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营养障碍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励思 吴穗晶 +8 位作者 翁建宇 罗成伟 赵洁皓 黄飚 凌伟 黄欣 赖沛龙 曾祥佑 杜欣 《循证医学》 2020年第6期344-350,共7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营养障碍性神经系统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治疗...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营养障碍性神经系统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治疗,术后诊断为营养障碍性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以及预后,并在万方、维普、CNKI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以“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或“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SACD)”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或“移植”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20年1月31日。结果4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HSCT,有5例出现以共济失调为表现的神经系统病变,占1%。其中4例伴有认知异常,结合影像学等资料临床诊断WE,与文献检索到国内外20多例病例临床症状相似,但发现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有重叠之处,予维生素B1等治疗后一周余好转。1例伴排尿困难、臀部会阴麻木,结合影像学等资料临床诊断SACD,与文献检索到日本的2例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资料相似、且均有大剂量甲氨蝶呤的使用史,但日本这2例病例均告死亡,最终尸检验证影像结果;我们的患者在予甲酰四氢叶酸钙、腺苷蛋氨酸、氨茶碱、维生素B12等治疗后,情况逐渐好转而生存。结论营养障碍性疾病是HSCT后容易忽视的并发症,常与GVHD、TMA伴随,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死亡率高,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效果好。对于移植术后出现共济失调的患者,如合并有认知异常或脊髓病的症状,应注意诊断WE或SACD,维生素B1或叶酸、维生素B12等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韦尼克脑病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共济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脊髓病 营养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启征 王丽娟 张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17-219,共3页
脑卒中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多数脑卒中患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缺陷,对医疗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影响较大。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 脑卒中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多数脑卒中患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缺陷,对医疗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影响较大。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发现,尽管脑卒中造成的功能损害很严重,但在其发生后康复的不同阶段,大脑功能和组织结构仍然可以发生重组,出现各种各样的可塑性变化,受损功能仍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N-甲基天冬氨酸 一氧化氮 神经生长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 康复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分泌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启征 张雄 +3 位作者 曹裕民 徐玉玲 唐晓娜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每组再分为2、7、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生理盐水组和...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每组再分为2、7、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生理盐水组和rPAF-AH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分泌素表达水平。结果生理盐水组和rPAF-AH组2、7、14d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rPAF-AH组2、7、14d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81.76±9.14)ng/ml vs(40.89±4.32)ng/ml,(114.49±5.79)ng/ml vs(50.39±5.22)ng/ml,(88.82±9.79)ng/ml vs(40.17±3.00)ng/ml,P<0.01]。结论 rPAF-AH能够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分泌素表达,可能对脑缺血神经重构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脑缺血 氧化性应激 分泌粒蛋白质Ⅱ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月富 代成波 +3 位作者 王硕 马桂贤 张雄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50%;对照组(143例)患者无狭窄或血管狭窄〈50%。检测两组血浆Fib及血脂水平等.按Fib值分4个水平(Fib〈2.96g/L,Fib2.96~3.47g/L,Fib3.48~4.06g/L,Fib〉4.06g/L)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X^2=23.10,P=0.000)。血浆Fib水平升高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独立的、且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558,95%CI:1.164~2.087,P=0.003)。结论Fib升高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硬化 脑血管意外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5
5
作者 向绍通 徐书雯 +1 位作者 杨帆 肖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奥拉西坦组、联合组,每组25例。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奥拉西坦组、联合组,每组25例。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前列地尔组、奥拉西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三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前列地尔组和奥拉西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单独用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注射液 奥拉西坦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兵 李彦 +2 位作者 聂坤 王丽娟 张玉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9-661,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疲劳、抑郁、焦虑等在PD中也非常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类 记忆障碍 胆碱能药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雄 代成波 +6 位作者 吴宜娟 王硕 张玉虎 马桂贤 刘新通 何池忠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rPAF AH组和银杏叶组,每组20只。后3组大鼠采用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结合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观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及5、15、30和60 min各时间点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外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rPAF-AH组和银杏叶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降低(P<0.05),rPAF-AH组较银杏叶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rCBF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rCBF-AH组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银杏叶组30和60 min时,rCBF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PAF-AH对大鼠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治疗脑梗死的生物医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方方 徐书雯 +2 位作者 谢静芳 陈伟平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60例ACI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5例)和斑块组(5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60例ACI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5例)和斑块组(55例),后者再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40例)和稳定斑块亚组(1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OXLDL检测,比较各组间的血浆OXLDL水平。结果 :血浆OXLDL水平颈动脉斑块组(0.76±0.35)mg/L显著高于无斑块组(0.42±0.38)mg/L,不稳定斑块亚组(0.81±0.34)m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0.61±0.36)mg/L(均P<0.05)。结论:血浆OXLDL水平可间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血浆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者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导致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秦兵 民福利 +2 位作者 石奕武 刘晓蓉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36-213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1例CBZ-SJS/TEN患者(CBZ-SJS/TEN组)、93例CBZ耐受患者(CBZ耐受组)及93例未服用...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1例CBZ-SJS/TEN患者(CBZ-SJS/TEN组)、93例CBZ耐受患者(CBZ耐受组)及93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PCR和测序法检测其HLA-B*1502基因型;χ2检验分析HLA-B*1502及其他HLA-B位点与CBZ-SJS/TEN的相关性。结果:CBZ-SJS/TEN组的HLA-B*1502基因阳性率为72.7%,显著高于CBZ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3例HLA-B*1502阴性CBZ-SJS/TEN患者的基因型分别为HLA-B*1511/1511、5401/5401及4001/4601。除HLA-B*1502之外,HLA-B*1511基因频率在CBZ-SJS/TEN患者与中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他位点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HLA-B*1502与CBZ-SJS/TEN具有相关性,建议汉族人群在服用CBZ前应该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对HLA-B*1502阴性个体使用CBZ治疗时,需密切监视,避免SJS/TEN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HLA-B*1502 南方汉族人群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桂贤 张雄 +4 位作者 王硕 代成波 刘新通 杨哲贤 马腾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4期1991-199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及变化水平,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1~3d)和亚急...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及变化水平,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1~3d)和亚急性期(10-14d)血浆MIF的浓度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F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同期99例健康对照者对应指标。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MIF的浓度[(52.77±25.42)ng/ml]和PBMCMIF的表达(0.42±0.37)均高于亚急性期[(39.20±17.46)ng/ml,0.27±0.29]和健康对照组[(32.66±27.92)ng/ml,0.24±0.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亚急性期血浆MIF的浓度和PBMCMIF的表达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MIF浓度和PBMCMIFmRNA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提示MIF与脑梗死病程演变有关,动态检测血浆MIF浓度和PBMCMIFmRNA表达水平可能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6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桂贤 王硕 +3 位作者 代成波 刘新通 张雄 李昌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9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评估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1年8月,共对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入选标准: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时间窗超过6h,有明确头颅CT低密度灶,椎或基底动脉狭窄≥7... 目的评估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1年8月,共对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入选标准: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时间窗超过6h,有明确头颅CT低密度灶,椎或基底动脉狭窄≥70%或闭塞,无支架置入术禁忌证。手术前、后按现标准服药及常规处理,采用球扩或自膨支架,技术成功包括血管造影和装置使用成功。所有病人在术前和术后均接受NIHSS评分,完整地评估神经专科的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6±10)岁,均为男性,5例昏迷,1例昏睡;3例患糖尿病,4例患高血压病,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3例嗜烟;靶病变:3例基底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次全闭塞、2例双侧椎动脉闭塞,分别对以上病例成功置入了6枚球扩支架和1枚自膨式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除1例死亡,其余均存活,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好转。结论在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危重患者中,应用急诊支架置入术将有望成为其可行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支架 后循环脑梗死
下载PDF
多模式影像指导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研究
13
作者 王硕 马桂贤 +3 位作者 代成波 张雄 马腾云 杨哲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4期3679-3682,共4页
目的评估多模式影像指导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选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成术组(常规CAS组)和多模式影像指导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成... 目的评估多模式影像指导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选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成术组(常规CAS组)和多模式影像指导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成术组(个体化CAS组),各50例,完整地评估神经专科的情况,常规CAS组和个体化CAS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CAS组和个体化CAS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手术期总并发症:14.0%和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并发症:6.0%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常规CAS组和个体化CAS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0%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24.0%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影像指导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降低远期血管再狭窄率,但尚未能降低远期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可行和安全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多模式影像
下载PDF
孕期丰富环境对子代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汪洋 邹俊涛 +3 位作者 胡丹丹 郭开华 段金海 徐杰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48-51,75,共5页
目的探讨雌性小鼠孕期给予丰富环境刺激对子代新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C57BL/6受孕雌鼠24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和标准环境组,在整个孕期分别给予丰富环境、普通环境的刺激直至分娩为止。两组小鼠出生后均移至普... 目的探讨雌性小鼠孕期给予丰富环境刺激对子代新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C57BL/6受孕雌鼠24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和标准环境组,在整个孕期分别给予丰富环境、普通环境的刺激直至分娩为止。两组小鼠出生后均移至普通环境饲养,在出生后的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对子代小鼠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海马区新生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在1月龄的子代小鼠中,定位航行实验显示丰富环境组比普通环境组小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空间探索实验显示丰富环境组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和穿台次数均高于普通环境组(P<0.05)。在海马CA1区和齿状回,丰富环境组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阳性神经细胞数目较普通环境组明显增多(P<0.05)。而在2月龄的子代小鼠检测中,两组小鼠在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母鼠妊娠期间给予丰富环境刺激可以一过性提高子代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神经发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子代 海马区
下载PDF
血清生化指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尤 高玉元 +3 位作者 聂坤 马桂贤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VP患者62例(VP组)和帕金森病(PD)患者57例(PD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收集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生化指标。采用ROC曲线判别...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VP患者62例(VP组)和帕金森病(PD)患者57例(PD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收集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生化指标。采用ROC曲线判别各项指标对VP的辅助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3组年龄、性别、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糖化血红蛋白、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VP组年龄、男性、Hcy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VP组和PD组叶酸、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Hcy升高是VP危险因素,HDL-C升高是VP保护因素(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P患者叶酸与糖化血红蛋白、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997,r=0.992,r=0.993,P<0.01),糖化血红蛋白与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997,r=0.998,P<0.01)。Hcy与叶酸、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Hcy判别VP的AUC为0.902(95%CI:0.832~0.982,P=0.000),叶酸+HDL-C+LDL-C+TC的AUC为0.828(95%CI:0.739~0.917,P=0.000)。结论 Hcy、叶酸联合血脂水平可能是VP的潜在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帕金森病 叶酸 早期诊断 高半胱氨酸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泗芬 张玉虎 +6 位作者 聂坤 赵馨 李彦 张又文 高玉元 冯淑君 王丽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PD患者200例,进行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韦氏智力和韦氏记...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PD患者200例,进行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韦氏智力和韦氏记忆的认知评估。将200例PD患者分为PD认知正常组91例,PD认知障碍组109例;另外纳入126例正常对照;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水平对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PD患者的FPG、HbAlc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5.19(0.72),5.7%(0.5%),14%]都比正常对照组[4.85(0.79),5.6%(0.5%),6%]显著升高(P<0.05)。PD认知障碍患者的FPG水平[5.21(1.32)]较PD认知正常组[4.81(0.95)]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2 h PPG、HbAlc都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OR:1.764;95%CI:0.06~3.244;P=0.068)与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可能是PD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未发现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与血糖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美国临床脑电图学指南(2)小儿脑电图最低技术标准
17
作者 秦兵(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导言 小儿临床脑电图指南应与指南1(临床脑电图操作的最低技术要求)联合使用。 尽管指南1中概括的临床脑电图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小儿,但我们将在下面讨论一些有关小儿脑电图记录的原则。
关键词 小儿脑电图 指南 临床 技术标准 脑电图学 美国 联合使用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对脑缺血后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启征 张雄 +4 位作者 曹裕民 徐玉玲 唐晓娜 冯淑君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后2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取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后2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取2、7、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组分别取5只用于实验。开颅取视交叉后的冠状切块,匀浆提取总蛋白,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PG1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理盐水组和rPAF-AH组2、7、14d缺血区CPG1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d缺血区CPG15蛋白表达最高,且rPAF-AH组7d缺血区CPG1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48±0.04 vs 1.12±0.05,P<0.01)。结论 rPAF-AH能够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PG15蛋白表达,可能在脑缺血的神经重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脑缺血 梗死 大脑中动脉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虎 聂坤 +6 位作者 袁彦伯 万鑫 甘蓉 赵洁皓 黄智恒 王丽敏 王丽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T—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100例男性健康对照及28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AR基...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T—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100例男性健康对照及28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AR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100例男性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15~31次,平均(23±3)次。在28例男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发现3例患者CAG重复次数大于40次,分别为46、47、47次,此3例患者基因诊断为肯尼迪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乏力,以双下肢近端为主,易疲劳,伴肌痛,肌跳,肌萎缩,血清肌酸肌酶(CK)升高,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可伴雄激素不敏感表现。结论我国肯尼迪病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运动神经元病进行AR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三核苷酸重复 突变 基因 重复
原文传递
解读《国际抗癫痫联盟遗传委员会报告——癫痫的基因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兵 曾涛 +2 位作者 龙跃生 段现来 廖卫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2-728,共7页
随着基础医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工程的实施,给人类很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革。近年来,癫痫的基因检测便是神经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癫痫的基因检测对... 随着基础医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工程的实施,给人类很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革。近年来,癫痫的基因检测便是神经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癫痫的基因检测对临床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其潜在的益处和风险是什么?检测方法有哪些?应该如何使用这些检测方法?癫痫的基因检测效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热点。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遗传委员会于2010年在Epilepsia首次发表了《ILAE遗传委员会报告——癫痫的基因检测》这篇纲领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抗癫痫联盟 基因检测 遗传性 委员会 人类基因组计划 解读 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