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6 位作者 林晓风 詹升全 周东 舒航 曾少建 唐凯 林志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46例)或磁共振血管造影(1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4年。结果术前经DSA诊断的73例79个动脉瘤,经手术探查证实并给予处理的77个;未处理的2个动脉瘤中1个未予探查(多发性动脉瘤),另1个为A2段分支动脉瘤,术中未探查到。行手术处理的77个动脉瘤中单纯包裹术的有3个、单纯夹闭术的有59个、夹闭加包裹术的有12个、烧灼后包裹的有2个、行动脉瘤切除的有1个。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的有59例,4分的有10例,3分的有2例,2分的有1例,1分的有1例。1例行包裹术的动脉瘤较前稍增大,2例夹闭术的动脉瘤颈部轻度复发,其余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对DSA不能证实,但具有明确动脉瘤破裂征象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积极开颅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术前栓塞的利与弊
2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49-452,共4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但有部分病例因病灶体积较大、位置在功能区或结构复杂等因素,常需联合采取其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德祥 詹升全 +4 位作者 周东 陈光忠 唐凯 王鹏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 脑出血 显微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 被引量:14
4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3 位作者 陈光忠 詹升全 林晓风 周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支架辅助进行栓塞的大型颅内动脉瘤13例。动脉瘤位置:后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支架辅助进行栓塞的大型颅内动脉瘤13例。动脉瘤位置:后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2例。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致密填塞9例,部分致密填塞4例,术后肢体出现偏瘫1例。本组有10例栓塞后3~17个月后进行造影随访,动脉瘤复发3例,2例给予补充填塞治疗,1例继续观察。结论支架辅助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型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优点,经验丰富的操作医师可将并发症降到最低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型 栓塞 支架 弹簧圈
下载PDF
CT与3D-DSA数据源在颅内动静脉畸形3D打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鉴轶 孔祥雪 +5 位作者 王张林 彭鹏 陈光忠 董孟琪 秦琨 彭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CT薄层增强扫描与3D-DSA数据源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3D打印数据重组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5例AVM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对其中2例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3例采用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 目的比较CT薄层增强扫描与3D-DSA数据源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3D打印数据重组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5例AVM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对其中2例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3例采用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通过Mimics14.0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基于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数据源的3D打印可获取颅骨及血管的图像信息,能显示最细直径0.9 mm的血管,但AVM内部细支结构难于分辨;基于3D-DSA数据的3D打印,数字减影无颅骨数据信息,但血管分支情况显示更丰富,可显示最细直径0.5 mm的血管。结论应用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数据源均可获得AVM畸形团3D重组图像,而3D-DSA显示AVM畸形团空间构造效果更佳,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设计及相应辅助工具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3D打印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效果比较
下载PDF
Onyx胶或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8 位作者 刘茂才 曾少建 詹升全 周东 林晓风 唐凯 周德祥 李昭杰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①S-M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55/81),Ⅲ级为14.8%(8/54),Ⅳ级为6.5%(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并发症 ONYX胶
下载PDF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6 位作者 詹升全 李昭杰 曾少建 周东 唐凯 周德祥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 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治疗(9例)或进行放射治疗(3例)。分析DSA结果及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结果20例与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患者中,有18例Spetzler分级在Ⅲ级以上。共发现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22个,其中位于畸形血管团内11个,基底动脉末端2个,病灶同侧颈内动脉C1段2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个,供血动脉段4个。共栓塞了20个动脉瘤,其中使用弹簧圈栓塞5个动脉瘤,11个畸形血管团内动脉瘤及供血动脉上的4个动脉瘤,均以Onyx及Glubran胶进行栓塞。颈内动脉C1段及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2个小宽颈动脉瘤未予处理,现尚在随访中。脑血管造影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1.5—13.0个月,9例再次进行残余畸形血管团栓塞时,见动脉瘤栓塞致密,症状较术前改善。3例残留较少的病例术后进行了伽玛刀放射治疗。结论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多见于中、大型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血管内治疗 血流相关动脉瘤
下载PDF
对无出血症状或大型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决策的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69-171,共3页
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治疗的成功率。然而,尽管对AVM的治疗策略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多数情况下,也能取得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对无出血症状、大... 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治疗的成功率。然而,尽管对AVM的治疗策略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多数情况下,也能取得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对无出血症状、大型或巨大型AVM的处理,仍使神经外科医师感到困惑。这不只是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而是需要解决对这些AVM是否进行干预以及干预的程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治疗 决策
下载PDF
容积重建成像3D—CTA与3D—DSA在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4 位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詹升全 林晓风 周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容积重建成像三维凹血管造影与三维DSA(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采用采用GE公司的hghtSpeedHus64排容积螺旋CT机获... 目的对比研究容积重建成像三维凹血管造影与三维DSA(3D—DS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先采用采用GE公司的hghtSpeedHus64排容积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然后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行3D—DSA成像。结果本组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为颅内微小动脉瘤11例,均经开颅手术证实;其中CTA诊断11例,3D—DSA诊断10例。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微小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与3D—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法,为急症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重建成像 3D-CTA 3D-DSA 颅内微小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与侵袭性相关胶质瘤细胞骨架构筑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德祥 詹升全 +3 位作者 林晓风 周东 李昭杰 姜晓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 探讨与侵袭性相关胶质瘤细胞骨架构筑特点.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内F-肌动蛋白(F-actin)荧光强度 原子力显微术(AFM)表征整体骨架及骨架成分三维形貌,胶质瘤细胞微管直径、长度为(27.69±3.42)、(439.96±... 目的 探讨与侵袭性相关胶质瘤细胞骨架构筑特点.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内F-肌动蛋白(F-actin)荧光强度 原子力显微术(AFM)表征整体骨架及骨架成分三维形貌,胶质瘤细胞微管直径、长度为(27.69±3.42)、(439.96±43.20)am,胶质细胞微管直径、长度为(24.70±2.25)、(136.76±13.78)nm.比较胶质瘤细胞与胶质细胞骨架形态结构差异,探讨与侵袭性相关胶质瘤细胞骨架构筑特点.结果 胶质瘤细胞整体骨架呈网架结构,边界不齐,呈"树根样" 微丝密集 中间丝呈"鱼网状",无极性多点联系 微管较大较长,紧密结合成束,束间联系密切.胶质细胞整体骨架边界整齐 微丝稀疏 中间丝密集交织 微管联系疏松.胶质瘤细胞内F-actin荧光强度(202.54±11.06)明显强于胶质细胞内F-actin荧光强度(62.64±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整体骨架边界不齐,呈"树根样",微丝密集,中间丝高度网络结构,微管又大又长,紧密结合成束,束间联系密切,以及高F-actin含量均与胶质瘤侵袭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细胞骨架 原子力显微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