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8
1
作者 詹世强 周良安 +3 位作者 王义生 马元琛 柯雨洪 廖俊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51-752,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3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15 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1~ 10年 ,平均 6.5年 ,15 8例病人中 12 6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3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15 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1~ 10年 ,平均 6.5年 ,15 8例病人中 12 6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脊柱高度恢复 ,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 ,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 ,可矫正畸形 ,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恢复脊柱生理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前路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詹世强 周良安 马元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89-991,共3页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前路手术治疗 168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男 5 3例 ,女 115例 ,年龄 7~ 3 1岁 ,平均 14 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 3 4~ 89° ,平均 47 5°。... 目的 :评价前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前路手术治疗 168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男 5 3例 ,女 115例 ,年龄 7~ 3 1岁 ,平均 14 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 3 4~ 89° ,平均 47 5°。随访期间测量冠状面Cobb角 ,了解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15 1例患者随访 3~ 2 4年 ,平均 12 5年 ,术后矫正 2 6~ 45° ,平均矫正 41° ( 85 4% ) ,平均矫正丢失 3 2° ( 7 1% )。脊髓损伤 1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 4例 ,螺丝钉折断 2例 ,钢缆折断 3例 ,断棒 3例 ,假关节形成 2例。结论 :前路矫形手术能有效地治疗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能通过较短的节段达到三维矫正和重建躯干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前路手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头面部轴形组织(皮)瓣的护理
3
作者 彭静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头面部缺损 轴形组织瓣 皮瓣 护理 组织器官缺损 鼻部再造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2例鲍曼菌感染合并高位截肢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4
作者 黄健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3498-3499,共2页
目的:通过对2例高位截肢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说明个性化护理是可行的,符合患者与社会需求的医学模式。方法:运用个性化护理及良好的心理干预技巧对2例高位截肢患者实行个性化的评估和针对性护理。结果:通过个性化护理,病人情绪稳定,伤... 目的:通过对2例高位截肢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说明个性化护理是可行的,符合患者与社会需求的医学模式。方法:运用个性化护理及良好的心理干预技巧对2例高位截肢患者实行个性化的评估和针对性护理。结果:通过个性化护理,病人情绪稳定,伤口愈合良好,对医务人员满意度提高。结论:推行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高位截肢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冰纯 刘沛珍 +1 位作者 张瑞英 罗玉红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3Z期728-729,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d,每天2次,每次20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 目的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d,每天2次,每次20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了解肿胀的消退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肿胀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能有效地治疗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血液循环泵 肿胀 护理
下载PDF
保护锁骨上神经项链切口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勇仪 陈伟明 +1 位作者 黄彬 陈桂全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0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CF)患者行项链切口治疗中锁骨上神经的保护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月-10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项链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对照组直接切断锁骨上神经,观察组显露和复位骨折,...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CF)患者行项链切口治疗中锁骨上神经的保护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月-10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项链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对照组直接切断锁骨上神经,观察组显露和复位骨折,保护性游离锁骨上神经,观察2组手术疗效、并发症、皮肤麻木面积、神经VAP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94.29%vs77.14%),皮肤麻木面积小于对照组[(12.72+2.19)cm^(2)vs(14.37+2.25)cm^(2)],神经VAS评分[(2.41+0.60)vs(3.33+0.58)],疼.痛评分[(6.44+0.14)vs(7.39+0.27)]、骨折愈合时间[(12.64+2.57)周vs(14.85+3.92)周]与并发症率(8.57%vs28.57%),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项链切口复位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可减少皮肤麻木面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链切口 锁骨骨折 锁骨上神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护效果
下载PDF
钉-骨界面表面培养在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黄勇仪 姜楠 +3 位作者 宋宸升 姚钰 王博炜 胡岩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钉-骨界面表面培养在钉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3年6月至9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拟行部分或全部外固定支架拆除的患者。对螺钉所在钉道的分泌物(钉-软组织界...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钉-骨界面表面培养在钉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3年6月至9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拟行部分或全部外固定支架拆除的患者。对螺钉所在钉道的分泌物(钉-软组织界面)行涂板细菌培养;对螺钉位于骨内的螺纹(钉-骨界面)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浇筑进行螺钉表面培养,比较两个界面的培养结果,并对培养阳性者行细菌定性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37.3±17.6)岁;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8.1(4.0,11.3)个月。共培养212个标本,钉-软组织界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8%(57/106),显著高于钉-骨界面[17.9%(1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钉-骨界面与钉-软组织界面细菌培养结果并未显示相关性( r=-0.011, P=0.913)。细菌类型方面,19个钉-骨界面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均为单一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个);57个钉-软组织界面培养阳性标本中,单一致病菌感染51个,混合细菌感染6个。两个界面均培养阳性标本10对,其中4对标本细菌类型完全一致,1对标本细菌类型部分一致。共有82个细菌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葡萄球菌感染占74.4%(61/82)。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耐药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而敏感药物前3名分别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未表现耐药。 结论:外固定支架钉-骨界面培养评估深部骨组织有无感染是必要的,钉-骨界面和钉-软组织界面同时培养可以为钉道感染的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感染性 外固定器 微生物学技术 钉道感染 钉-骨界面
原文传递
无内固定异体骨圈嵌植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8
作者 詹世强 王义生 +3 位作者 柯雨洪 周良安 马元琛 周可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内固定异体骨圈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用深低温异体骨圈加自体骨嵌植峡部裂腰椎滑脱症15例,不加任何内固定,腰围外固定3个月以上,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滑脱椎... 目的探讨无内固定异体骨圈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用深低温异体骨圈加自体骨嵌植峡部裂腰椎滑脱症15例,不加任何内固定,腰围外固定3个月以上,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滑脱椎位移距离差。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融合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3个月;椎间隙高度减低3mm1例,2mm4例;滑椎前移2mm和3mm各1例。按Macnab法评定,优10例,良4例,优良率93.3%。结论齿状异体骨圈加自体松质骨嵌植,无需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Ⅰ°~Ⅱ°滑脱安全可靠,达到复位、稳定、融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异体骨圈 骨嵌植 治疗 腰椎滑脱症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勇仪 陈伟明 +2 位作者 唐桂香 黄彬 陈桂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 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跗骨窦 小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