关,术中或术后均可能发生。因此,术中术后必须仔细观察,一旦发现,需要立即抢救。在房间隔穿刺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右心房、... 急性心脏穿孔/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致命性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术中抗凝、导管操作损伤等有关,术中或术后均可能发生。因此,术中术后必须仔细观察,一旦发现,需要立即抢救。在房间隔穿刺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右心房、冠状窦、主动脉根部及左心房;消融过程中,需谨慎操控大头导管并控制大头导管的温度和在某些部位持续放电的时间,减少在心肌薄弱处如左心耳(L~A)、肺静脉内、冠状窦内等放电的时间。若放电时听到爆破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术并发症 急性心脏穿孔 大头导管 严重并发症 房间隔穿刺 主动脉根部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8
作者 胡沛仪 陈娇 +1 位作者 陈玫 周玉芬 《护理学报》 2011年第19期44-46,共3页
总结1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认为护士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真评估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类型;熟练掌握晕厥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 总结1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认为护士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真评估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类型;熟练掌握晕厥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急救技术;加强对药物疗效的观察和护理;重视健康指导,使患儿得到正规治疗并坚持终身服药是护理的重点。本组11例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均救治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长QT综合征 晕厥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护理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矫治术的护理配合
9
作者 张善娟 陈晓霞 +3 位作者 谢庆 张燕 韩盖宇 梁嘉健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7期1575-1577,共3页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充分掌握手术方式,提供护理配合。结果本组43例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为术中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41例术后生存患儿,1例失访,1例左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儿出院后3 d猝...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充分掌握手术方式,提供护理配合。结果本组43例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为术中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41例术后生存患儿,1例失访,1例左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儿出院后3 d猝死,1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余38例随访1~73个月,心功能良好。结论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患者,首选冠状动脉移植手术,恢复两个冠脉系统供血。术前用物准备齐全,术中熟悉手术步骤,做好应急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 矫治术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泗林 林纯莹 +4 位作者 费洪文 刘烈 陈东骊 梁远红 吴书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 ventf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fight ventricul arapical,RVA)起搏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在主理性起搏中...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 ventf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fight ventricul arapical,RVA)起搏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在主理性起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按单双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功能正常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根据心电图PR间期时间将起搏器AV间期调整,暂时关闭AV搜索功能以保证心室起搏。所有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1、3、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起搏参数、累积心室起搏百分比,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RVOTS起搏组与RVA起搏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15min与植入即刻比较起搏阈值明显下降,分别为(0.76±0.21)mV和(1.13±0.25)mV(P〈0.01)。RVOTS起搏组和RVA起搏组QRS时限分别为(0.14±0.04)S、(0.16±0.03)S(P〈0.01)。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未出现植入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电极导线移位、阈值增高。6个月RVOTS起搏组左心室同步指标明显优于RVA起搏组(P〈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及舒张末内径两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在RVA起搏组有所降低(P〈0.05),心脏做功指数(Tei)、RVOTS起搏组与RVA起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VA起搏组随访6个月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VA起搏导致心脏收缩不同步,损害左心室功能。RVOTS起搏保持良好心脏收缩同步性、保护左心室功能,是较好的右心室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
原文传递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分娩风险分级在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策略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成斌 潘微 +4 位作者 何少茹 韩凤珍 刘小清 陈寄梅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分娩风险分级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一体化策略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先心病分娩风险分级:Ⅰ级,分娩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胎儿先心病;Ⅱ级,分娩后依赖动脉导管的胎儿心...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分娩风险分级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产后治疗一体化策略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先心病分娩风险分级:Ⅰ级,分娩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胎儿先心病;Ⅱ级,分娩后依赖动脉导管的胎儿心脏畸形;Ⅲ级,分娩后具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风险的胎儿先心病;IMPACT(分娩时立即心脏干预)级,脱离胎盘循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胎儿心脏畸形.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46例产前诊断先心病胎儿,其中Ⅰ级33例,Ⅱ级9例,Ⅲ级4例,无IMPACT级胎儿.结果 分娩男婴39例,女婴7例,平均胎龄(38.0±1.4)孕周.出生后1周内,13例患儿接受心脏干预治疗,包括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4例,死亡1例.婴儿期心脏干预治疗7例,包括Ⅰ级5例,Ⅱ级2例,死亡1例.余26例Ⅰ级患儿随访到幼儿和学龄前期,外科手术7例,介入治疗17例,自愈2例,无死亡.结论 胎儿先心病分娩风险分级将有利于细化产前诊断先心病胎儿出生后的治疗策略,使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的衔接更为紧密.其中产前确定的Ⅰ级胎儿大部分不需要过早的心脏干预治疗,Ⅱ级和Ⅲ级胎儿需要在新生儿科的配合下开展早期心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分娩风险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226例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主动脉疾病的基因-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莹 方妙弦 +6 位作者 于长江 张创文 王秋吉 杨珏 李欣 孙图成 范瑞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8-356,共9页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226例无明确家族史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1个主动脉相关基因,并对其近亲属进行一代验证。收集先证者的临...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226例无明确家族史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1个主动脉相关基因,并对其近亲属进行一代验证。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综合征表型、累及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最大直径、D-二聚体浓度等,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在226例先证者中共检测到106个突变位点,基因阳性率44.69%(101/226)。明确致病性突变16个,可能致病性突变18个,意义未明性突变71个。超过一半的突变位点来自非综合征型主动脉人群,其中FBN1基因仍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发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高、主动脉直径更大,易表现为Stanford B型夹层及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意义未明性突变携带者更易出现胸主动脉瘤。具有综合征、夹层伴有动脉瘤表型会增加基因突变携带的可能性,而D-二聚体浓度及累及主动脉根部无明显影响。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主动脉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其临床表型与突变基因、致病等级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非综合征型患者中尤为显著。发病年龄越早,越易携带FBN1、ACTA2基因,胸主动脉直径越大,越易携带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基因突变 表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