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内科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输血缺陷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碧霞 向彩霞 翟英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输血缺陷的作用。方法:分析血液内科输血缺陷的主要原因,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制定完善的管理对策并最终实施。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血液内科发生输血缺陷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输血记录不规范、...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输血缺陷的作用。方法:分析血液内科输血缺陷的主要原因,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制定完善的管理对策并最终实施。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血液内科发生输血缺陷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输血记录不规范、配输血核对流程不规范情况均低于品管圈实施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显著降低输血缺陷事件的发生率,为血液内科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 输血缺陷事件 品管圈
下载PDF
岭南山珍片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铮人 李明珍 +2 位作者 严如桂 胡永军 陈树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62-63,共2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岭南山珍片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共96例。单用岭南山珍片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总有效率为78.78%.联合化疗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总缓解率为81.14%.单用岭南山珍片治疗其他血液病的总有效率为97.11%。提示此药... 本文报道了应用岭南山珍片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共96例。单用岭南山珍片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总有效率为78.78%.联合化疗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总缓解率为81.14%.单用岭南山珍片治疗其他血液病的总有效率为97.11%。提示此药为我国特有的抗白血病药物,药源广,价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有一定疗效,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很有前途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联合化疗 总缓解率 慢粒 低增生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系统疾病 肌损害 嗜酸细胞 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劲高 佘妙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64-665,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所有患者均可见某种程度的血液学改变,特别是贫血。本文对96例SLE患者血液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SLE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孙逸仙纪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所有患者均可见某种程度的血液学改变,特别是贫血。本文对96例SLE患者血液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SLE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诊治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学改变 诊断
下载PDF
6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与HLA关联的研究
4
作者 陈澍英 邹小立 +7 位作者 林伟 佘妙容 林惠群 黄小莹 黄梓伦 肖露露 叶欣 马琳雅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与人类组织相容性系统 (HL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ymphocytecytotoxicitytest,LCT)和HLA -Ⅰ类分型 ,研究了 66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病人。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correcte...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与人类组织相容性系统 (HL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ymphocytecytotoxicitytest,LCT)和HLA -Ⅰ类分型 ,研究了 66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病人。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correctedcountincrement,CCI)与LCT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LCT阳性率、LCT强度之间呈强关联 (P均 <0 0 1)。结论 研究提示 ,LCT阳性是造成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的免疫性因素。输注前检测LCT可预测病人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组织相容性系统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观察
5
作者 杜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5年第2期84-85,共2页
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观察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杜欣本文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方法,测定了3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以反映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上述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膜... 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观察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杜欣本文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方法,测定了3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以反映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上述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红细胞 免疫粘附功能
下载PDF
肿节风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钟立业 刘天浩 +6 位作者 陈运贤 钟雪云 杜欣 陆泽生 翁建宇 吴穗晶 林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肿节风对大剂量化疗后小鼠血小板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Babl/c纯系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 ,通过大剂量 5 氟尿嘧啶腹腔注射复制血小板减少的动物模型 ,用肿节风稀释液从实验开始连续进行灌胃干预 ,分别在预处理前、... 目的 :探讨肿节风对大剂量化疗后小鼠血小板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Babl/c纯系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 ,通过大剂量 5 氟尿嘧啶腹腔注射复制血小板减少的动物模型 ,用肿节风稀释液从实验开始连续进行灌胃干预 ,分别在预处理前、化疗前、化疗后第 2、第 4及第 7天测定小鼠血常规 ;并在化疗后第 7天处死小鼠 ,行骨髓病理活检 ,观察骨髓造血情况。结果 :经过肿节风预处理后 ,化疗前单药干预组及联合干预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 (P <0 0 5 ) ,化疗后两个实验组小鼠的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两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骨髓病理检查结果提示 ,两实验组小鼠骨髓增生活跃 ,骨髓腔内可见巨核细胞 ,对照组小鼠骨髓增生低下 ,未发现巨核细胞。结论 :肿节风具有对抗大剂量 5 FU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的作用 ,从而预防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后 小鼠 肿节风 对照组 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增生 化疗前 纯系 稀释液 治疗
下载PDF
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亚丽 杨丽萍 +3 位作者 谢治军 黄刚 黄继贤 廖建军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186-1192,共7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MM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估计患者3年总生存(OS)...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MM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估计患者3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0例患者,总有效为82.5%,CR率为43.8%.中位随访时间29(2~91)个月,全组3年OS为76.4%,PFS率为57.8%.单因素分析显示,MM患者的预后与年龄、ISS分期、白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水平、Kappa轻链水平、FISH结果、疗效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DS分期、血红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骨髓浆细胞数、MM类型、白蛋白、染色体情况、骨损害、肾损害等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LT≤100×109L-1、Hcy≥22μmol/L、Kap-pa轻链水平≥19.4mg/L是影响MM患者预后(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疗效≥VGPR是预后(OS)的有益因素(P<0.05).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MM疗效显著,PLT、Hcy及Kappa轻链水平是患者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疗效≥VGPR是生存的有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化疗 疗效 生存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Ⅱ体内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钟立业 陈运贤 +7 位作者 钟雪云 刘天浩 欧瑞明 赵洪云 苏薇薇 林伟 杜欣 徐培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两种新配体—血小板生成素Ⅱ (TPOⅡ )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Babl 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通过腹腔连续 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 ,并于第 7d末...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两种新配体—血小板生成素Ⅱ (TPOⅡ )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以Babl 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通过腹腔连续 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 ,并于第 7d末测定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 ,分析TPOⅡ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在实验第 7d ,TPOⅡ配体Ⅰ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 (P <0 0 5 ) ,与rhTPO阳性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第 14d ,TPOⅡ的两个实验组的血小板数均较同期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 ,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血小板数均呈升高趋势。结论 :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促进小鼠外周血小板的产生 ,其升高血小板的能力与rhTPO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Ⅱ 血小板 小鼠 生物活性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用^(18)F-FDG PET显像判断淋巴瘤恶性程度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东江 唐安戊 +4 位作者 乔穗宪 陈立光 许经胤 杜欣 李群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显像判断淋巴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2 9例 ,霍奇金病 3例 )治疗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按病理REAL分型标准划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 3组。其中低度恶性 10例 ,中度恶...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显像判断淋巴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2 9例 ,霍奇金病 3例 )治疗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按病理REAL分型标准划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 3组。其中低度恶性 10例 ,中度恶性 18例 ,高度恶性 4例。所有患者行全身PE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及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方法相结合。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低度恶性组SUVmax为 0 70~ 6 5 0 ,SUVmax( x±s) :2 95± 1 72 ;中度恶性组SUVmax为2 34~ 2 5 0 0 ,SUVmax( x±s) :8 72± 5 6 8;高度恶性组SUVmax 为 5 90~ 15 10 ,SUVmax( x±s) :10 30±4 0 5。恶性淋巴瘤患者SUVmax低度恶性组与中度、高度恶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虽中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SUVmax在数值上有一定范围重叠 ,但结合影像学改变 ,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结论 1 8F FDGPET显像能较好预测恶性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判定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与HLA同种免疫相关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澍英 肖露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9期618-619,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减少 HLA 同种免疫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亚丽 杨丽萍 +1 位作者 薛重重 谢治军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142-143,共2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11—6)和c反应蛋-(CPR)的表达悄况。方法采集46侧多发他骨髓瘤患者(病例组)种同期健康体榆者(对照组)空腹血清进行β2-MG、TNF-...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11—6)和c反应蛋-(CPR)的表达悄况。方法采集46侧多发他骨髓瘤患者(病例组)种同期健康体榆者(对照组)空腹血清进行β2-MG、TNF-α、IL-6和CRP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人院时血清β2-MG、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DS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和IL-6水平逐渐上升,而TNF—α水平逐渐下降;珏不同DS期患者血清B2MG、CR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治疗8周和16周后的血清β2-MG、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前,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o.05);病例组治疗16周血清β2-MG、CRP和IL-6水平均鼎稿低于治疗8周,而TNF-α水平娃著高于治疗8周(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存在p2-MG、IL-6和CRP水平升高,而TNF—α水平下降,且β2-MG、TNF—α、IL-6和CRP水平与患病程度相关.提示β2MG、TNF—α、IL-6和CRP水平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指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Β2-MG TNF—α IL-6 CRP
下载PDF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HCMV感染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鸿绪 刘雅峰 +1 位作者 谭恩勋 蔡建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95-119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术后外周血352份;利用NASBA检测外周血中HCMV基质外壳蛋白PP67(UL65)mRNA,并与HCM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52份血标本中,HCMVmRNA阳性105份(29.83%),HCMVDNA阳性183份(51.99%)。128例患者术后有45例发展为HCMV病,HCMVDNA和HCMVmRNA检测诊断HCMV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6%(43/45)、93.33%(42/45)和60.24%(50/83)、97.59%(81/83)。两者特异性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MV-PP67的NASB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快速检测HCMV病的方法用于临床。该法检测结果与移植受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故也可用作监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HCMV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铮人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27-1129,共3页
关键词 治疗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质激素 脾切除 自身抗体 常规治疗 网状内皮系统 足量 产生 形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亚丽 马占忠 +2 位作者 黄刚 谢治军 杨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3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诊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髓细胞中CD269、CD3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诊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并分析患者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与Hb、β2-MG及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β2-M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分别与Hb、β2-MG呈负相关(P<0.05),而与LDH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M患者骨髓细胞中CD269、CD317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Hb、β2-MG水平明显降低,且CD269、CD317相对表达量分别与Hb、β2-MG呈负相关。临床上可进一步监测上述四种指标的表达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MM患者的实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细胞 CD269 CD317
下载PDF
存活3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24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铮人 陈雪英 +6 位作者 李明珍 黄梓伦 林伟 李群华 陈树英 邹小立 杜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154-156,共3页
本文报告我院存活3年以上急性白血病24例(急淋与急非淋各12例),存活最长者17年。急白获得长生存期的关键在于确诊后立即给予强有力的联合化疗,争取短期内达CR,之后坚持巩固治疗和缓解后的治疗,加强支持疗法等,可使病人延长生存期,甚至... 本文报告我院存活3年以上急性白血病24例(急淋与急非淋各12例),存活最长者17年。急白获得长生存期的关键在于确诊后立即给予强有力的联合化疗,争取短期内达CR,之后坚持巩固治疗和缓解后的治疗,加强支持疗法等,可使病人延长生存期,甚至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长期存活 分析
下载PDF
CH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附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雪英 黄铮人 +1 位作者 李明珍 黄梓伦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27,共2页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MHL)的治疗近几年来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其中弥漫性大细胞型淋巴瘤,目前已40%以上病例可以通过积极化疗治愈至于所用治疗方案多以CHOP或CHOP-BICO作为根治性化疗的基本方案。现将我科1988年1月~1992年12月用“CHOP...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MHL)的治疗近几年来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其中弥漫性大细胞型淋巴瘤,目前已40%以上病例可以通过积极化疗治愈至于所用治疗方案多以CHOP或CHOP-BICO作为根治性化疗的基本方案。现将我科1988年1月~1992年12月用“CHOP”方案治疗NHL 30例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般 资 料 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21~50岁26例(占86.1%)。全组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初治24例,复治6例。临床分期(根据Ann、Arbnr会议制定的标准):Ⅰ_A 1例Ⅰ_B 4例,Ⅱ_A 2例,Ⅱ_B 2例,Ⅲ_A 1例,Ⅲ_B 1例,Ⅳ_A 3例,Ⅳ_B 15例,腹型1例,Ⅳ期占60%,病理分型,按NCI工作分型,低恶性5例(包括结节混合细胞型4例,结节硬化型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 CHOP方案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伟 邹小立 黄梓伦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 中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T细胞亚群与NK细胞在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亚丽 杨丽萍 +4 位作者 廖建军 韦湘 黄继贤 谢治军 黄刚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判断、预测容易转归为难治患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初治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及化...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判断、预测容易转归为难治患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初治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及化疗中和全疗程结束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表达水平。按化疗结果分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和难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完全缓解组Th细胞、Ts细胞和NK细胞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缓解组Th细胞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难治组Th细胞、Ts细胞和NK细胞均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明显。4在最终死亡的三个患者,NK细胞百分比均在3%以下。结论:治疗后Th细胞、Ts细胞和NK细胞如果下降不明显,则提示该患者预后相对乐观,如果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则提示预后不良。对于NK细胞严重降低的患者,提示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疗效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Ⅱ体内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立业 陈运贤 +7 位作者 钟雪云 刘天浩 欧瑞明 赵洪云 苏薇薇 林伟 杜欣 徐培林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两种新配体—血小板生成素Ⅱ(TPOⅡ)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连续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于第7d末测定小鼠...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两种新配体—血小板生成素Ⅱ(TPOⅡ)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连续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于第7d末测定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分析TPOⅡ体內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实验第7d,TPOⅡ配体Ⅰ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P<0.05),与rhTPO阳性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第14d,TPOⅡ的两个实验组的血小板数均较同期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血小板数均呈升高趋势。结论: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促进小鼠外周血小板的产生,其升高血小板的能力与rhTPO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Ⅱ 体内生物活性 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 细胞因子 巨核细胞 人体cDNA基因库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4基因在人胆囊胆固醇结石中表达的半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家锋 王建南 +5 位作者 吴青松 黄从云 高双全 张小龙 朱剑华 黄亚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4(MRP3、MRP4)基因在患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囊中与非结石人群胆囊中表达的异同。方法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MRP3、MRP4在胆固醇结石病人与无结石人群胆囊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的异同... 目的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4(MRP3、MRP4)基因在患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囊中与非结石人群胆囊中表达的异同。方法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MRP3、MRP4在胆固醇结石病人与无结石人群胆囊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的异同。结果在患胆固醇结石的胆囊组织中,MRP3和MRP4同时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胆囊;另外,MRP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RP4(P<0.001)。在正常(对照组)胆囊组织中,仅有MRP3表达,而未能检测到MRP4。结论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囊组织中MRP3、MRP4蛋白的表达高于无胆固醇结石人群,提示它们可能促进人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胆固醇 胆结石 胆囊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