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骨肉瘤介入性综合治疗的护理
1
作者 肖洁泓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我院肿瘤中心自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对肢体骨肉瘤患者进行介入性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50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介入性综合治疗的护理经验。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肢体骨肉瘤患者虽以青少年为多,但也可发于各年龄段,因而患... 我院肿瘤中心自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对肢体骨肉瘤患者进行介入性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50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介入性综合治疗的护理经验。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肢体骨肉瘤患者虽以青少年为多,但也可发于各年龄段,因而患者心理波动差异较大,常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人员应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应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和他们交流思想,给予真诚的关怀和抚慰,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的变化和治疗的痛苦,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化疗前护理,应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把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讲清楚,使患者了解治疗全过程,并得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化疗中护理,药盒导管系统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并按操作规程进行化疗,严密观察,及时记录;对静脉化疗的患者应尽量保护其静脉。化疗后必须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并给予及时处理。教会患者保护好药盒系统以保证下次化疗顺利进行。放疗期间保护好照射野的皮肤,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处理。该项治疗的护理重点是耐心地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充分的治疗前准备以确保化疗及放疗的顺利进行;详细掌握并发症并细心观察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使其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介入性治疗 放射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学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麦启聪 陈晓明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疼痛2周,黏液性血便1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1周前,患者自诉排黏液状血样便。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考虑肝恶性肿瘤可能;完善上腹部CT...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疼痛2周,黏液性血便1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1周前,患者自诉排黏液状血样便。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考虑肝恶性肿瘤可能;完善上腹部CT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大小约6.0cm,考虑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循证医学 病例讨论
下载PDF
门静脉支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磊 陆骊工 +6 位作者 李勇 邵培坚 胡宝山 魏照光 何旭 禹娴怡 罗小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非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接受TACE治疗;治疗组32例先接受PTPVS再行TACE治疗,其中2例病例放置门静脉支架未成功。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并记录PTPVS术后并发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两组间生存时间比较用Log-rank法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5个月(治疗组风险比为0.570,95%CI为0.328~0.992,P=0.0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3、6、12和18个月积累生存率分别为70%、56.7%、10%、3.3%。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远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2例,6.6%)、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3例,10%)、肝肾综合征(1例,3.3%)。结论在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分支或(和)门静脉主干不完全闭塞癌栓患者中,PTPVS联合TACE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比单独TACE治疗组延长约2个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经皮经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泽健 庄文行 +9 位作者 李伟科 许荣德 胡宝山 李勇 张明辉 栾建华 黄翠娟 邵培坚 陆骊工 陈晓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43-2545,共3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比较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TOCE+PEI)疗法与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TOCE+MCT)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0例肝癌患者随机接受TOCE+PEI(对照组)或TOCE+MCT(研究组)治...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比较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TOCE+PEI)疗法与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TOCE+MCT)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0例肝癌患者随机接受TOCE+PEI(对照组)或TOCE+MCT(研究组)治疗,两组疗法均可重复操作,直至CT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入组3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可评价患者例数分别为31例和34例。治疗后研究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6%vs51.7%,P=0.034)。研究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0.3%和77.4%,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52.9%,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7和0.039)。两组均耐受性良好,毒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OCE+MCT疗法治疗肝癌疗效好,耐受性好,可以成为肝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肝动脉碘油栓塞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 微波消融
下载PDF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局部消融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鹏飞 陆骊工 +1 位作者 陈晓明 栾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留置导管药盒系统,然后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行经动脉灌注化疗(TAI)10例,经动脉栓塞(TAE)25例,使用药物为草酸铂、CPT_(11)、丝裂霉素C和... 目的 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留置导管药盒系统,然后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行经动脉灌注化疗(TAI)10例,经动脉栓塞(TAE)25例,使用药物为草酸铂、CPT_(11)、丝裂霉素C和5-Fu+CF。2~3次治疗后,全部患者在CT导向下行消融术,其中9例在激光消融基础上加入无水乙醇。激光消融后1个月复查CT、CEA,判定疗效。结果 2~3次TAI和TAE后病灶缩小17例,不变13例,增大5例。14例CEA阳性者治疗后下降6例,不变5例,增高3例。加用消融术后,CT扫描显示,残癌中央斑点状气化29例,全部汽化6例。其中采用单纯激光消融的20例患者,病灶缩小8例,不变5例,增大7例。采用激光加无水乙醇治疗的9例中,缩小5例,不变2例,增大2例。TAE/TAI后CEA不变或升高的8例中,消融术后下降3例,不变4例,升高1例。结论 ①大肠癌肝转移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超选择插管可使病灶染色更为清晰。②留置PCS,行TAI/TAE,使用草酸铂、CPT_(11)及5-Fu序贯化疗方法对转移癌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③TAI/TAE不能消除全部病灶,对残癌病灶使用激光或(和)无水乙醇等局部消融是有效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局部消融治疗 大肠癌 肝转移 综合性介入治疗 肝动脉造影
下载PDF
肝癌物理消融治疗的副反应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2 位作者 陆骊工 李勇 胡宝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物理消融治疗中的副反应与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216例原发性肝癌均行经导管肝动脉碘油化疗药乳剂栓塞(TOCE)治疗1~3次后再接受物理消融治疗,其中激光治疗75例,射频治疗68例,微波治疗73例;216例患者共行物理消融... 目的探讨肝癌物理消融治疗中的副反应与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216例原发性肝癌均行经导管肝动脉碘油化疗药乳剂栓塞(TOCE)治疗1~3次后再接受物理消融治疗,其中激光治疗75例,射频治疗68例,微波治疗73例;216例患者共行物理消融治疗457次,其中行1次者71例,2次者87例,3次者42例,4~7次者16例。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有不同程度出汗、肝区疼痛,少数出现脉搏缓慢。与射频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肝包膜下血肿1例,膈肌穿孔并胸腔积液1例,肝脓肿1例;与微波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肝功能严重受损1例,皮下组织烧伤坏死合并感染1例,穿刺针道种植1例;没有与激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副反应主要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与消融范围过大,损伤了周围正常组织有关。正确选择患者和消融方式、固定好消融针、术前预防用药等措施有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治疗 消融 射频 微波 激光并发症
下载PDF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中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晓明 杜娟 +6 位作者 左约维 胡小平 李勇 陆骊工 胡宝山 罗鹏飞 洪淡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中期效果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7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TUAE治疗,其中71例伴有经血过多、下腹部或腰腿胀痛、尿频、尿急等不同症状。78例中,壁间肌瘤72例,黏膜下肌瘤6例;多发肌瘤71例,...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中期效果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7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TUAE治疗,其中71例伴有经血过多、下腹部或腰腿胀痛、尿频、尿急等不同症状。78例中,壁间肌瘤72例,黏膜下肌瘤6例;多发肌瘤71例,单发肌瘤7例。肌瘤最大直径≤3cm者30例,>3cm者48例。栓塞剂采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LPE),其中碘油用量为8~20ml,平阳霉素用量为8~16mg,46例加用明胶海绵颗粒(GSP)栓塞子宫动脉近端。78例中7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7例行单侧栓塞(5例本身为单一子宫动脉供血,2例插管失败)。所有病例栓塞后随访超过3年。结果总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7.4%,肌瘤体积1、2、3年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9.8%、62.7%和64.6%,子宫体积1、2、3年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0.1%、53.9%和55.8%,未见复发病例。肌瘤最大直径≤3cm者,栓塞后肌瘤体积较最大直径>3cm者缩小更明显;黏膜下肌瘤疗效优于壁间肌瘤。加用GSP栓塞,肌瘤缩小更明显;但加大碘油和平阳霉素用量不能增加肌瘤缩小率。双侧栓塞疗效明显优于单侧栓塞。结论TUA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中期效果,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肌瘤大小和部位、是否加用GSP栓塞以及是否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泽健 邵培坚 +3 位作者 李伟科 许荣德 庄文行 罗鹏飞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79-781,共3页
目的 评价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左锁骨下动脉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 2 5例胰腺癌患者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接受全身化疗的 2 8例胰腺癌患者为全身化疗组 ,两组均给予健择 +5 ... 目的 评价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左锁骨下动脉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 2 5例胰腺癌患者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接受全身化疗的 2 8例胰腺癌患者为全身化疗组 ,两组均给予健择 +5 氟尿嘧啶方案 ,比较两组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介入治疗组和全身化疗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 5 2 .0 %和 2 1.4 %(P <0 .0 5 ) ;总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16 .0 %和 10 .7% (P >0 .0 5 )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8.1个月和 6 .8个月 (P >0 .0 5 ) ,半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79.4 %和 5 2 .3% (P <0 .0 5 ) ;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35 .7%和31.5 % (P >0 .0 5 )。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无Ⅲ度以上的血液学、胃肠道及肝肾功能的毒副反应。结论 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受益率和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导管-药盒系统 灌注化疗 持续性
下载PDF
全面认识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49-450,共2页
经4~6.9年的随访证实,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AE)在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与子宫体积方面疗效确切,但2年后有肌瘤复发或出现新肌瘤的可能。UAE治疗子宫肌瘤总体上相当安全,但亦可出现严重并发症;UAE对正常子宫组织一般不构成损害,但对以后... 经4~6.9年的随访证实,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AE)在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与子宫体积方面疗效确切,但2年后有肌瘤复发或出现新肌瘤的可能。UAE治疗子宫肌瘤总体上相当安全,但亦可出现严重并发症;UAE对正常子宫组织一般不构成损害,但对以后怀孕过程和分娩有明显影响,其原因可能与UAE后子宫缺氧、收缩乏力有关;UAE还可引起少数妇女闭经,其原因与卵巢功能受损和子宫内膜萎缩有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远期效果,减少复发以及如何改善和提高UAE的安全性。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借助于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从病理、药理、生化、内分泌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开发效能更高、不良反应更少的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测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禹娴怡 陆骊工 +2 位作者 李勇 胡宝山 邵培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 目的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否则纳入未下降组。将TACE术后4周CT示肿瘤坏死区域面积≥肿瘤总面积的50%定义为肿瘤缓解。结果术前肿瘤直径≥5cm或合并乙型肝炎者bFGF较高。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组共16例,其肿瘤缓解率高于未下降组(P<0.05)。结论 HCC患者的血浆bFGF可能是预测TACE疗效的指标之一。TACE术后血浆bFGF下降的HCC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缓解,且其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后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07-509,共3页
探讨子宫肌瘤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证实,TUAE后肌瘤组织随时间改变呈现动态病理变化,即先发生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坏死,最后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这一动态病理变化是TUAE后肌瘤体积不断缩小的病理... 探讨子宫肌瘤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证实,TUAE后肌瘤组织随时间改变呈现动态病理变化,即先发生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坏死,最后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这一动态病理变化是TUAE后肌瘤体积不断缩小的病理基础。绝大多数肌瘤呈不完全坏死,因此肌瘤可能复发。影响坏死范围的因素包括肌瘤大小与部位及栓塞后时间长短。TUAE后正常子宫组织可能出现炎症反应,但无坏死改变。周围附件器官末梢血管发现栓塞剂,提示TUAE对卵巢、输卵管功能有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 治疗性 病理学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初步结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明 周吉任 +4 位作者 陆骊工 李勇 胡宝山 邵培坚 罗鹏飞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18例椎体转移患者共25个椎体受累,其中单个椎体转移11例,2个椎体转移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腰椎8例,胸、腰椎同时受累7例。18例中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背部疼痛。PVP...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18例椎体转移患者共25个椎体受累,其中单个椎体转移11例,2个椎体转移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腰椎8例,胸、腰椎同时受累7例。18例中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背部疼痛。PVP手术在大C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穿刺针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经皮椎体成形专用穿刺针,骨水泥采用英国Corin公司生产的Coriplast骨水泥。本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胸椎平均3ml,腰椎平均4ml。结果PVP后患者疼痛中度到完全缓解占93.3%(14/15),缓解时间发生于PVP后10~48h,平均31h。随访1~18个月,所有患者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移位、滑脱等改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VP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骨痛,预防受累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折,手术简单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椎体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宝山 李勇 +1 位作者 陆骊工 罗鹏飞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8例为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随机抽取过去行5-Fu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例为对照组。分别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8例为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随机抽取过去行5-Fu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3例为对照组。分别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吉西他滨组的临床疗效优于5-Fu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化学疗法 吉西他滨 氟尿嘧啶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预后意义
14
作者 孟庆雯 李勇 +4 位作者 胡宝山 邵培坚 占美晓 禹娴怡 陆骊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F含量,分析TACE前后血浆PLGF含量变化及其预后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浆PL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及肝硬化患者(P均<0.001)。血浆PLGF含量在巴塞罗纳临床肝癌(BCLC)分期(P=0.031)、肿瘤大小(P=0.009)、门静脉癌栓(P=0.007)、有无转移(P=0.046)方面有差异;TACE术后第1天血浆PLGF含量明显升高,第3、7天、1个月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均<0.05)。按术前血浆PLGF含量再分为含量高组(≥641.04pg/ml)与含量低组(<641.04pg/ml),含量低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含量高组(P=0.02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术前血浆PLGF含量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1、0.023)。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血浆PL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前血浆PLGF含量可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胎盘生长因子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平阳霉素乳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杜娟 陈晓明 +2 位作者 李勇 左约维 洪淡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LPE-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LPE-TUAE治疗,其中14例于栓塞后3d至6个月行妇科手术切除,标本送病检。另229例随访1~4年,观察症状改善、肌瘤大小与子... 目的探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LPE-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LPE-TUAE治疗,其中14例于栓塞后3d至6个月行妇科手术切除,标本送病检。另229例随访1~4年,观察症状改善、肌瘤大小与子宫体积变化、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月经恢复正常或经血显著减少占96.0%(193/20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占94.9%(94/99),压迫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占96.0%(48/50)。B超复查,栓塞后1年、2年、3年和4年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0.7%、63.3%、65.6%和67.4%,子宫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9.6%、54.3%、55.2%和57.1%,栓后3~4年肌瘤复发率10.8%(12/111)。卵巢内分泌功能观察栓塞前后无显著变化。手术标本病理观察,碘油仅分布于肌瘤组织,栓后2周肌瘤出现点状坏死,3周出现大量片状坏死,而正常子宫肌组织未见坏死。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PE-TUA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无明显损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碘125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炜 +3 位作者 李勇 陈晓明 胡宝山 陆骊工 《循证医学》 CSCD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1病历摘要女性患者,50岁。因"确诊肝癌6年余,身目黄染1周"入院。患者2007年7月外院体检情况为甲胎蛋白94.15 ng/mL,B超示右肝实质性占位病变,CT亦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2007-07-23我院MRI示:肝S8段占位,大小为35×27 mm,考... 1病历摘要女性患者,50岁。因"确诊肝癌6年余,身目黄染1周"入院。患者2007年7月外院体检情况为甲胎蛋白94.15 ng/mL,B超示右肝实质性占位病变,CT亦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2007-07-23我院MRI示:肝S8段占位,大小为35×27 mm,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肝癌 内放射治疗 循证医学 病例讨论
下载PDF
2017年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猛 陈晓明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1期26-28,共3页
传统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标准治疗方法,既往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c-TACE以碘化油为栓塞材料,远期... 传统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标准治疗方法,既往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c-TACE以碘化油为栓塞材料,远期栓塞效果欠佳、全身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为此学界一直致力于新栓塞材料的研究。载药微球(drug-eluting beads,DEB)作为肝癌栓塞治疗的新兴材料,具有可观的栓塞效果和较低的全身毒副作用,其用途和前景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有望在将来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2017年,关于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 eluting beads-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治疗肝癌的研究众多,文献主要报道了DC-Bead微球和Hepasphere微球的研究情况[1],现就目前的一些重要文献的结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DC.Bead Hepasphere
下载PDF
2018年肝癌TACE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健 陈晓明 《循证医学》 2019年第1期21-22,38,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肿瘤,占癌症相关死因的第二位[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肝癌中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超过70%的患者发现时即为中晚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一项...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肿瘤,占癌症相关死因的第二位[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肝癌中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超过70%的患者发现时即为中晚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一项重要的介入技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至今,便一直是中晚期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就2018年各大会议及期刊上报道的关于肝癌TACE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2016年肝细胞癌经肝动脉途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苟庆 陈晓明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众所周知,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之一。伴随着材料分子学的发展,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的模式不断演变,从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conventional-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到载药缓释微... 众所周知,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之一。伴随着材料分子学的发展,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的模式不断演变,从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conventional-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到载药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drug eluting beads-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 放射性栓塞
下载PDF
2020年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健 陈晓明 《循证医学》 2021年第1期31-32,36,共3页
2020年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系统治疗研究进展迅速,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的系统治疗均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联合免疫的系统性治疗方案进展为未来HCC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晚期HC... 2020年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系统治疗研究进展迅速,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的系统治疗均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联合免疫的系统性治疗方案进展为未来HCC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晚期HCC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长的生存获益。本文就2020年晚期HCC系统治疗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及会议报道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系统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